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市场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会计、审计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存在许多缺陷,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作假日益泛滥.本文对会计造假的动机及其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永 《时代经贸》2008,6(5):175-176
证券市场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会计、审计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存在许多缺陷,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作假日益泛滥。本文对会计造假的动机及其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玲 《发展研究》2006,(9):122-124
会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郑百文”、“银广厦”、“琼能源”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使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深重的疑虑,引发了对会计诚信的信任危机。为此,必须加强会计诚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打击会计造假的惩防措施,树立会计诚信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徐万军 《经济师》2012,(7):159-160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逐步走上了规范的公开披露信息的轨道,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我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但近年来证券市场所暴露出的问题,如上市公司虚构财务信息,CPA参与会计造假等等,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毒瘤",也是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大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监管机制失效或低效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对此,重构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是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从建立证券市场十多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舞弊接连不断,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会计舞弊案的发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重要性。本文正是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韩庆兰  周勋 《技术经济》2003,22(9):55-56
无论是在证券市场高度完善的美国 ,还是在证券市场机制有待健全的中国 ,人们笼罩在会计造假的阴影之中。会计造假作为经济人的一种行为 ,有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规律 ,以及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何有效的解决会计造假的问题 ?本文旨从外部角度进行分析并寻求对策。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分析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指出 :“对现代经济行为没有两手 (市场与政府 )使之运转 ,这好像孤掌难鸣一样。”现代的市场经济应是市场 (右手 )与政府 (左手 )的协调 ,即动态的分工合作才是万能的。会计造假不是市场经济的错 ,造假的泛滥恰恰是经济…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法执法情况检查的结果。已用事实证明了会计失真和失信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和审计串通事件接连不断,导致投资者对会计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虚虚实实、真假难辨,使投资者无所适从、盲目跟风,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谓业绩和财务报告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恶劣的国际性难题.它扰乱金融秩序、使人们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制止这类事情的发生,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稳定证券市场;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给企业创造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会计造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制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9.
会计造假在我国是一个久治难愈的顽疾,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者、监管者一方面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默认甚至纵容了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会计造假,而指责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是社会上各种造假现象在会计工作领域的一种反映,还有不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原因。治理会计造假必须跳出就会计造假治理会计造假的怪圈,从导致会计造假的社会环境和体制因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10.
杨成文  吴涛 《经济师》2004,(6):110-110,112
文章以截至 2 0 0 3年 1 0月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会计造假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动机及手段。发现造假的动机主要有上市 ,增发、配股 ,免遭“ST”、“PT”及退市 ,平滑收益 ,操纵股票价格等。造假的主要手段是借助会计政策创造虚假交易。同时指出 ,随着对会计造假打击力度的加大 ,我国上市公司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将会增加 ,会计造假的手段会由低级造假向依靠会计政策选择的高级造假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连续曝光,使人们更加关注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强化会计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阐述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必要性,通过对会计监督施行的现状及其弱化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为会计诚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一旦丧失诚信,必然会给社会带 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杜绝会计造假,就必须减少或抑制盈余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诚信。探讨了盈余管理对 会计诚信的负面影响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连续曝光,使人们更加关注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强化会计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阐述了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证券市场财务造假已然成为我国一个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对利润的操作来进行财务造假。就此,以利润操纵为中心,分析了利润操纵的原因,阐述了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最后提出防范利润操纵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因此对会计诚信产生了更高的期待。然而,随着2001年证券市场上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曝光,使中国会计陷入了"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究其根本原因,是会计诚信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纵观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中期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会计造假严重等问题,立足于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问题进行描述,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缺陷与不足,针对需要改正与完善的地方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会计造假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丽 《经济师》2005,(11):51-52
近几年来,会计造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目前,如何杜绝会计造假,重塑会计诚信,已成为会计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就会计造假的常用手段进行说明,并对造假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既要求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求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正确。会计信息,特别是在证券市场中,起着一种连接投资者与经营者纽带的关键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投资者都希望能够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会计政策又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且某些上市公司为了某种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造假,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案浮出水面,使我们认识到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会计监管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是为了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文章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的“适用性”,即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会计信息是宏观决策、投资者决策、管理当局决策的依据。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会计假帐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会计造假和虚假审计对资本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