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作者在大量阅读企业国际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发现当前基于行为学的企业国际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知识在企业国际化中的作用、网络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以及新型企业国际化的特征和模式四个方面.本文在探析这四方面研究前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行为学的企业国际化研究未来应该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2.
营销动态能力是动态能力在企业营销管理领域的特定形式,对其构建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文章基于组织与企业家因素交互视角,探讨营销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通过209家中小企业实证数据分析发现:市场导向文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是营销动态能力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市场导向文化与营销动态能力积极关系被企业家精神正向调节,但被企业家政治关联负向调节;而组织结构扁平化与营销动态能力之间正向关系却不受两类企业家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在动荡环境中开发营销动态能力提供理论指导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关系网络视角的企业国际化成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准  王国顺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4):70-74
文章在与传统的企业国际化视角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关系网络视角下企业国际化行为的本质特征,认为企业从关系网络中获取国际化经验知识是企业国际化的核心机制,并据此构建了企业在关系网络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研究拓展了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企业的国际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信息功能、凝聚功能和交易费用节约这三个影响机制,来促进企业国际经验和知识的创造、积累和利用,从而影响企业国际化过程。企业国际化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社会网络特性来安排其国际化的市场选择、时机确定和成长方式等战略问题。有效创造企业国际社会资本,培育国际企业家精神,对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企业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些企业进行国际化的过程当中,企业家精神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研究这些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动因.对于激励各个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探索行为,具有特别的启发意义。文章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并由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机制得出企业家对于企业国际化成败尤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长三角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对企业家内部社会网络是否以及如何通过跨功能知识整合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内部社会网络对跨功能知识整合、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跨功能知识整合在企业家内部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家应努力在内部建设稳定的关系网络,创设利于跨功能知识整合的内部环境,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批判性地吸收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澄清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理清了相关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出企业家精神、企业资源和国际化网络是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优势环”模型,认为企业家精神、企业资源和国际化网络的良性互动能确保国际新创企业建立并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都定义为从成立之初就从国际市场上取得相当部分销售收入的企业.根据企业家精神研究,我们提出了基于企业家跨国资源与市场整合的国际新创企业理论框架.重点阐述企业家跨国创新性整合世界资源进行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国际新创企业类型.基于企业家跨国资源与市场整合的国际新创企业理论是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指导企业家实践,催生新型国际新创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分析了不同知识源(顾客、供应商与竞争对手)的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知识获取、吸收能力、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引入了吸收能力作为知识获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调节变量,提出了基于上述关系的6条研究假设。这为该主题的未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企业通过获取外部知识,培育和发展吸收能力以促进创新绩效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忠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12):47-49
文章认为,战略定位分为顾客导向和公司企业家精神导向,不同的战略定位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吸收会产生不同影响,获取知识、开发新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外包合作中,顾客导向的中国企业获取的主要是显性知识,而过强的顾客导向会抑制隐性知识吸收。与顾客导向不同,具备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通过外包合作努力获取未来需要的所有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国际战略联盟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取国外先进知识的理想途径。但是实践中利用国际联盟获取知识的努力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文章探讨联盟经验和合作技能对知识获取的影响。文章结论是:企业的一般联盟经验有利于其合作技能提高和获取知识;而企业的联盟伙伴专有经验影响较为复杂,随着联盟伙伴专有经验的丰富,其对合作技能和知识获取的影响呈现先边际递减趋势。只有当联盟经验转变为企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2.
文彬 《改革与战略》2009,25(5):72-74
全球金融海啸以前,我国经济失衡的基本特征是:国际收支顺差透过储备资产引发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国内房地产投资过热。文章通过对国际收支顺差、外商投资与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外商投资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扭转经济对出口与投资依赖的格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外资流向、规范管理房地产投资等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Administering and servicing national economy is only one side of the governmental function which can be called inner economic func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fion, the external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kind of function is not only administering foreign trade, but als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government must reinforce its fun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gain the benefi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mall firms often requires a reasoning process distinct from those typically used for larg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since small firms typically do not possess the resources MNEs commonly employ to outperform similar domestic firms. In the current analysis, we argue that new small firms with international sales can better predict their revenue stream than can comparably aged firms with only domestic sales, and, as a result, international selling firms have higher levels of technical productive efficiency. We employ 7829 firm-year observations from the 2007 to 2011 years of the Kauffman Firm Survey microdata sample in our analysis. 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empirically supports the result that technical productive efficienc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foreign sales ratio. These results hold after controlling for multiple relevant owner and firm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accounting for potential endogeneity concerns.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非国际化经营公司而言,国际化经营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较高;而国际化经营程度越高,股价同步性越低,且二者的反向关系会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表明,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投资者的理性程度及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投资者识别和区分特质信息和噪音的能力,进而影响股价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关系紧密;从学科发展史看,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正由此,在两个学科的联结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跨学科研究又在西方蓬勃兴起,甚至号称一个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派正在形成。相比之下,中国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一种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分析》一书正是起步阶段的一部探索性之作。该书是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对当代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实践进行的一种跨学科分析,试图为当代国际法的实践提供另一种途径的理论诠释。无疑,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跨学科研究必须克服很多困难,包括跨学科研究的难度、学科内的偏见以及学科之间的隔阂等。不过,正是由于跨学科研究本身能够给两个学科的进步带来的诱人前景,决定了其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研究路径,并将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国际营销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发现该领域研究重点从如何在国外市场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中有效扩展业务向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有效回应消费者需求转变;研究目标从如何构建公司国际营销管理流程和方法向如何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消费者行为和偏好转变;影响因素则从显性的经济法律等社会制度向隐性的文化因素转变;研究方法从简单的思想碎片式和定性分析到分析技术复杂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role of cultural factors in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sing data of 102 countries and regions from 2000 to 2015.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ort of cultural products is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oose to stud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an official language and religious belief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ir home country, but tend to choose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a common language. We als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inbound and outbou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pecific to China.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soft power,” such as a unique culture, common values and migration networks, is important for attracting foreign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国内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从国际秩序中获益性将决定一定时期内该大国的兴衰趋势。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与美国的单极地位时,作者在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大国和地区所造成的冲击时发现,美国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轻,而它的综合国力、失业率和国际竞争力指标都仍然领先,即便从短期效应来说,国际金融危机致使美国实力衰落的观点值得质疑。从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美国社会的人口结构等因素来看,美国的优势仍然存在。在短期内,整个美国社会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出现大的动荡。从长期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可能会促进美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良,也有利于奥巴马政府调整国际战略,避免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和过度扩张,进而重振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在这些调整过程中,如果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种稳健的方式,坚持自由市场的基本原则和分权制衡的政治传统,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霸权及其单极地位相反有可能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主要观点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最后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述评和展望,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