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总结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基本特征,为深入推进地方财政转型提供参考依据,从土地财政与地方财政收支特征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1999—2014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将样本数据划分为6种集群类型,并分别定义为:土地财政繁荣区、土地财政次繁荣区、土地财政发展区、土地财政萌芽区、土地财政潜力区和非典型土地财政区。总结各个区域土地财政特点发现:土地财政规模大小整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很大。并不是土地财政规模越大的地方,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越高,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依赖度呈现负向关系。总体上土地财政规模越大,土地财政贡献率越高。但也存在例外。最后,围绕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过高以及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地方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财政收入行为风险研究——基于财政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需求能力和供给成本的相互作用下,地方财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于节节攀升的房价,土地性税收依赖于活跃的楼市交易.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行为中最具风险的行为是扩大拆迁规模、过度举债和滥用税收排斥,在维系租金型收入制度的同时.滥用公债型收入制度、损害税收型制度.应建立地方税体系缓解地方财政收入冲动.同时要限制城... 相似文献
3.
杜新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6)
土地财政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但其本质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土地财政绩效和风险具有对称性,改革策略是主动实施土地财政转型的扁平化战略,重点是平衡土地资本补偿的负担主体与份额,平衡地租收益的时间价值流.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财政地域差异情况预判“后土地财政时期”负效应,构建有效过渡政策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定性分析与逻辑演绎结合方法。研究结果: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0年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4种集群类型:发展阶段、旺盛阶段、中期阶段、淡出阶段。从国家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导致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等方面阐释“后土地财政时期”具体涵义,这一时期各地域后续负效应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不能再持续提供资源与资金支持、由路径依赖导致的土地违法、对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及粮食安全保障的破坏、以风险与破坏式行为获取财政增收。研究结论:各地域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还需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发挥土地财政正向历史功效,针对不同地域土地财政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后土地财政时期”负效应特征,提出过渡转型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70年代末 ,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我国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此政策的指导下 ,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这种“户户都种田 ,家家小而全”的“均田制”经营格局 ,阻碍了土地规模经营 ,以及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特别是加入WTO后 ,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带来的农产品成本过高问题日益突出出来 ,使我国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缺乏比较优势。与此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土地流转在全国各地农村悄然兴起。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 相似文献
6.
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防沙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严重,风沙危害很大,严重威胁人民生活、生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贫困,形势严峻。对土地沙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地进行防治,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除害兴利,不仅危害当代,还必将祸延子孙。防治土地沙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非抓不可。 一、土地沙化的形成及其危害 1、土地沙化的形成 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的形成,是由自然和人为的两个因素促成的。两者互为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土地的经济学意义及理论定价方法与实际收购土地的定价方法的背离分析来看,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即实施土地财政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根据其主要成因分析我国当前的解决对策,尽量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兵团承担的事权与财政体制变革之间的关系,找出兵团从单纯财务管理体制向"以预算为中心"的财政管理体制转变的根源,从而把握构建适合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和准军事化实体特征的财政管理体系的脉络。依据"合理划分事权、财权及事权与财权对应"的原则,着重从兵团行政管理体系、政府间转移支付、预算管理体系、团场"一总两分"的落实等方面分析兵团财政体制转型中存在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策略打破其瓶颈束缚,推进兵团财政体制从财务管理向财政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9.
试论辽宁粮食稳定增产的财政对策苏冬一古有:“为政之要,首要足食”之说,可见粮食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这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之前提。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粮食问题,并把它当成全局性、政治性的问题来抓,财政部门也应以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财产性土地财政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进而研究过度依赖财产性土地财政所引发的问题,并探讨用税收性土地财政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思路。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2003—2008年平均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为16.32%,平均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为11.35%。东、中、西3大经济带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分别为15.63%、16.99%、18.15%,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为13.13%、11.11%、10.27%。(2)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受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明显,而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前者小。(3)目前中国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过小。研究结论:依靠财产性土地财政满足地方财政支出会造成地方财政的不稳定性,故不能依靠其解决地方财务问题。中国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较小,应该在完善税制体系的基础上依靠财产税体系来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走长期可持续的税收财政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玉波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5-13
[目的]进一步揭示土地财政已存在的区域差异规律,为构建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征地→批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文献资料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果]现有研究证实了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程度、财政收入激励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方式、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土地财政影响居民收入消费及公共品供给、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国外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资金来源;同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政策工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是以地市为单元,探明各类土地财政构成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及产业服务化、城市公共品供给、城市各类用地规模增长的影响内在机理;构建区域差别化的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征收管理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影响机理,为理解和应对土地财政问题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结果:政府管制对土地违法、土地财政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政府对农转非的产权管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土地财政,只是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提供了权利依据。政府对农转非、土地出让环节的价格管制,以及主导收益分配是形成土地财政的根源。为了追逐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显著的土地违法冲动,但考虑土地违法查处的风险,土地违法并不必然带来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证明,科技兴农是全面振兴农业的重要保证,而科技兴农离不开各级财政部门的积极支持。我省各级财政部门支持科技兴农事业,主要用在支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两个方面。其具体做法是:一、提高财政支农工作的科技意识。农业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科技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的各环节、各要素之中,特别是在目前我省耕地面积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省农业和农业经济要保证稳定、协调、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全省各级财政部…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分析转型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实质内涵与演变历程;从弥补地方财政支出、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正面效应;从侵害农民利益、诱发土地寻租与腐败违法、形成地方政府届际不公平、导致经济实体空洞和金融风险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建立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和界定政府对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及征收形式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实现从农民专业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社的重要转型,而这一过程面临着人才、知识、经验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诸多障碍。因此,应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转型,推进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联社,使其形成更为广泛和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成为具有较强筹融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并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明土地财政构成要素时空差异规律,构建差异化、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调控政策。研究方法:系统 分析方法、定量比较方法、聚类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31 省(市、区)2003 — 2013 年土地财政各构成要素数 值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的基本规律:(1)时间上土地财政各构成要素呈现快速上涨趋势;(2)空间上呈现与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相趋同的区域规律。将 31 省(市、区)土地财政构成划分为淡出、繁荣、发展、起步时期 4 类区域。横向比较 4 个 区域时间序列上的土地出让价格、土地财政贡献率、协议价格、招拍挂价格、招拍挂面积比例等相对指标变化情况,测 算土地财政构成要素总体活跃程度,发现其与各区域土地财政所处发展时期非常吻合。研究结论:应从控制高价“地 王”现象频出、征收持有环节房地产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创造税源、产业发展替代土地财政为动力的城镇化、允许发 行地方债券和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构建区域土地财政转型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财政与城市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过去10年城市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为完善土地财政政策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讨论土地财政与城市发展问题的联系。研究结果:(1)现有土地出让制度使得房地产市场形成寡头垄断微观结构,加大价格调控难度;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增加导致地方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化”趋势,同时通过拉高工资成本,推高城市化成本。(2)不同地区的土地财政收入存在较大差异,体现的是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融资水平的差异,融资水平差异将导致经济增长差异,进一步拉开区域发展距离。研究结论:土地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必须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选择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利用4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采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多因素加权分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剖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竞争的网络演化特征,并揭示其空间网络形成机理。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QAP模型。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存在多线程竞争模式,形成了复杂空间网络,且该网络呈现小世界性、等级度松散、多重叠加等特性;土地财政竞争网络具有多维空间集聚模式,且从土地财政传导路径看,主要体现在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溢出;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城镇化率、资源禀赋等变量的省际差异以及地理距离在土地财政空间网络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论:各省份及聚类板块在土地财政竞争网络中扮演角色各异,土地财政治理应同时注重"因地施策"与"区域联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