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初,某民营企业通过一进出口公司与国外某公司签订了出口建筑材料的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00万美金,外方要求我方必须先支付其10万美元的履约保证金,方能开立信用证.我方出口创汇心切,为利润所诱,按外方指定的帐户付了10万美元的履约保证金.  相似文献   

2.
转递信用证(TRANSMITTING LETTER OF CREDIT),是指开证行与受益人所在地银行无代理关系,其通过第三个国家或地区的某家代理行进行转通知的信用证,在外贸实务中,转递信用证的情况与背景比较复杂,介根据转递行在信用证业务结算中的地位和作用,转递信用证一般有以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的管理和审核是出口业务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作者以近30年的“老外贸”出口实务经验,总结了信用证管理与审核应注意的具体问题,以对各出口企业更好地运用信用证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指国际贸易结算中,银行根据进口人的请求开给出口人的一种保证付款凭证,通常是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其支付方式是银行信用,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人之间的信用,对进口方(开证人)、出口方(受益人)、开证行(付款银行)和议付行(通知银行)都很方便,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广泛的使用方式。在信用证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如:1、信用证的条款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或者条款不合理,影响了合同的履行。2、一些外经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3、审证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审证中发现对方来证条款不符,也未及时通知对方修改。我方开证有的条款违背合同规定,以致在履约装运中难按信用证规定条款办理。4、有的进出口公司片面考虑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顾国家的损失。为了用好、用准信用证,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避免工作中出现失误,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5.
余焕芸 《国际市场》2001,(10):53-53
陷阱一:伪造信用证的特点 1、电开信用证,无密押; 2、信开信用证的签字无从核对,开证行行名、地点不明; 3、单据要求寄往的第三家银行收单行不存在…… 调查获悉:我某出口企业收到美国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一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我企业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倒闭,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由于银行只对单据本身负责,凭表面"严格相符"的单据结算,因而给人以可乘之机.对此我方应按规定交货,并向该保兑外资银行交单,要求付款.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是国际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因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小,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非常广泛。然而,采用信用证方式进行国际结算仍然存在一些风险。本文从信用证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采取信用证结算的各方当事人的风险,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入世以来,中国外贸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信用证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对跟单信用证结算中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如何有效地避免结算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警惕软条款陷阱--对一起信用证争议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情简介及处理 我方A出口公司与澳大利亚B进口公司成交了一笔200公吨大豆生意,对方开来信用证,主要条款如下: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作为一种公平、合理、有保证的结算方法,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地利用和推广。在实际的信用证业务中,会牵扯到诸多关系银行,比如通知银行、议付银行、转交银行、保兑银行和偿付银行等。这些银行在整个信用证业务当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外贸从业人员对  相似文献   

10.
严皓 《商场现代化》2007,(10S):274-274
根据《ucPsoo》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可转让信用证(Transferable Letter of Credit)是指信用证的受益人可以要求授权付款、承担延期付款责任、承兑或议付的银行,或当信用证是自由议付时,可以要求信用证中特别授权的转让行,将信用证全部或部分金额一次转让或更多其他受益人使用的信用证。对背信用证(Back—to—Back Letter of Credit)又称转开信用证,是指出口商(一般为中间商)收到国外开证行开来的信用证后,  相似文献   

