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年生死     
宋爽劲 《新经济》2013,(15):88-89
与其他外资零售商不同,作为全球第三大零售企业,英国Tesco集团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晚。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Tesco在中国市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转折点,只看Tesco将如何选择。进入中国已满十年的Tesco如今却出现关店的窘境。6月9日,最新消息称,Tesco位于中国内地的第一个自建业务项目乐都汇购物中心已经易手他人,同时购物中心里的Tesco乐购超市也正在进行最后的盘点,并计划7月3日正式关店,  相似文献   

2.
刘建辉 《经济》2005,(12):68-70
提到外资超市的时候,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最先想到的就是沃尔玛和家乐福。但是这并没有阻碍英国最大的超市企业Tesco在中国的脚步,而且有理由相信,它很快将在中国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权利已经从初始市场转向终端市场,零售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2003年,我国加入WTO,中国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之际,全球零售巨头纷纷加快了在华扩张的节拍,全球50家大型零售企业中,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有70%已进入中国。中国本土零售业处在与狼共舞的状态,零售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自有品牌作为一个超市经营的新亮点渐渐走进了人们视野。Sainsbury,Tesco,Safewaz,Asda,Morris等是英国最主要的几家大的超市,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这几家超市。通过对英国超市的考察和与中国同…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13,(1):54-57
纵观国内小家电市场,目前主要有三大巨头:美的、九阳和苏泊尔。目前,三大巨头都在渠道下沉、终端管理和消费者生活体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张朋 《经济》2006,(8):9-9,11
中国老百姓日益增长的购买力对外资零售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全球第三大连锁超市,总部位于英国的Tesco(中文名:乐购)前年7月以收购乐购超市在中国50%股权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此开始了大踏步的扩张之路。Tesco主管环球业务和资讯科技的全球副总裁简菲历(PhilipClark)在接受《经济》专访(文章参见本刊2005年12月号)时题词表示:“让更多的顾客到我们的大卖场购物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我们为此感到非常激动。”杜邦公司在搜狐财经、光华传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几家机构发起的“2005年企业公众形象评选”中,荣获了“跨国公…  相似文献   

6.
2004年,随着国内啤酒业整合步伐的加快,国内啤酒巨头和外资啤酒巨头不断在全国各地上演“圈地”大战,啤酒巨头淘金西部的争夺战更是激烈。外资巨头嘉士伯在成功收购兰州黄河后,在西藏又有新的动作。去年底,西藏发展公告称,接嘉士伯公司知会,丹麦发展中国家工业基金会拟购买嘉士伯所持拉萨啤酒股份中仃%的股权,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丹麦发展中国家工业基金会将以股东的身份正式加盟拉萨啤酒,目前交易双方已签署股权交易合同,  相似文献   

7.
在家电流通领域,国美、苏宁等业界巨头争霸,其他经销商该如何生存?这是众多小经销商正面临的难题。2004年6月25日,广州七家本土的家电经销商在广州召开会议,拟成立名为“广联机构”经销商联盟。联手对抗国美、苏宁等业界巨头。  相似文献   

8.
李响 《新经济》2014,(12):32-33
在一系列代表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成长起不少能与国外巨头并驾齐驱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然而,随着互联网各个细分领域洗牌的结束,这些巨头也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业务,这也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内部的“激战”会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继美国UPS在华曲线独资后,日前,风传已久的外资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在华独资一事成真。这家外资快递巨头花费4亿美元现金,不仅在华试点合资公司的独资化,更借机收购原合资对象的国内快递资产,从而为布局国内快递业务铺路。  相似文献   

10.
入世三年后,中国零售业将面临外资蜂拥而至的激烈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已从中国东南沿海挥师北上,大举进入中国零售业市场。据统计,从1992年至今,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已达300多家,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地盘不断扩大,知名的有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有专家预言,在未来3~5年中,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余下不到10%的零售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面对如此境况,中国的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11.
王跃明 《新经济》2009,(6):44-45
伴随着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之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竞争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将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届时,跨国石油公司可以在中国大规模建设加油站,分享中国巨大的成品油零售市场,这是埃克森美孚、壳牌和英国石油等石油巨头梦寐以求的事情。中石化和中石油将与国际三大石油巨头合资建立2000个加油站,虽然这个数字在数量上不及中石化、中石油目前拥有加油站总量的5%,似乎对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冲击不大,但实际上外资瞄准的是中国成品油批发放开,它们可以在中国营造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开始销售自己的成品油。况且这些世界巨头走的是高效的“大城市路线”.它们选择了广东、浙江、江苏等中国成品油需求量极大、利润极高的省份,这对于国内石油销售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陈东 《大陆桥视野》2005,(11):67-67
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令全世界瞩目,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汽车产业要保持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有许多难题待解,如何实现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实施全球化战略?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业与国外汽车巨头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会不会成为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14.
在外资零售巨头大举进入的情况下.百联与大商不放弃与国外同行竞争的机会.力争将消费终端话语权保持在国人的手中,打造中国本土的商业、零售业航母.以规模和实力与国际巨头相抗衡,不过,零售业的竞争并非只靠规模取胜.只有在管理和资本层面上实现完全融合,百胜和大商才有希望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5.
朱栋 《时代经贸》2011,(12):41-41
今年年初,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在华被曝出。价格欺诈”丑闻,被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以及标签价与结账价不符。此事一经曝光,受到广大消费消费者和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事件的回放与分析,深入剖析了家乐福“价格门”事件的成因以及影响,并对类似家乐福的国际大型零售业巨头在华的经营和发展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时代经贸》2005,(6):12-12
6月7日.随着一笔总价值6亿元人民币大单的签订,国内家电制造巨头海尔集团与渠道巨头国美电器达成战略同盟。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一场金融危机,美国汽车巨头轰然倒下。众多国家不只是争夺能源,也开始了汽车工业的战役。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汽车巨头走向没落,似乎预示了原有汽车技术的穷途末路,而新能源成为一种新技术的可能。新能源汽车会是国产汽车的下一个机遇吗?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私募基金巨头凯雷将徐工机械揽入怀中,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入股华菱管线,比利时英博集团天价将福建雪津啤酒收入囊中,疲软多年的水泥业已成为外资最青睐的香饽饽……一时间,“外资并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kant 《新经济》2011,(9):34-35
当苹果、谷歌、微软等众多大企业都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了不小的动静器,那么。搜索引擎巨头百度怎能不搞出一点动静来。  相似文献   

20.
全球排名第二的国际零售商Carrefour在2006年宣布退出韩国市场,而英国最大的零售企业Tesco则是目前唯一一家在韩国成功运营的大型外国零售商.本文从品牌文化、运作模式、营销技术以及人力资源与营运管理等四个方面比较了两者在韩国市场上不同的本土化战略,分析了两大企业失败与成功的原因.从而得到了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注重解决文化冲突.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占领东道国市场等一系列值得中国零售企业学习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