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鹏 《中国金融》2022,(15):78-79
<正>我国银行机构类型众多,治理结构复杂,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表现复杂多样,严重阻碍了银行机构的健康发展,是现代公司治理过程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银行机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股权的过度分散加重了股东之间相互搭便车的问题,有效监督不足,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健  刘光 《上海保险》2007,(6):12-14
现代企业理论表明,公司就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总和。而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不可避免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作为“内部人”就可能会利用手中的信息优势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此,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应运而生,通过设计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梁晓 《投资与合作》2011,(10):80-82
内部人交易是指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和持有一定比例的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自己公司股票的行为,内部人相比于外部人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提前知晓影响股价波动的重大事件(内幕信息优势),内幕信息优势围绕可识别的重大事件。该优势的持续时间随着重大事件的披露而结束。通常是短时效的:2)拥有对公司内在价值和业绩前景的更准确判断(价值判断优势).价值判断优势不依赖特定事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实际控制人缺失的现象愈发普遍,但关于无实际控制人引发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监督和信息优势角度实证考察了无实际控制人对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研究发现,无实际控制人与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显著正相关;机制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缺失会削弱对内部人行为的监督、降低信息透明度从而影响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进一步地,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外部法治环境的改善,可以缓解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下内部人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但当无实际控制人企业存在控股股东时,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次数更高。本文有助于强化对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监督,也为完善无实际控制人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进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特征,按照委托代理关系,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先天性的制度缺陷,表现在国有股权控制权不明确,国有股权过于集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三会”不能起到对公司管理层应有的控制作用等。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需要从财务治理、内部控制、会计监管和信息披露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其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它们自身价值的定位,进而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状况。由于监督和制衡机制的缺失和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一股独大"等股权结构特点,导致"内部人控制①"的现象严重,经营者等内部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损害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同时,由于法律监管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从“内部人控制”看会计信息失真:兼评会计委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联生 《上海会计》1999,(12):45-46
一、“内部人控制”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内部人控制”是日本学者青木昌彦分析了70年代和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有情况而提出的。它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如厂长或经理、职工等)在事实上而非法律上拥有了对企业的控制权。根据现代企业理论,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他们的目的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就有可能作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可见,“内部人控制”实质上是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部人控制”是由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类表决保护投资者效率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股东掠夺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保护的问题来源于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规模资本和专业化管理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企业中股东与管理者的分离,使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于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拥有公司信息的公司内部人(管理者和控股股东)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优势,使用公司的资源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从而形成对外部人(非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掠夺(expropriation)和剥削(exploit).在股权分散的公司中,由于单个股东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加上集体选择行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搭便车"情况,不会有一个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去挑选公司董事,选择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短线利益归入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人与大股东等内部人及其知情人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交易,就会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各国证券立法均对知情交易加以禁止和限制。但由于在实践中证明内部人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股票具有相当难度,在无法举证的情况下仍无法追究交易人的责任。短线利益归入制度就是为解决这种困境而创制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数据仓库促进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基本的要素。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有一句名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银行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是一个具有信息优势的部门,它每时每刻都在搜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票据信息、公司和个人帐户信息、公司和个人贷款信息、客户使用历史或不良记录以及国内外企业、行业、产业及产品信息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信息量正以几何级数增加。如何把这些信息管理好、利用好、经营好,发挥这些宝贵的无形资产的作用,是我国银行业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加快现代化银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1.
当前,银行普遍重视银行与股东和内部人之间的关联交易,事实上,除此之外,银行辖内集团客户内部之间的关联交易由于隐蔽性强、危害更大,带来的信贷风险也更加突出。本文梳理涉及银行的关联交易,剖析银行与其股东及内部人之间和银行客户集团内部之间的关联交易和关联交易的表现,分析商业银行内外两种类型关联交易及其蕴涵的风险,期望能为商业银行在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上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全能银行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集团优势,掌握控制有关自身金融服务的全部信息,而其客户在信息的获得上完全依赖于全能银行的提供,所以这种强弱对比悬殊的地位导致全能银行及其工作人员为了牟利很有可能滥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从而产生利益冲突。鉴于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加强立法对此进行监管和防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对内部人交易收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人员信息优势、强化外部监督以及降低股价波动风险对企业内部人交易行为产生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投资者关注度较低以及内部人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当中,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对内部人交易收益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国家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就是通过这种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上的转变,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使拥有我国金融资源半壁江山而包袱沉重的国有商业银行变成能够赚钱的银行,真正成为能够良性循环的国民经济助推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中行、建行建立了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的现代公司治理新框架,为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是一整套赖以指导和控制公司运作的制度和方法,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不同国家特有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长期演进的结果,以公司治理的核心-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表现形式为参照物,各国的公司治理可以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第一,英美市场导向性,市场导向性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较为分散,而现代公司中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使分散的股东不能有效的监控管理层的行为,即所谓“弱所有者(股东),强管理者(内部人)”,由此产生代理问题;第二,日德银行导向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公司股权较为集中,银行在融资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押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协调员工、银行、供应商、关联企业等圹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第三,拉美、东亚家庭控制模式。在大部分东亚和拉美国家,公司股权集中在家庭手中,而控制性家庭一般普遍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的投资决策,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从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冲突转变为控股大股东、经理层和广大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强家族大股东、经理层、弱中小股东”;第四,转轨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前苏联和中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如都存在着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需要进行重组,同时又继承了原有较为混乱的法律体系,因此,在转轨经济国家中,公司治理的最大问题是内部人控制,即经理层利用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所有者缺位的真空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序上成为实际的企业所有者。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内部人控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传涛 《金融论坛》2002,7(3):36-39
起源于金融业领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转轨经济中凸显出来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两者统一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剖析其源流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进而阐述其实质,得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之常态,而"内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之异态的结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入世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化进程无疑迫在眉睫,但这一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恰恰是银行"内部人控制"的困扰.作者最后通过以商业银行这一金融企业为载体分析得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健全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在所有与控制分离基础之上,公司的真正出资人-股东,并不实际控制公司,公司的运营安全依靠由“内部人”组成的公司机关完成,而股东的利益又完全依赖于公司运营的绩效。因此,在一般意义上讲,建立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强化股东对公司“内部人”的制约机制,保证公司机关行为理性,对于体现公司制度股东的终极关怀不充分保障国有股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在各家银行"钱荒"时,余额宝出现了,并且在一周内规模就超过200亿元。本文分别就银行和余额宝的比较优势展开讨论。因具有操作简便,高收益率等优势,余额宝对战银行取得初捷。但是银行业在信用、流动性和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余额宝无法取代和短期拥有的比较优势,只要银行重视客户价值,与基金合作,转变"银行为中心"的观念,定能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19.
人员道德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内部经办人员由于个人原因或某种利益关系,对借款人提供的虚假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借款人信息资料失真失实,误导审批人。更有甚者,个别内部人员甚至丧失职业道德,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内外勾结,有意编造虚假信息,骗取信贷资金,形成内部人作案。  相似文献   

20.
徐德华 《时代金融》2014,(6X):76-77
2013年在各家银行"钱荒"时,余额宝出现了,并且在一周内规模就超过200亿元。本文分别就银行和余额宝的比较优势展开讨论。因具有操作简便,高收益率等优势,余额宝对战银行取得初捷。但是银行业在信用、流动性和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余额宝无法取代和短期拥有的比较优势,只要银行重视客户价值,与基金合作,转变"银行为中心"的观念,定能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