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马太效应已经生成,东、中、西部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分析了马太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影响,并提出调控马太效应的中部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马太效应已经生成,东、中、西部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分析了马太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影响,并提出调控马太效应的中部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及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GE指教的区域分解发现,东、中、西部地带间不平等解释了农村居民收入总体不平等的70%以上,沿海.内陆地带间不平等解释了总体不平等的50%以上.利用KZ极化指数发现,农村居民收入在极化方向上主要体现在沿海和内陆之间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而高财政分权和低财政分权在区域之间的极化程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应用、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三个维度构建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全国和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全国整体和三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2013—2019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商》2015,(8)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测算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将全国绿色建筑发展总泰尔指数分解为基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泰尔指数。结论认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部差异,东、中、西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较小;西部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观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水平都是非常高的,但是细致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可知,国内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大概分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目前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较高的,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为使西部地区的经济能够跟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应当通过中部地区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会通过甘肃与西部省份的经济合作,来展开主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与区域和谐发展的战略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崧 《商场现代化》2005,(23):187-188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各有自己禀赋,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是一种模式,一种战略;中国的工业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国家安全,东部、中部、西部分工和谐发展,重轻协调,出口促进与进口替代结合,在大中部打造自己的"超级国防战略产业"带动中部发展,实现三大经济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各有自己禀赋,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是一种模式,一种战略;中国的工业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国家安全,东部、中部、西部分工和谐发展,重轻协调,出口促进与进口替代结合,在大中部打造自己的“超级国防战略产业”带动中部发展,实现三大经济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经济发展一直是西部地区所重视的一大问题,但西部地区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西部地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研究,采取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找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12个省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主要是适应力和调整力以及抵抗力与恢复力两方面差异较大,四川整体优势非常突出,其他地区与四川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各省内部发展不平衡,根据适应和调整力以及抵抗与恢复力两个层面分为四类地区。基于此,提出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经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实现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郝雅洁  王艳艳 《商》2014,(29):193-19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就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加大,这已成为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非“不治之病”。本文力图从多方面找出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协调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振兴崛起的关键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振兴崛起的顺利完成,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因为受到区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样的格局直接造成我国地区之间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具有很明显的差距。迫切需要快速的平衡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使各个区域的经济可以协调的发展,促使我国快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高于东西部地区。因此,有效增加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会打破中部地区发展瓶颈,改善发展环境,还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使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地域平台上流动,创造更高的价值,更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童商 《中国市场》2000,(5):32-32
<正> 我国是一个市场容量和潜力十分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潜在的市场需求正等待人们去开拓。一、经济发展潜力大。西部地区包括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8%,人口约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国家重点扶贫县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区域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西部具有中长期效应,必将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由于历史传统、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政策和管理体制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使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目前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是明显的。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不断扩大。1998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9522元,中部地区为  相似文献   

16.
税收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总体来说,东部高于西部、中部,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长期对东部实行的税收与财政政策倾向分不开的。为此,有必要探讨缓解这种财税政策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的对策,本文试从税收政策角度分析之。  相似文献   

17.
闫建  于良 《商业时代》2012,(21):132-133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个现实的问题。本文从金融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改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外向型经济的基础和环境、开放程度、潜力三个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2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与中部四省及东部发达经济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测度,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中部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影响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1997年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及其三大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1997年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和城市偏向的财政政策的改善起到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化以及目前城市严格而农村宽松的人口政策则扩大了城乡差距.同时,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各项因素对三大地区的城乡差距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加快城市化的政策有利于平抑东、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而不利于缩小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对外开放的深化显著地拉大了东部地区的城乡差距,但这种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尚不明显;财政政策城市偏向程度的弱化对平抑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在东、中部地区则相反;此外,目前的教育政策仅对平抑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起到了比较显著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当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转移任务艰巨,而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大地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上也呈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转移空间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对此,笔者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中、西部地区城镇转移空间等措施,缩小区域差异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