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若干问题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于2010年开工,然而,论证尚不充分。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特别是长期在该区域工作生活的四川学者,从地质、生态、水利、经济、社会、宗教、替代方案、科学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汇集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其中尤其对是否存在“安全岛”和“避让”可能、调水量是否可靠、投资预算和运作方式、超乎寻常的移民难度和文物保护难度、西线调水与国家能源战略和生态安全、全局利益和替代方案、公平性和科学决策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令人震撼的质疑和结论,专家们还提出应从源头治理生态、恢复若尔盖湿地功能、调整工业布局、加大中线调水(重庆开县小江调水方案)、长江黄河水电互济等多方面来缓解北方缺水,并认为,西线工程不仅仅是技术工程,而且是社会工程,科学决策应包括广泛征求各界专家和老百姓意见。本文的作者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编者之一,就该书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的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综述和探讨,希望西线工程论证和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前期工作",西线工程终于进入了规划方案比选论证阶段。早期的西线从长江水系调水思路时过境迁,随着葛洲坝、三峡大坝等长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下游生态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坚持原方案,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并使已经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作废。下一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该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窄思路和做法,研究新方案,从水量有保障、尚未开发的怒江、帕龙江(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3条江当中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3.
前期准备57年一波三折,工程投入太大,施工难度太高,预期效益难以确定,地方利益又打架……种种迹象显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要按计划开工有些悬了!  相似文献   

4.
<正> 据预测,中国到21世纪,人口将达到16亿,又将走向经济大国,水的问题将成为中国特别是大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制约因素。解决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是改善和扩大西北地区人们生存的前提条件,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然。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背景与目标任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 ,水是关键。然而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北方严重缺水。文章依据我国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从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战略高度探讨向黄河源头引水。提出在长江上游通天河 (叶格站 )段 ,实施建坝截流 ,把通天河水引入黄河源头的鄂陵湖 (简称“通鄂引水工程”)。一方面保护黄河源头生态环境 ,增加黄河水量 ,改善黄河水质 ,为陕西、甘肃等西北干旱地区从黄河引水提供水源 ;另一方面减轻长江洪涝灾害。作者认为 ,通鄂引水工程是防止黄河源头因干旱缺水引起的沙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等荒漠化危害蔓延的有效举措 ,是缓解黄河兰州站上游缺水问题的基本选择 ,也是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的最佳路径之一。本文与“中国黄河发展研究会”等我国水利专家研究的“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不同 ,“通鄂引水工程”是向黄河源头引水。  相似文献   

6.
王佐 《科学决策》2006,(10):4-8
9月20日,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倡议者郭开和他的合作者于招英、蔡金水以及《西藏之水救中国》的作者李伶,四位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郭开介绍了他和蒋本兴(水利部原副部级工程局局长)、于招英(原中央办公厅干部)等人16年前联名提出的从雅鲁藏布江朔玛滩引水到天津的方案,并就工程技术、开发经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西线方案同现行的南水北调东、中、西线方案的比较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7.
渭河水系资源无以为继,引黄入渭是陕西人民渴求的水利工程,近百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为之奔走呼号。于今令人鼓舞的是,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后期将实现从长江上游流域,截引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三水,每年向黄河调入多达195亿立方米水量。为了有效和充分利用这些调水,陕西省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建设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配套的引黄入渭工程。  相似文献   

8.
蔡金水 《科学决策》2006,(12):17-18
2006年,“大西线”热遍全国,成为众所关注的一个话题。(编者注:本刊第10期曾发表了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倡议者郭开同志和他的三位合作者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年初,军旅作家李伶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出版,引起热烈反响。7月27日《南方周末》发表的长篇报道《惊动高层的“大胆”设想》、8月13日香港《亚洲周刊》发表《贫困地区穷就穷在水上,西藏调水一专访军旅作家李伶》、9月28日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播出的《西藏之水救中国的理想与现实》节目,再度引发了对大西线的热议。  相似文献   

9.
南焱 《中国经济周刊》2013,(44):46-49,88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的前夕,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鄂竟平表示,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东线一期工程将采取由南水北调办组建总公司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有望在今后的中线、西线工程中得到推行。  相似文献   

10.
动向     
天然草原保护工程——来自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的消息,在三年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决定今年正式开始实施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计划,先期是用五年时间治理十亿亩。南水北调——刚刚获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再次对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西线工程将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新形势,为西北、华北地区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东风,改变因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发展的局面带来新希望.在南水北调中线建设业已取得重大成效的情况下,通过积极总结经验,可为推动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在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创造了高站位、宽视野、管长远,作战略性布局;统算利弊,全局利大弊小即坚决实施;兼顾各方,使受益省区最大化三个方面的经验,对比选规划西线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9月20日,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倡议者郭开和他的合作者于招英、蔡金水以及《西藏之水救中国》的作者李伶,四位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3.
用长江的一江春水去接济干涸的北方大地,这是国人近一个世纪的美好愿望。今天,这个愿望正在变成现实。重新调配水资源,已成为摆在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南水北调工程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方案被确定下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子州三江营江面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东平县附近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天津;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水库引水,经过河南、河北,穿过黄河,直流到北京、天津。目前,东、中线工程部分项目的初步设计已开始紧张地进行,为2002年开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那么西线调水方案即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方案现在进展如何呢?为此,记者专程赶往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采访了黄委会设计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工程师谈英武先生(简称谈总)。  相似文献   

14.
记者近日暗访发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尚未立项,便有人在借“南水北调”之名四处活动,目前已有山东、河北、四川等省市不少县乡、公司或个人“上钩”。水利部和山东省水利厅的有关人士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至今未报国家立项,即使以后开工,也将公开举行招投标,绝不会搞私下招标,这种骗人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大型水利项目的形象,必须认真查处。“上钩”企业经理“实话实说”2001年12月下旬,记者连续接到山东省水利部门及一些县乡政府和企业反映,称有人借“南水北调”工程行骗,记者随即展开调查。据江苏扬州高邮灯具厂山东…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工程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议题之一。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于3月7日举行记招待会,5位政协委员就南水北调的有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的提问。  相似文献   

16.
动向 dongxiang     
南水北调——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 解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 通天河、雅砻河、大渡河、金沙江引水到黄 河上游。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左右开工建 设,规划从雅砻江和大渡河间的5条支流引水到黄河上游的贾曲 年引水量40亿立方 米,通过开凿长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长江黄 河分水岭,自流到黄河。  相似文献   

17.
北京缺水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想象。早在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就已建成,开始从河北省4座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2014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将通水,剑时北京市民将用上千里之外、跨越湖北河南引来的丹江口水库里的水。但由于丹江口水库多年来水量丰枯不均,为了保证北京市的用水安全,北京市在“体内”也进行了百公里的大调水。  相似文献   

18.
王芳 《中国报道》2014,(6):30-31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在通水后,让“南水”真正造福沿线百姓才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通水,只是南水北调工程万里长征第一步,通水后的水质保护和工程运行管理更为关键。因此,如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配套设施和调度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安全运行,保护好北方地区的这条用水“生命线”,任重道远。水质保障是重中之重2013年10月,媒体爆出的南水北惆中线一期工程源头的丹江口人库河流水污染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9.
2010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完成,北京人将喝上甘洌洌的“陕西水”。  相似文献   

20.
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中最短的“木板条”。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情况的措施之一,其修建理由: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是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客观自然前提;我国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的矛盾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社会根源;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利用现状是选择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