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疑伯乐     
伯乐相马的故事早为千古美谈,古人说“世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伯乐的作用大极了。 我一向敬重伯乐,对伯乐的相马本事十分佩服。伯乐善于相马,人们对他是十分信任的,他对马的评价就是马的身价,他说这马是千里马,那么这马立刻金贵起来,身价百倍。我觉得,让伯乐拥有这样大的相马权力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成为一件可怕的事。伯乐权力大了,又缺乏有效监督,难免出现腐败行为。因为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至绝对的腐败”。事实上也印证了这一点。史载,一次,伯乐的一位朋友拉着一匹普通马到…  相似文献   

2.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等求才心切的故事也家喻户晓。但“人治”的色彩仍颇为浓重。即使伯乐大公无私、唯才是举,但能被挑中的前提条件是能有幸进入伯乐的视野。而现代伯乐往往公务缠身,忙不胜忙,选马的精力和范围有限。其“相  相似文献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离不开伯乐的慧眼识珠。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投资领域,深耕细作11年,凭借着一个个精彩的投资项目,让"千里马"们浮出水面,他也成为业界赫赫有名的"伯乐"。这个人就是海南中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明。曹国明依稀记得,在2016年亚洲博鳌论坛时,作为东盟省市长论坛的主讲嘉宾,他的《资产证券化将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题演讲,引起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4.
茅于轼 《大经贸》2001,(10):16-1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千里马固然难找,伯乐同样不好找。伯乐是谁呢?在审批经济中,我们的政府就扮演了伯乐的角色,这个伯乐能找到千里马吗?  相似文献   

5.
等待就意味着被动,真正的人才应该转变角色,向企业靠拢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士擅长“相马”,后人忘其名而称其为伯乐。一日,楚王命其寻觅千里马,伯乐步履燕赵大地而未果。返国途中,见一匹瘦马拉着盐车,气喘吁吁艰难前行。伯乐于马之嘶鸣中认定其是一匹骏马,将其带回国中,立见楚王。楚王不解,策马扬鞭,喘息功夫已驰行百里之外。后人称奇,意叹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于是千里马们开始了“等待伯乐”的漫长之旅。  相似文献   

6.
薛蛮子 《创业家》2011,(2):107-107
天使投资人是喜欢马的伯乐。因为喜欢马才去看马。他要是不喜欢,这个事肯定是不成的。别人都没看出来好的马,他能看出来,这能满足他很大的虚荣心。但是做伯乐的这些人不见得是骑马骑得最好的人。往往最好的骑马人也都做不了伯乐,因为他离马太近,天天骑,没办法保证客观。保持一定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迫自己与每天发生的那些事保持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7.
<正>古文里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如果碰到不识马的人,那就当普通马使用了,因此,作者感叹千里马被误用的悲哀。最近,社科院有一个有关中国人才浪费的白皮书,甚至算到了浪费多少人。这种研究是有意义的,并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实际上,我们中国社会最大的资源浪费不是别的,正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但是,我们在现有体制下,而且是人才稀缺的前提下,怎样去解决人才识别和使用的问题?这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说》开篇设喻:知识型员工——千里马,管理者——伯乐,接着“相马”即全面了解知识型员工的属性,深刻理解知识型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高成就需要,再接下去“饲马”即提出有效的管理系统,设计了一套管理机制,最后以一寓言结束全篇。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经营》2009,(11):36-36
目前,马伯乐(Marlborough)摩纳哥画廊正在展出赵无极的近年作品。这是他在摩纳哥的首次个展。  相似文献   

