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并购与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日益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并购的理论和现实动因及其在中国的新特点,探讨跨国公司的并购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链控制的新动向与程度 从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链控制不断加强的原因来看,与我国产业竞争力不强,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普遍处于较低地位密切相关.如:在制造业领域,一方面,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主要优势在于利用低成本的要素和环境成本支撑巨大的产能,产业发展层次低,缺乏核心技术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严重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容易受到跨国公司核心技术限制政策的控制.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组织不合理,缺乏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整合产业资源,而跨国公司凭借资本和品牌优势,加大对我国制成品国际和国内市场渠道的控制,抑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迅速发展,位于价值链高端的跨国公司常常利用其技术标准及标准化所形成的"买方垄断力"或者"卖方垄断力",来控制和调整产业链当中的价值分配.在现有的文献当中,技术标准对特定行业的影响作用是大批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系统分析在不同动力模式下的产业价值链中,产业标准对产业链中价值分配的作用原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探讨.最后,依据国内标准化进程的现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外资过程中机制碰撞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不能忽视外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负面影响。外资对我国产业安全产业负面影响的原因在于外商对外投资和中国利用外资动机的差异、国际规则对我国外资政策的制约以及我国外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偏差。上述负面影响主要通过削弱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人才基础和排挤国内骨干企业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秩序和规则,是知识产权最集中的体现,标准竞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同时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标准化活动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难以参与标准制定,有多方面原因。提高企业的标准参与度,要从企业自身、政策、法规、技术、利益平衡等多方面着手研究。  相似文献   

6.
技术标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手段,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标准不仅成为限制他国产品准入的重要手段,更成为影响产业安全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典型发达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成熟经验,针对中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标准化战略体系的形成、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国际标准制定的深度参与、标准化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结合以及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的合理搭配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但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精妙的发展战略等优势获得巨大市场份额,并且掌握了太多的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产业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引发我国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分析后,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转型来防止我国的产业技术空心化倾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国内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通过考察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制造业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作用机制,发现城市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促进了产业的集聚,而且对资本集聚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产出集聚与就业人员集聚。机制检验表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主要通过国内垂直分工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产业空间集聚。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市场的内部开放或者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也可以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并且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国内市场内部开放程度在促进产业集聚上存在互补效应,但该互补效应主要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作用在金融危机之后由强变弱,而国内市场的内部开放在金融危机前后均对产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变得更强。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力量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开始起主导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国当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提供了新的依据,将有利于政府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全球生产网络的存在使产业发展跨越国界,它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给参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带来机遇。摆在当前各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是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全球网络下产业的发展,还是积极发挥政府在产业中的促进作用?文章回顾了有关政府介入经济发展的理论,并以新加坡信息产业为例,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跨国公司的投资,可以说是跨国公司促进了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新加坡的石油化工发展战略、招商引资政策、跨国石化公司的全球布局和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对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了新加坡发展产业的经验,并提出了对中国引进外资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是一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是一条快速提升国内技术水平,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捷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力量.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技术贸易,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技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正式接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规律在我国国内市场的作用也日益加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协议对我国属于幼稚工业的产业施加保护政策。本文运用社会福利定律和幼稚工业发展的规律,分析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本国该产业的影响与本国消费者的福利益损,提出了幼稚工业扶持政策在特定情况下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要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有选择地吸收利用借鉴美日等国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外国资本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已经开放的市场出现高成份额被外国资本抢占的问题。国内市场份额的丧失,不仅可能影响产业和行业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市场保护上,必须进行权衡,即在保护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外国资本。根据保护贸易理论,在开放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是必要的,我国应当建立相应的措施保护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5.
运用战略贸易政策手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必然选择。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把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有效地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国内需求市场的温床上培养出产业竞争力,进而走向世界,这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得到最充分利用。因此,构造战略贸易政策框架,是扶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因此,由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须予以重视和区分.积极吸收跨国公司的水平直接投资,可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一直是跨国公司的必争之地。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跨国公司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越来越强大的助力,但同时跨国腐败在中国也愈演愈烈,已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跨国公司在华腐败案例为依据,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腐败的现状、特征和原因,并结合国内最新的反腐形势,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中建交后十多年,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位投资对象国。韩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对中国的就业增加、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起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入世,引进外资战略的变化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会给韩国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但同时,随着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进入及中国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中国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污染转移理论出发,在Nash谈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中外合资企业投资双方的合作博弈模型,指出跨国公司采取的污染产业规模变动的战略是在我国政府管制和市场发育既定条件下,基于跨国公司和我国企业双方谈判力大小而进行的主动决策.得出并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污染产业的三个基本命题,指出:只要外商将转移污染的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其对华污染产业投资势必趋于扩大.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市场结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额的增加,我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按照产业组织学理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显然是一种重要的市场进入行为,它必然影响目标产业的市场结构。依据这一事实和理论,本文考察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市场结构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导致了我国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但长期过程中的具体结果则要取诀于一系列因素;跨国公司由于自身的优势,在轻易通过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市场后,进一步提高了市场进入壁垒,跨国公司对我国规模经济显著行业的直接投资,最终导致寡头垄断或寡头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