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导言 茶,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从药用、食用直至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已历数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孕育了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茶文化,并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园地中一枝奇葩。《汉藏史集》中的茶文化不仅丰富了藏族茶文化,而且也丰富了中国茶文化。本文首先从茶的传入、名称、种类及茶的器具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最后以此展现不产茶的藏地茶文化为何如此丰富多彩及藏族茶文化蕴涵的民族特色等。  相似文献   

3.
王欣  王森 《走向世界》2006,(8):35-35
为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繁荣茶市场,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于2006年5月2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是世界茶界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自199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曾在杭州、常德、昆明、广州、雅安和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本次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青岛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商家前来采购、参展,成为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茶界盛会。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及普洱茶文化的发祥地,经过1700多年的沉淀,西双版纳的普洱茶生产发展已经形成了含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茶文化艺术,同时,西双版纳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整个西双版纳经济进步的关键.如今,人们已经把茶文化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实现双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茶文化艺术发展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茶叶大省,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被外地茶商廉价收购装进他们品牌的茶包,作为品牌茶出售。为此,我们在埋头开山种茶时,还应该考虑茶科技、茶文化,以求创品牌,谋发展。为此,笔者提出要着力挖掘弘扬贵州的的茶文化,使茶文化优势成为当地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6.
欣蔓  苏航 《东北之窗》2014,(20):44-47
正"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雅俗共赏的一种饮品,源于中国、兴于亚洲、惠及世界,特别对中国、日本、韩国的影响更为深刻,将茶的冲泡技艺上升为茶艺、茶道、茶礼,成为贵宾接待、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和有效载体,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东方茶文化,2014中韩茶文化交流活动在韩国首尔和静茶礼院优雅上演。此时正值仲夏,酷暑难当,正不知如何寻凉消暑之时,以诚相待的韩国茶人为我们奉上了冰爽美  相似文献   

7.
黄小琼 《西部大开发》2011,(11):77-77,91
本文通过对茶的历史,中越两国各自的茶饮习俗,茶道及茶文化的介绍与比较,进一步阐述中越两国茶文化之间的渊源。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荼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与文化取向。越南,一个毗邻中国南疆的国度,自然,与中国茶文化也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都市茶文化     
以茶为媒体的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却是在城市中因城市居民,特别是文人的参与,才逐步成为一个文化分支。这一文化分支还同城市的商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例如,唐代正式形成茶馆就是城镇商业往来的结果。《封化闻见录》云“自邹、齐、沧、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东京梦华录》载:皇宫附近“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这些都说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城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唐宋明清,直接间接地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茶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并已发展成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亿人口全球性的饮料。不少专家曾预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茶文化必然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上茶的故乡,宁波作为我国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有其天时、地利优势。应当说,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学术研究,大有可为。新世纪茶的价值得到全新的发掘。全球范围内对茶的新认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我谈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宋丁 《特区经济》2006,(1):176-178
国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是休闲旅游。其中,以茶文化为导向的茶旅游是重要的领域。重庆永川作为亚洲最大茶园所在地,拥有发展茶旅游的天然资源。永川茶旅游的发展需要从茶叶、茶园和茶城这三大品牌着手。目前,永川的茶叶品牌还十分薄弱;茶园虽大,但需要与竹海共生发展,才能形成特色;茶城的旅游氛围远远不够。永川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茶资源、茶文化的旅游优势,打造“中国西部茶都”。  相似文献   

11.
正一条万世流芳的亘古之道,那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丝绸之路。按照北京茶文化专家卜英文说法:"把长安放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千百年来形成的丝茶之路大背景下审视便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丝绸之路也是丝茶之路,这一论点也得到了茶文化界的共识。那么为何叫丝绸之路呢?因为是在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说起茶,一谈起茶文化,我们很多人都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什么"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之类的华丽词藻就如解冻的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倾泻而下。非如此,不能证明自己对茶,对茶文化,对祖国的热爱。正像网上那篇关于喝茶如何装酷的文章,让你几分钟看起来就像是这一领域的顶尖高手似的。不过,装的终究是装的,那茶依旧是在杯子里不悲不喜!  相似文献   

13.
正"海上茶路"是中国丝绸之路文明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陆路、海道传播到世界各地。"海上茶路"始于唐代,从明州港而达周边诸国,直至遥远的非洲,不但出运大批越窑青瓷茶器皿,更将浙东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向外传播。海上茶路起航地,主要是指起到茶与茶文化传播作用的使舶、商舶的起航地。文物史料证实,东北亚的朝鲜半岛、东亚的日本列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茶和茶文化,是通过明州港传播过去的。唐宋时期,明州茶文化欣欣向荣的社会背景,为开拓、发展"海上茶路"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吕途 《走向世界》2007,(12):35-35
茶,既是一种商机。霍宝爱茶,爱到将茶文化转化为茶产业。同茶结缘,纯属偶然。2000年,老同学在济南投资开茶馆,请霍宝帮忙经营。当时对茶完全不懂的霍宝从零开始学起,不觉中被茶文化吸引,浸润其中,霍宝感受到茶的超脱与宁静。  相似文献   

15.
吴曦  郑怡 《中国西部》2015,(8):24-31
<正>雅茶茶史、茶事、茶业2015年2月11日,立春之后的第7日,大地回春,东风解冻,万物复苏,正是春色、春意、春茶蓬勃萌生的好日子。中国?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序曲——蒙顶山第一背篓茶的上市活动以及国际茶交易中心(茶马古城)的开城仪式选在了这一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于1990年发起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可谓世界茶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两年一届,已分别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城市轮流举办。2002年,雅安参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茶文化研学旅游也成为热点。茶文化研学旅游的提出与发展,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本研究在前期研学旅游主体研究的基础上,以茶文化作为媒介,综述研学旅游发展现状,介绍茶文化旅游发展特征与类型,阐述茶文化研学旅游内容及价值,以期为后续的茶文化研学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茶产地,尤其是名茶产地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诗词、茶制品等为内容的旅游构成了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在我国东部一些产茶地区,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已吸引了数量可观的中外旅游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7日,湖北·英山第29届茶文化旅游节开幕,这是自1992年举办首届茶旅节以来,一直持续的"春天之约"。多年的产业积淀,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融合创新,已成为英山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英山县正是借助"英山云雾茶"等品牌,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扩大了英山茶旅在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茶,是中华国字号的文化精粹。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扩展,茶品、茶具、茶艺、茶道……茶文化不仅局限于品茶之享受,更是审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试析川茶文化对川茶品牌的提升与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川茶更是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享誉中外,茶品牌推广离不开茶文化,川茶企业要摒除历史弊端,打造四川茶叶品牌,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茶叶经济水平,促进茶文化与经济融合,使茶在人类健康与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