11.
陈广 《对外经贸实务》2020,(6):58-61+65
SWIFT信用证的报文专业性强,大多数外贸从业者与执教者在阅读时或多或少会出现阅读障碍,通过对学术界流通较广的论文与著作中出现的SWIFT信用证报文栏位代码、可转让信用证、保兑信用证等几个内容的错误理解着手展开纠偏纠错,以期扼制这种错误继续在业界讹传扩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浅议电子信用证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信用证已经开始在国际贸易支付结算中使用,并期待成为解决传统纸制单证易出错、花费大、效率低等弊端的良方.但由于电子信用证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应的规则还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因此,国际商会制定电子交单增补规则(又称EUCP),也只是关于电子信用证的基础性法律规定.本文结合EUCP的规定,简单讨论一些电子信用证的基础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机制被誉为商人们的天才发明,但现实中,国内有不少外贸人,特别是外贸行业新手们,把信用证视为烦琐、复杂、麻烦、不牢靠的畏途,甚至避之唯恐不及。究其原因,固然有信用证方式较汇款等方式复杂一些的因素,更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外贸业与银行业之间的分工.导致各自虽精通各自的环节,却不够了解合作方的情况,以致理解不够充分,配合不够默契。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信用证业务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信用证的分类 ,其标准各异.若按照兑付的方式来划分 ,可将信用证分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延期付款信用证、承兑信用证和议付信用证四种.< UCP500>第 10条对信用证进行的分类依据就在于此 ,其 a款规定"所有信用证必须清楚地表明该证适用于即期付款、延期付款、承兑或议付".另外 ,若按照国际结算实务中信用证付款时间来划分 ,信用证又可分为即期信用证与远期信用证 ,而即期信用证包括即期付款信用证和议付信用证 ,远期信用证则包括延期付款信用证和承兑信用证.由此可见 ,< UCP500>中明文规定的延期付款信用证和承兑信用证都是适合进行远期付款的信用证.而所谓远期信用证 ,是相对于即期信用证而言的 ,是指信用证指定的付款行在单证相符的条件下承兑汇票或者承付单据 ,而非立即付款 ,等到了汇票到期日或者承付到期日 ,付款行才进行付款的信用证 ,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进口商融通资金.因而将远期信用证项下的承兑信用证和延期付款信用证进行比较 ,将有利于承兑信用证和延期付款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正确使用 ,在国际结算中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对外经贸实务》2001,(7):15-15,40
对开信用证(Reciprocal Credit)是指交易的双方以对方为受益人所开出的信用证.这种信用证的特点是:第一张信用证的受益人就是第二张信用证的开证人;第一张信用证的开证人就是第二张信用证的受益人,这两张信用证的金额可以相等或大体相等;可以分别生效,即先开证先生效,也可以同时生效,即第一张信用证虽然先开立,但暂且不生效,须待对方开来第二张回头信用证时,两证才同时生效.一般对开信用证以后者使用占多数.  相似文献   

16.
方广明 《国际经贸探索》2001,17(1):46-49,53
备用信用证作为一种特殊的结算方式,因其特有的性质,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贸易结算和融资担保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文简单介绍和分析了备用信用证的概况,备用信用证与保函、一般信用证的异同,以及备用信用证的风险与防范,并提出了我国推行备用信用证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虽然说“信用证结算方式”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使用得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一种外贸结算办法,采用此种结算方法,使得国际贸易结算的信用基础,由“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一般来说,出口商通常能够收回货款。  相似文献   

18.
陈原  李忱 《商业时代》2006,(10):70-72
电子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不断深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对交易效率的不断追求,电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本文探讨了信用证电子化的发展历程,以及电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应用和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从外贸政策放开以来,信用证结算方式呈逐年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汇付结算方式的增加。不言而喻,采用这种以商业信誉为主导的汇付结算方式,是近年来外贸结汇风险逐年递增的原因之一。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愿采用以银行信誉为导向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其中除了缺乏了解此种国际结算方式的知识之外,“银行费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案情简介 2002年8月江苏省某对外贸易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向南京某银行(以下简称开证行)申请开立一份不可撤销信用证,金额为134万美元,当时开证保证金全免,受益人为韩国汉城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信用证规定最迟装期为2002年9月10日,效期为2002年9月31日,信用证规定全套提单抬头为TO ORDER.信用证开出后,申请人A公司于2002年9月15日向开证行提出办理提货担保,并在未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下,开证行出具了提货担保书.之后开证行一直等待信用证项下单据,但直到2002年10月10日开证行仍未收到信用证项下的相关单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