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力弘 《新经济》2013,(23):11-12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和保障居民基本居住的一项公共政策,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在银行信贷萎缩、土地出让金减少的背景下,资金不到位将是阻碍保障房顺利建设的瓶颈难题,如何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以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课题以此为背景,本着为安徽省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提供合理化建议的研究目标,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安徽省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考虑安徽省的省情,探索安徽省保障性住房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进而为完善安徽省保障性住房的融资体系,合理利用社会性资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银行信贷萎缩、土地出让金减少的背景下,如何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近期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介绍了地方政府债、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在保障房融资中的实践,最后提出增加财政补贴、在海外发债、加强市场约束机制、与原有地方投融资平台完全隔离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拓宽中小城市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迫在眉睫。通过对淮安市保障房资金筹集渠道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淮安市保障房的资金筹集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我国中小城市拓宽保障房资金筹集渠道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保障房建设已成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措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借鉴外省保障房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河北省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该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进而在破解资金瓶颈、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保障房建设的重要保障。面对逐年提升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如何获得建设资金成为现阶段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形成一个长久可行的保障房融资机制才能支撑地方政府按时完成既定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满足城镇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文章从我国保障房融资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保障房融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我国保障房融资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钟幼茶 《经济论坛》2012,(8):131-133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当前,制约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的主要瓶颈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限,如何破解资金难题是保障房建设工程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分析出发,探讨目前保障房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及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对保障房建设融资来源渠道的创新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保障房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房建设模式,它可以全面整合资金需求和建设需求.本文通过明确保障房融资和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的关系,设计了涵盖保障房建设项目公司的组建、融资体系和建设体系全部过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并阐述了PPP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组屋建设形成了较稳定的建设融资和消费融资模式,制度保障是实现可持续融资的坚强后盾。我国可借鉴新加坡组屋融资经验,明确公积金结余资金可用于保障房建设,建立统筹账户专项支持保障房建设,制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住房消费政策,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解决保障房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凌昱 《时代经贸》2011,(24):137-138
“十二五规划”将保障房建设提到了空前的重要位置。从我国保障房融资现状来看,沿用国外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一REITS用于保障房融资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投资门槛低,收益和资金来源稳定,运作透明和风险低。当然在保障房融资方面引入REITS融资模式,我国仍然还有亟需克服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不断深入,保障房融资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已成为保障房建设及发展的障碍。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保障房融资模式各具特色,并积累了立法保障、政府主导、社会资本介入、融资创新等较好做法,对我国保障房融资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住房问题一直都是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很多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自此背景下,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投入量大,资金来源渠道的特殊性,使用上的专项性,决定了规范政府投资保障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特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成本核算和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央要求,2011年政府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资金约1.3万亿,今后4年建设2600万套保障房还将需要3.4万亿资金。公共住房的公益性与保障性注定了其投资必然是低收益甚至负收益,依靠现有的市场化融资手段显然难以推进。本文把保障房建设归于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项目融资适用的范围,并提出了"PPP+REITS"(Private-Public-Part-nership+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的建议,即公私合营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相结合的融资模式,筹集社会公众资金,保证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融资困难制约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推进,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重庆等国内外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先进经验,得出重要启示: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应发挥政府的融资主导作用,合理引入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建立专业的保障房融资管理和运营机构,从而提高办事效率,缩短流程,集中资源将保障房项目顺利推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保障房建设,在本源上维持建设资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资金压力是明年保障房开工量缩减的根本原因,即便是减掉三分之一,压力还是很大。”参与上周五全国保障房座谈会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按照700万套的新开工量计算,加上前两年结转的在建项目,整体保障房在建规模将达到约1800万套,明年保障房资金压力可能会攀升到18万亿-2万亿元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积极发挥保险资金改善民生的作用,成为保险业的热议话题。一方面,我国保障房建设所需资金存在巨额缺口,融资面临困境;另一方面,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收益率较低,保险资金需要更加合理的投资渠道。因此,分析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了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6.
何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46-147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资金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保障房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我国保障房融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房价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保障房逐渐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解决住房问题上被人们寄予厚望。本文就旨在以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为参考,来分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汲取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发展廉租房、弱化发展经济适用房、取消限价房、建立完善的住房租赁制度、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加快住房法制化建设等相应的解决和完善办法。  相似文献   

18.
路遥 《当代经济》2018,(8):24-25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创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意在通过该措施来定向调整经济结构,将资金流向引导入“三农”和小微企业薄弱环节,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以农业行业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来验证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农业的调控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06-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样本数据,采用系统GMM和OLS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对研发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增发不仅降低当期研发支出水平,而且降低累计研发支出水平;不同频次的定向增发均会降低研发支出水平。最后,以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为定向增发对象,仍然部分支持定向增发会降低研发支出水平的结论,为股权融资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水平的论点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可为提高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水平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云海 《商周刊》2011,(12):83-83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1年如果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不包括土地成本,所需投入的资金量高达1.4万亿元,中央财政的支持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大头仍要由地方政府自己买单。1.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地方政府201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的50%(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为2.7万亿元)。这么大的财政压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谓进退两难。这时,我们要反问了,建设保障房,真的要牺牲商品房的发展为代价吗?现在看来,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