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全球继续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和排放温室气体,到本世纪末,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将有超过50%的可能,最终导致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5℃。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都是讲工业的多,讲农业的少,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事实上,农业生产在全球温室气体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既是碳汇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一方面,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温室效应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又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增强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积极探索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珂  韩坚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51-153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全球极端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城市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将苏州与沪、宁、锡、常四个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和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方面来促进苏州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低碳农业的含义与特点 “低碳”是近期最热的词之一。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农业的少,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刘强 《经贸实践》2010,(2):29-30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中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上升,由此带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和气温的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生态系统和生命支持体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不加以控制,后果会更为严重。对我国来说,短期内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减限排温室气体,那样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从长期看,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的国际动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降低碳排放强度已经成为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的客观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清洁发展机制(CDM)及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都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灵活机制,在这两个机制下都可以利用非排放控制企业/区域实现的符合要求的减排量抵消控排企业/区域的等量排放量,实现以最高的成本效率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管从机制的设计方面,还是从其实施方面来看,二者具有很多相似性。2012年后由于《京都议定书》履约期的持续性问题,CDM的发展几乎停滞,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也已经实施了多年,而且国家碳市场正在建立中,国家碳市场建立后如何实施仍未确定,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是否会与CDM具有一样的命运?文章将对两机制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核心之一。我国火电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总二氧化碳总排放的一半。而信息化建设为火电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系统分析了我国火电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信息化系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理。最后,对将来火电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驰  邵梅丽 《经济论坛》2006,(22):67-69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使全球气温日益升高。这一全球气候变化将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1992年由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希望能通过此公约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一个安全水平。1997年在东京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在UNFCCC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排义务,即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的承诺期内,把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排放水平平均大约降低5.2%。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思考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关乎中国发展未来与发展潜力的问题,对未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编制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清单对于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等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方法体系。通过开展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研究,构建出基于储量和通量法的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核算方法,设计出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表格。最后,结合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现状,进一步指出我国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做好技术衔接。  相似文献   

12.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减排就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措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对排放空间的需求强烈。在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的谈判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坚持认为中国应该承担减排义务。特别是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展开,发达国家之间的大国合作更为紧密,日益联手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施压。文章主要讨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博弈中,中国应对战略中应该注意的三方面策略:完全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可能;无条件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势必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有条件"地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将在推动全球减排行动的同时,促进中国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物碳汇类型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气体增加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中,占70%。为应对全球变暖,各国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除人工减排增汇外,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生物碳汇功能起着主导作用。生物碳汇主要类型有森林等陆生植物碳汇、水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碳汇、水生高等动物碳汇等等,各种类型生物碳汇功效不尽相同,各具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1997年间月京都令球气候变化问题会议召开之前,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霍华德就宣布了一项声明——题为“保障未来”,提出了澳大利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首先,澳政府认为,解决全球气候升温问题应以确保澳国家利益(如:就业机会和工业发展)不受伤害为前提;其次,澳大利亚只承担其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尽的公平责任,反对制定强制性的统一排放指标;最后,坚持要发展中国家参与解决全球气候升温问题的行动。声明称:政府将在今后5年内投入1.8亿澳元实施这些措施,由此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量减少10%(即390…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采取经济、技术与法律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在国际法层面提供了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并规定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需要各国建立自己的气候应对法律制度以落实公约的执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虽然游离在《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以外,但为发展低碳经济,确保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应对国际国内减排压力,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本文介绍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法重要内容的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法规的最新进展,分析其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新规的特征、发展动因和由此产生的国际国内影响,以期为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法律规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低碳发展是现代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迫使全球发展向低碳转型.低碳经济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主题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许海清 《经济论坛》2010,(3):120-121
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都承诺要承担各自的责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内蒙古重化型产业结构比较突出,“高碳”特征明显,减排压力很大。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产业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温室气体、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些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在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里,二氧化碳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六氟化硫才是人类已知的最可怕的温室气体,其助长全球气候变暖的威力是二氧化碳的23 900倍。控制六氟化硫气体的无序排放,已经刻不容缓。因此,除了加强对新型绝缘材料的研发强度外,也需要提高全民对六氟化硫的科学认识,全面加强对六氟化硫主要应用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把气候变化列为全球第三大挑战,同年八国首脑会议也把气候变化列为重要议题之一.一方面,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刘鸿明 《经济论坛》2010,(5):212-215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案例涉及的是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与要素利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唯物、平衡、循环、再生产的观念,以资源为中心看待社会经济流转过程,把传统的要素观转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观。在该案例中,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累积效应在实践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经济学理论上意味着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从土地这一复合成本概念、从土地中所包含的自然力概念、从自然力中人人可以使用的类别中游离出来,以独立要素的身份进入经济活动的成本结构之中,该权利的行使与劳动、资本、土地(狭义的)的使用一样会产生相应的费用。这一观念可以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