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建奇 《中国金融》1993,(4):40-41,57
1992年冬秋之际持续发展的欧洲货币危机引起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震荡,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资浪潮不仅冲破了欧洲货币机制的规范,而且西北欧各国货币的相继贬值也对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动荡不仅反映出欧共体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政府间经济政策不协调的现状,而且表明欧洲货币制度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建立合理的国际货币合作制度对欧洲和全球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3.
货币需求理论是整个货币经济理论的核心, 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又是货币当局实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依据, 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我国于1998 年取消了信贷控制这种传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手段, 在微观上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方法, 相应的, 宏观上势必要采用控制货币总量的方法。( 因我国利率还未市场化, 通过控制利率来作为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仍缺乏可行性) 。因此, 对货币需求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81~2010年20年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数据的研究表明,虽然财政赤字是影响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因素,但从长期来看,我国财政赤字还不构成货币供给量增长的主要原因;而短期内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会形成正向的、较大的冲击。因此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不仅要从货币政策上着手,还要有财政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8.
国际货币体系变迁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贷币制度),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机构,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资金流动及债权债务关系清算所涉及的规则和秩序。通常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和国际储备货币形成的机制;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
黄兴海 《新金融》2005,23(3):24-27
银行卡具有货币的某些特征,但要完全取代货币还有待于银行卡技术及受理环境的发展。通过时推广对现金替代性、现金交易的特点与成本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笔者认为银行卡目前尚无法完全取代现金,除了各自的优势之外,还因为现金的成本是隐性的,现金使用者是由社会补贴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股市走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和货币供应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是:从股票市场价格对货币供应量不同层次的影响来看,股票市场价格对m1的影响最大,对m2的影响次之,对m0的影响最小;从货币供应量不同层次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来看,m2对股市价格波动影响最大,m1次之,m0影响最小,但影响程度均相对较低;从货币供应量对上证指数与深成指数的影响来看,货币供应量对深成指数的影响比上证指数大,但流通中的现金m0对两市股价指数的反应都比较弱。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密切关注股市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将其纳入必要的监管范围,减少股市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12.
货币是人类在经济交往和商品交换中所发生的剧烈矛盾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程度时而"人为"创造的介质产物.其浓重的人文色彩使其注定要全过程地具有相对独立的自身发展规律,此之谓钱币文化史.一般而言,钱币文化的繁荣兴旺大都出现在经济发达、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如历经全唐近 300年及至唐后延续流通 400年的"开元通宝"就是"汉唐风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钱币史上也有另一番"情怀",即一些创制精妙、美奂绝伦、大放异彩的古币钱钞并不与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相吻合,而却恰恰产生于战乱频繁、民生凋敝、政权更迭的乱世之秋,显现出一种货币发展史上的非均衡关系.这在中国钱币文化史上是一种特殊现象.了解并研究这些现象,对把握中国钱币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Wald系数检验和HP滤波分析,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2)争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发现:M2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2与GDP之间的关系显著正相关.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不明显,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货币资金流先于商品物资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处于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基础和主导性地位,货币政策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金融对经济具有极强的“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进行历史性的全面变革,这势必对货币流通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但货币流通的规模、渠道、构成和速度,以及货币流通规律作用的范围、作用形式要发生明显变化,而且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重视,将使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力增大,货币流通规律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调节力增强。货币作为控制调节宏观经济的一种手段,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重新认识我国的货币流通问题,探索控制调节货币的新的对策、办法、管理体制成为我们货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货币供应量伴随经济的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近两年来央行货币政策一直处于紧缩状态,资金面的紧张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国内外大量的实证表明货币供应量对股市收益率也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利用M1/M2构建货币供应量剪刀差指标,通过协整-误差校正模型,发现货币供应量剪刀差与上证指数波动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剪刀差每变动1%,上证指数波动幅度达到9.85%。但两者之间的短期效应不明显。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发现货币供应量剪刀差指标领先上证指数的时间为3个月。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金融》2010,(2):13-26
<正>一、前言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因其复杂性和易变性,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影响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因素很多,如实体经济中的需求和供给因素,金融体系中的货币供给变化等。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内物价水平还受到国外经济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正因如此,一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也表现出较强的时变性,由此也导致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