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权处分的法律效果历来是民法理论和实务上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认定应当切合《合同法》原意。本文结合我国物权模式的选择,采取体系化的民法思考方法,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作了价值判断。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这符合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利益的需要,体现了合同正义原则。《合同法》第51条为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提供了法律适用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无权处分合同存在有效、效力未定以及无效三种学界争论,在《物权法》、《合同法司法解释》纷纷出台的背景下,反思三种观点,其所依据的理由未免有些过时。中国物权形式主义要求善意取得物权下的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合同法相关司法解释的立法意图佐证了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现今合同法的发展趋势为规定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合同。  相似文献   

3.
黄润华 《广东经济》2002,(10):24-26
笔者从合同自由原则、相对性原则和鼓励交易原则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建立无权处分合同制度的原因与必要性;通过一个模拟案例,根据物权行为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分析应当如何平衡权利人、无权处分人和合同相对人三者利益,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我国建立物权行为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罗丽娅 《经济师》2010,(5):73-74
无权处分行为制度是各国民法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就无权处分行为而订立的合同的效力问题,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文章对无权处分行为及其效力的认定作了研究,讨论了我国民法上的无权处分行为及其效力,对其效力文章认为是效力待定,历史的结论只有在实践中才有生命力。同时指出了法律存大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权处分合同一直都是学者们争议的热点话题,对于《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出台后,对无权处分合同的理解需要转换另一个角度。这一转换不仅增加了善意相对人权利救济的方式,而且还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负担,有必要完善相对人的权利救济,以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6.
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未经授权即以他人所有之物为标的,以其自身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并依合同实施了能导致物权设立,转移或消灭的行为。无权处分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即可生效,就算出卖人欠缺处分权,买受人明知无权处分之事实,均不影响合同之效力。处分权是导致权利变动的核心要件,出卖人欠缺处分权,即使合同有效,也履行了相应的公示行为(动产交付或不动产办理过户登记),也不能导致物权的变动,但善意取得除外。  相似文献   

7.
朱云霞 《经济师》2008,(12):96-97
我国《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规定是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下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应予以完善。而物权行为理论的采用是解决无权处分问题,保护交易安全的最佳制度选择,因此,完善我国无权处分行为立法应以物权行为理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无权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洋 《经济论坛》2005,(24):136-137
一、对无权处分的理解 我国《合同法》51条参考《德国民法典》有关制度,建立了我国的无权处分制度,但对无权处分在债权与物权的联系中做如何理解,学者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无权处分是民法上最为复杂繁琐的问题之一,各国法律规定内容不同.理论界为此争议很大.无权处分涉及民法多种制度问题,尤其是与合同法关系最密切.而关于无权处分下的合同效力问题有很多学说.包括无效说、效力待定说、完全有效说.其中,目前司法实践采用效力待定说.但还不全面,建议民事立法中有关规定增加有效说的内容,以期达到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0.
无权处分行为是相对于有权处分而提出的,这一规定与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确立的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着法律冲突。本从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债权行为的相对性以及交易安全的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对《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应当区分相对第三人的主观态度,来确定合同效力,同时亦为了保护原权利人的财产利益,法律应对善意取得制度做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无权处分依然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其涉及多方法律关系,是个较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学者争论的“无效说”、“有效说”、“效力待定说”以及无权处分行为与物权行为、善意取得制度等法律关系,尽管众说纷纭,但主要目的是保护交易的流转与安全,维护稳定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2.
夫妻单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现象成为当前社会的多发案件.通过结合夫妻财产共有制度、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有利于这类案件的合理解决.建议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夫妻间民事侵权的责任,明确侵权救济方式,完善财产登记制度,以期更好地保障夫妻双方平等行使夫妻共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作者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建议在制定物权法时,应注意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法中的时效取得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14.
张彩霞  吴玉娟 《经济论坛》2007,(12):130-133
"所谓善意取得,是指动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动产,但其将该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  相似文献   

15.
银行卡征收年费终于在几大国有银行的“统一行动”下托开序幕,引起社会广泛争论,公众认为银行卡收费是”霸王条款”,储户与银行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储蓄合同关系,银行无权单方面变更、修改合同,无权划扣年费。银行的理由是收费是严格按照银监会在去年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对中间业务收费的规定,这样能有效清除大量的睡眠卡,是遵照国际惯例的。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正在经历从追求规模向追求效益的阶段性转变,与我国银行业放松管制趋势一样,中间业务越来越被银行所重视,老百姓的免费餐注定也只会越吃越少,收费是必然的,不可否认的是银行卡收费应建立在一系列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之上的,银行应该更加注重基础环境的建设,为银行卡收费好好做些准备,认真审视以下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据法中的重要制度,对保护票据动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票据流通,保护票据交易的安全进行,特别是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票据法都普遍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所谓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让与人,在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交付于买受人后,若买受人于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所有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援建巴巴多斯体育馆项目设计合同于3月4日在布里奇顿签字。代表双方在项目合同上签字的是巴巴多斯旅游和体育部长威斯·豪尔和中国驻巴巴多斯大使陆宗卿。签字后豪尔部长对陆大使说,巴政府总理桑迪福德特意要求他转达巴政府对中国援建这一项目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座体育馆工程是我国在东加勒比海地区承担的最大经援项目。根据巴巴多斯法律,政府无权通过双边渠道获得经济援助,致使该项目的进程拖延了一段时间。去年12月,议会通  相似文献   

18.
侯丽艳 《经济论坛》2002,(21):38-38,33
□侯丽艳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向对方给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者其他替代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定金类别有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证约定金、解约定金、违约定金等多种形式,其中违约定金是定金中一个最基本的形式,属于法定的定金形式,也是司法实践中采用最广泛的定金形式。违约定金是指以定金的放弃或者双倍返还作为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而约定的定金。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若为给付定金的一方,无权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建文 《时代经贸》2010,(2):151-151,150
重整程序是帮助企业法人事业更新的手段,为世界的潮流,而重整程序是否能有意义的开始,关乎债务人的财产及其经营结构是否有重建的可能。关于此,债务人的财产在重整程序开始前(即法院宣告受理重整申请前),应有积极防止其逸散的必要,所以法院基于此目的可为一定的保全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企业破产法》)和其相关的司法解释,对于保全处分制度均无相关的规定,而我国台湾地区的《债务清理法》草案(下称《草案》),对于保全处分制度则有相对完整的规范。因此,笔者希望藉由比较研究《草案》的保全处分制度,分析我国有无引进保全处分制度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论竞业禁止合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日渐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秘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越来越受到重视,作用也越来越大。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成为我国司法保护的新热点。竞业禁止合同是在劳动关系中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种方法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竞业禁止合同较为陌生。本就企业如何与劳动签订竞业禁止合同,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