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纪洁 《金融博览》2014,(24):66-68
娱戏钱是我国古代民俗钱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品种,从唐宋直至明清都有铸造,堪称是民俗钱宝库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娱戏钱也叫玩钱,主要有打马格钱、象棋钱和选仙钱三种。  相似文献   

2.
论西夏货币     
西夏钱币的钱制与铸造,沿袭了北宋钱制与币形,也就是方孔圆形年号钱。由于西夏地区当时既缺铜又缺铁,所以西夏当时主要还是用宋与金的铜钱。由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重订和约,北宋每年“岁赐”银七万二千两,折算铜钱二十五万贯,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十三万斤给西夏(见《宋史。仁宗记》)。据记载;北宋庆历四年,由于宋、西夏订立和约,和约规定,“元吴取消帝号,则宋册封为夏国主”。  相似文献   

3.
在同一钱系里,钱的铜质、式样相同,其钱文变异较大的,我们习惯称其为“版别钱”。现将本人收藏的几种版别钱简介如下,以供同好们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又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由此,说明双点通宣统大样钱数量较多,版式也并不单一,现将三枚宣统大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染 《甘肃金融》2001,(3):63-63
崇祯小平钱中有背纪甲、乙、丙、丁、戊、己者.旧谱尚有庚字钱之说,但历年考古发掘中似未发现庚字钱实物.对于这类钱,旧谱认为是纪年钱,孙仲汇和戴建兵先生则在陕西<明钱专辑>中提出这类钱"可能"为明代南北两京仓库"特铸","可能"与这些库房"有关".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6.
在浩瀚、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都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文字多篆书。还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文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借口钱”就是利用古钱的方孔,即方穿,巧妙组词,或借用成语,让人叫绝。常见的  相似文献   

7.
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共铸有十种年号钱中)。这十种年号钱中最少见的是穆宗朱载后所铸的“隆庆通宝”,而最常见的是崇祯、洪武,永乐,万历钱。十种年号钱中质量最上乘者笔者以为当属万历,只有万历钱才真正称得上“金背、火漆、镟边”。万历钱不光质量上乘,且字体变异微妙,版式纷繁多样,泉币界称之为异品者,“万历异品,易被忽视,常隐于普品之中。”(王健舆、邹志谅《王荫嘉品泉录》)。  相似文献   

8.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一枚玄武厌胜钱(见拓图),其钱文《钱汇》释读为“常平五辰”。“常”、“五”二字较明晰,而其余二字我感到释读有些疑惑。钱面穿下谓之“平”字与常平五铢钱“平”字结构不同,该字中竖与内郭不连;下半部与常平五铢钱文“平”字下半部有异,下半部与平划、与中竖划均不相连并且  相似文献   

10.
刘森 《西安金融》2004,(4):61-62
我国的货币称“钱”,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货币种类繁多,有金、布(铲)、刀、圜钱等金属铸币,以及布(布帛)等货币,钱则指青铜铸币,尤其指由生产工具演变而来的铲形币(今称布币,有空首布和平首布等)。最初,钱大概是铲形生产工具名。《说文解字·金部》曰:“钱,铫也,古田器。从  相似文献   

11.
《钱币研究》2003年第1期刊登王景祥孟振举二位先生《越南晚期钱币版式初探》文章(下称王孟文),读后使我耳日一新。该文对越南钱介绍的比较全面,是《钱币研究》近年来刊登有关越南钱币较系统的论文。美中不足是该文有这样一段:“只有明命、成泰、绍治、维新等通宝(图32———35  相似文献   

12.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建州也曾短暂铸造过“太平通宝”背巨星纹折十型大铁钱。  相似文献   

13.
读者评论     
《投资与理财》2014,(20):14-14
N0.283 《小夫妻如何谈钱不伤情》 @紫气东来:因“钱”吵架的小夫妻太多了。 @白天到黑夜:夫妻谈钱,谈的是信任。 @小猫一只小小猫:谈钱伤和气。 @走走停停123:一个“钱”字拆散烈多爱情,夫妻谈钱讲究方法真的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4.
再谈王茂阴     
读了《资本论·王茂荫·咸丰大钱》这篇文章后,感概颇深。假如当时朝廷采纳了王茂荫关于钞法和钱法的主要意见,则我国货币史上混乱的咸丰钱制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在咸丰之前,全国通用的货币是白银和制钱,因为鸦片的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存银白渐减少,银价日高,太平军起义后,最  相似文献   

15.
“唐国通宝”钱,是显德六年(959年),南唐中宗李璨铸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一文当开元钱二文。钱文有篆、隶、真书三体,均可配成对钱,开对子钱之先河。2007年10月底,陕西宝鸡凤翔县农民取土时。挖出罐装“唐国通宝”钱数千枚,被几个人瓜分。今仅收购到174枚。整理时从中选出不同版别和较为特殊的钱币24枚(见附表)。经分析,认为出土的这批“唐国通宝”钱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驺虞峙钱”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福保著《古钱大辞典》317页记录圆形方孔古钱“驺虞峙钱”一品,但并未对其进行确凿之考订,后诸家泉谱也有将其收入附录中者。国家文物局编篡之《中国古钱谱》将其附于晋、十六国之后,亦未详言。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家》2007,(12):92-92
明代画家沈周的《咏钱》诗,把钱的作用说得更为中肯:“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平章市物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一饱莫充输白粟,五财同用愧黄金。可怜别号为赇赂,多少苦难就此沦。”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都长安。连年战乱,社会经济遭破坏,财政艰难,钱币流通匮乏,为使经济恢复和发展,汉高祖即位,据《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西汉前期主要用石范铸钱,石范可重磨重刻,多次使用,所铸钱穿孔大,壁薄,形状不规  相似文献   

19.
何康民 《西安金融》2004,(12):63-64
徽宗执掌国家大权二十五年(1101--1125),前后更换年号六个.诏行权钱六种十一品。其中崇宁年间(1102—1106)诏行的崇宁重宝钱,可称得上是一个亮点。建中靖国铸行圣宋元、通宝.崇宁六年五月废夹锡钱.这是徽宗皇权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的“夹锡钱”,似乎笼罩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20.
唐会昌开元以钱背众多的州郡名,而为研究与收藏者所关注。而它的面文与背字在版别、字位与字形上则变化更多,但长期以来却少有注意。面文上如图13为“短一元”,图9为“小字元右挑”;背字上图1为大“昌”,图2为小“昌”;图4为大“越”,图5为小“越”;背字变异如图8为右“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