10.
轮回     
老马、大马、中马和小马是一家四口。老马是爹,大中小三匹“马驹子”围着老马转。老马当爹当妈,“马驹子”个个长得膘肥体壮。老马看着活蹦乱跳的“马驹子”,就分明看到好远好远的世界,好美好美的前景。老马在厂子里也是一匹千里马。能耐不错,能量不少,昼夜马不停蹄。伯乐就很像伯乐,给他戴红花,上光荣榜,喊喇叭表扬,坐主席台作报告,又推荐给伯乐的伯乐来接见。那一段,老马觉得千里万里,像风一样飞过,没有什么到不了的地方。若攒足劲儿,直可腾空入海。老马觉悟其实很高。夜里睡在床上进行自我批评,懊悔自己的极端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线员工脱颖而出六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朝韩愈的一篇《马说》道出了众多一线员工的心声,让多少市场英雄泪沾襟!其实,要想从一线脱颖而出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是笔者总结众多营销经理的成功经验后归纳出的六条捷径,供目前渴望早日成功并具备成功内因的一线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少策 《浙商》2006,(11):68-70
一个久经职场的职业经理人,一个留学归来的优秀企业家——本该一出“千里马”和“伯乐”的创业喜剧,为何在合作20多天后演变成一场被人叹息的悲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08,(8):80-80
<正> 典出:据战国野史记载:蒙古马能负重,大宛马善奔跑。某家恰养有大宛、蒙古二马,喂则同槽,卧则同厩。但是.相互踢咬,两败俱伤,主人不胜其恼。求之伯乐。伯乐瞥之。建议分槽喂养。主人从此轻松驾驭二马。家业遂兴。案例:1.正选案例:联想分拆,二少帅分掌事业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8月28日,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城市雅典,刘翔一战成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田径小子,一跃而成享誉全球的跨栏王子,荣升为国际巨星。伴随着刘翔的腾飞,他所代言的千里马汽车广告开始受人关注。随后,东风悦达起亚的千里马在汽车市场上大放异彩,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15.
画廊展讯     
《中国拍卖》2010,(8):53-54
2010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时间:8月6日—9月5日地点:广东美术馆1、2号厅及一楼通道在今年的年度艺术家评选中,马爹利再度甄选出四位在不同艺术领域具有非凡才惰的艺术家,授予其"2010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他们分别是:糅合中西艺术精髓的油画家周春芽、透悉转型社会的后现代雕塑家刘建华、以魔幻现实主义融汇古今的摄影师冯海以及表现别样真我的先锋摄影家贝蒂娜·瑞姆斯。  相似文献   

16.
了解相对真实的张鸿毓,更多是通过一本尚未出版的《总裁答辩辞》样稿——这是一本根据千里马集团从创建至今每月一次的内部“总裁答辩日”整理而成的书:在每月的28日这天是千里马集团的“总裁答辩日”,集团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现场向张鸿毓提任何问题,而张鸿毓也一定要有问必答。从中如果真正了解他还是说不上,但有一点是可以感觉到的,他的勤奋、才华、精力、思辨和豪气,“总裁”也好,“文人”也罢,这些说法也许都不准确,引用他自己的定义“我是千里马最优秀的打工仔”也许更加适合。 经其独家授权,本刊选取了他在1993年到2004年“千里马”12年发展历史上的12次辩论中极其有限的一些片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公司无边界     
王育琨 《商界》2006,(11):104-104
一个“无边界”的公司,要把围墙推倒,让供货商和用户成为一个单一过程的组成部分,还要推倒那些不易看见的种族和性别藩篱,这就要求把团队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一般公司都会对发明者或是想出好主意的人进行奖励,而作为一个无边界公司。它将不再仅仅奖励千里马,而且要奖励伯乐,奖励那些甄别、发现、发展和完善了好主意的人。此举促进了公司的各级领导与他们的团队一起分享而不是独占荣誉。同时无边界的公司还将向其他公司的好经验好主意敞开大门。“每天发现一个更好的办法”成为推广无边界行动时最流行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一代文豪韩愈对埋没人才现象发出的感慨。如今,各类企业都需要大量人才,不少老总经常感叹自己的单位缺乏人才,却很少认真地总结自己的识才用才思路是否科学,是否存在一定的偏差,《选用人才要三思》应当引起领导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提起王才运这个名字,人们马上会想到他是上海西服业的开拓者,第一件中山装的创作人,奉帮裁缝的“掌门”。在上个世纪30年代,南京路及其周围,一些著名的西服店,几乎全是他的徒弟、门生所开设。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28日,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城市雅典,刘翔一战成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田径小子,一跃而成享誉全球的跨栏王子,荣升为国际巨星。伴随着刘翔的腾飞,他所代言的千里马汽车广告开始受人关注。随后,东风悦达起亚的千里马在汽车市场上大放异彩,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