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性是人类理性化的展开过程,后现代性是流动的现代性自反性的产物.中国正骑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墙上.无论怎样,当代中国都必然具备后现代品格,都必须传承现代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是利奥塔把"post-modernity"一词引入了法国的学术界,从而引起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争论.他怀疑现代性的元叙事并认为元叙事的合法性已经动摇,因此提出了人类必须通过一些包括民主政治和文化多样性以及承载异议这样一些手段来完成人类解放的宏伟蓝图,以此而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利奥塔的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再书写,目的就在于提醒我们避免去犯历史以前所发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周发财 《重庆与世界》2013,(9):34-36,48
鲍曼是从一个文化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社会理论家的。鲍曼认为秩序是现代性的首要追求,矛盾性与秩序追求如影随形,现代性是大屠杀的必要条件。后现代性是鲍曼审视现代性的外在视角。鲍曼放弃后现代性概念后,提出用流动的现代性概念描述当代社会及其主要现象:全球化、消费主义和个体化。鲍曼的社会理论是文化与社会的批判,充满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化大众化的形成及其与后现代文化的关联。认为文化大众化是西方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是西方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文化发展自推力的产物。大众文化又与后现代文化有着密切的互文关系,这是源于后现代性具有与现代性完全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虽然在九十年代之韧,暗合市场经济大湘及新型官方意识形态的需要,“后现代性”的论调尘嚣一时,但时过境迁,“后现代性”之倡扬毕竟无法抹击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事实,现代性始终是中国社会和知识界悬而未决的问题。于是,关于现代性的讨论再度成为中国知识界的焦点.并且.在九十年代末新的现实语境下.现代性呈现出多面复杂的样态。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教育学的出现,为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建构奠定了教育学的基础。后现代教育学与后现代哲学文化思潮一致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出现了对教育现代性的结构与后现代的建构。由此,以西方传统音乐学和传统教育学为基础的现代音乐教育学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思想家们以一种批判的态度看待现代文明的进步,他们揭露现代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抨击现代性所造成的种种过错。后现代性反对社会的一致化观点,而主张看待社会的多样性、片断性、不确定性观点。作为后现代理论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福柯以一种边缘化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权力的运作,他从后现代的思维角度来解释现代的弊病。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普遍性。普遍性不能具体定义,因而必须透过与封建落后的特殊对象相对立,才能得到间接的呈现。由于现代性将特殊对象一律视为有待改造的异己,因而带来压迫。后现代性为了抗拒压迫,主张这些异己各有其主体性,形成文化多元,不受现代性的普遍主义所束缚。矛盾的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纵有万端差别,却都属于以对象为导向的论述,只是前者贬抑之,后者颂扬之。相对于此,东方哲学没有采取以对象为导向的论述,而是采取了反求诸己的自我认识方法。作者讨论了西田几多郎的无的场所和竹内好的亚洲方法,并以后殖民钟的比喻来处理东西方自我认识方法的轮流出现。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思想家们以一种批判的态度看待现代文明的进步,他们揭露现代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抨击现代性所造成的种种过错.后现代性反对社会的一致化观点,而主张看待社会的多样性、片断性、不确定性观点.作为后现代理论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福柯以一种边缘化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权力的运作,他从后现代的思维角度来解释现代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朱觅 《魅力中国》2011,(5):266-266
从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辨证法,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以及后殖民主义,任何一套有影响的话语体系都是充满着怀疑和争议的。现代性作为哈贝马斯所谓的“未竞的事业”并没有被一种貌似中庸的开放性的结论掩盖其本身独特的思辨魅力,而恰恰显示出了现代性诸多命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性中若干问题的浅探,力图找出现代性论证的根源,进而联系中国的实际,和中国现代性的境遇,从反思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鲍曼笔下的大屠杀因素,笔者把它们归结为两个分析的向度,即行动者理性和技术理性.本文所要论证的是,在鲍曼的理论体系中,行动者理性与技术理性,并不是大屠杀的充分条件,只有通过对道德弱化淡化之后,才能成为充分条件,而为了避免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可能纠缠在现代性道德虚无中,文章最后一部分,从鲍曼的后现代解决方案出发,对后现代的伦理建构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理论盛行于20世纪中期的二战结束后,其任务是对现代性的解构和超越.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建设国家,现代化历程必然与西方现代化过程在某些方面有所契合.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迈入新的时期,现代化转型面临着新的契机.鉴于西方发展模式在前,在新时期继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借鉴后现代思维,占据理论高地,是指引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着重对19世纪欧洲法典化运动中,在理性主义和自然法思想影响下。法、德两国带有现代性的《商法典》的编纂,以及在实用主义影响下美国带有后现代性的《统一商法典》的编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商法典是否需要编纂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关系是修补升级、同步制衡、彻底颠覆兼而有之。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后现代主义以挑战者的姿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出现,不仅表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观念存在重大缺陷,也是现实世界后现代特征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学术研究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思想主义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既对现代性导致的人的全面异化和社会关系的物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又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进步与成果给予理论充分肯定。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马克思思想主义是现代性的批判者或者拥护者。因为马克思在现代性的研究方面已经实现了巨大超越,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思想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肯定,以更好的指导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虽然参与式民主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但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政府治理更加强调对话与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回应和管理,以通往“后现代”公共行政.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公共行政理论看作是一种“语言”,强调“想象”和“直觉”的重要性,为公民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路径.因此,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对公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从而走向民主化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管理学仅有怀想是不够的,现代管理学既是历史,也是我们周遭的现实。而新世纪后现代管理学的新异表达,暗地里传播着种种关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想端绪和学术命题。在历史与现实中考察现代管理学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为了清理我们的理路,以使我们超越不同视域的束缚,将这一命题向纵深挖掘。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由结构的变形与整合组成,可以打破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一维性。结构的符号化是后现代艺术得以客体化,从审美意识到美的客观物的演变,通过生产与媒介来完成。后现代艺术符号化的过程,是经过媒体传播、媒介传播、符号化、符号的媒介化四个过程进行演变的,从而确立了一个仿真与虚拟的世界,并通过批量生产,使后现代艺术迅速覆盖全球。  相似文献   

19.
看上去很美——张艺谋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他经历了艺术表现上的变迁,本文集中探讨他2000年之后拍摄的几部电影所反映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取向所在。张艺谋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和后现代美学意义,对当代艺术的走向和人的生存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后果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齐美尔在对现代性的研究中使用了"碎片化"的概念,而社会的碎片化是现代性困境中最值得审视和反思的。现代性困境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能力,现代性带来闪耀成果的同时展现出它的獠牙是现代社会陷入道德危机的沼泽。道德大厦在现代社会的"祛魅"中分裂与坍塌。而只有在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思想的前提之下,进行主客体转化、价值裂缝的修复、道德信念的重拾才是正确的应对之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