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委党校李炳炎教授的《共同富裕经济学》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印刷发行了。这本38万字的专著,围绕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和多角度的探索,唤醒读者的理想回归,无疑会发人深思、令人振奋,对当前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有其积极的观念效应和实用效应。共同富裕是一面光辉旗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赢得人心、组成力量,在于揭露传统社会的贫富冲突,设想未来社会的共同富裕。急于求成,这会陷于乌托邦;又不能丢掉这面旗帜,那会模糊前景、迷失方向。邓小平为社会主义重新定义,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归宿,使人们也重新树立…  相似文献   

2.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在“富裕”上要求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共同”上蕴含着全民性和共享性。新时代共同富裕行动凸显了生产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共同作用。乡村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乡村振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从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关系矩阵来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和长远目标,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又统一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好内生性、外援性、保障性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实际而作出的论断、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三新”发展观,“三新”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均具有重大作用,如以“三新”发展观引领共同富裕是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中形成的经济发展观、财富共享观和政治经济学创新的人民观等理论逻辑,这就决定了其实践必然能够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且其也具有引领共同富裕的优势,如其具有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优势、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和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引领优势。基于此,应在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方案:以新发展阶段的方位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优势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杨大鹏 《江南论坛》2022,(12):29-33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杭州外桐坞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聚焦乡村发展合力,以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艺术润村促进精神物质“双富裕”,以数字赋能助推乡村发展新飞跃,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保险却未得到相应发展。农业保险市场处于低水平均衡现状,呈现供给不足、有效需求缺乏的"双冷局面"。文章用非均衡理论分析农业保险市场的这一状况,并做出解释:农业保险制度缺失;农业保险"消费"具有正外部性但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业保险"生产"具有正外部性但"供给有限";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农业保险市场低水平均衡发展的三方面原因:农户非正规风险规避机制、农业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交易费用过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行为经济学是在现代经济学的重大方法论革新,是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反思和批判.针对传统主流经济学不断遭遇的现实挑战,行为经济学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放松经济人假设,进而构建了一种新分析框架.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对于以金融为代表的应用经济学科具有深刻的方法论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分析范式上发展了信念更新和最优决策,而且对非均衡的来源、非均衡的消失速度以及个体异质性等都有独特之处.行为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革新,也拓展了金融学的学术视野和方法论,有助于中国经济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推进共同富裕要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还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新机遇。运用2008-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产业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而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则会拉大发展差距;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加剧产业集聚拉大发展差距,通过促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扩散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时,数字化产业发展会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数字化产业发展有助于推进协调性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低收入群体可持续增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本文运用SSM分析框架,全面系统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低收入群体可持续增收推进机制,具体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逻辑框架构建推进体系。认为低收入群体可持续增收受到与这三大逻辑框架相关联的三大变量的影响。这三大变量分别是:低收入群体自我增收能力、外部主体增收推动力投入,以及阻滞增收的因素。实证分析表明,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首先取决于该群体的自我增收能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作-收入回报率比加大低收入群体创收的工作时间投入对于低收入群体增收具有更加决定性的意义。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阻滞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消减因素,特别是刚性支出方面的家庭负担。再次,外部正式和非正式主体投入对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推动的影响有限,但不可或缺。着眼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提出从低收入群体自我增收能力、外部主体推动力和阻滞增收因素消减三个维度构建推进机制,并提出构建低收入群体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是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对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用文献分析及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实现条件、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归纳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总结了党100年来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为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和检验。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新型“三权分置”制度。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基于农民发展能力的视角,集体所有权是生存保障能力的体制载体,承包权是生产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经营权是财产收益能力的产权载体。“三权分置”改革能够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低成本提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并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前,“三权分置”改革面临集体所有权虚化与社会保障功能弱化、承包权固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经营权大规模流转与贫富差距强化的困境。应当强化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程悦 《江南论坛》2022,(3):75-7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浙江省的信任和重托,将成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的新亮点。浙江省安吉县和德清县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形成“农产品+三大联盟”整合型和“生态产业模式输出”型两个各具先进、有独到之处的跨地区生态扶贫经典案例。通过对两县案例实践运行机制的深入分析,以期在生态扶贫中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011—2020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发展每平均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升0.564个单位。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包容性。数字金融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还可通过积累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社会资本和积蓄家庭财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建立宅基地退出制度是盘活闲置宅基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目标一致理论分析当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对于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的目标存在分歧,进而影响制度革新的效率与进程.中央政府目标不明确、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优势地位以及纠偏机制的缺位是三方目标无法趋同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从中央层面明确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目标、增强农民话语权制衡地方政府权力、加强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监管三方面促进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三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年.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术语革命.在区域发展格局非均衡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我们梳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又需要审视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范型,这样对于我们思考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城中村”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爽  周晓唯 《经济师》2006,(10):84-85
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制度安排是城中村产生的根源,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市土地所有制是最核心的因素,在城中村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村民、土地产权制度等制约因素。因此,要顺利进行城中村的改造,文章分析认为“村民推进型”的制度安排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肩负起了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任务。因此,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国家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股权设置形式、股权管理方式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结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类型以及模式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应从合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提升改革成效,从而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生性、持续性、稳定性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基于江苏“共同富裕百村实践”的样本考察,先行实践中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农旅融合型、飞地抱团型、生产服务型、联企共建型及电子商务型五类实践样态。通过多类型的横向比较发现,政府政策支持、基层组织引领、复合产业建立、治理结构优化及主体利益联结是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核心变量和共性特征。鉴于此,本文从政策、组织、产业、结构和机制等方面提出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以期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9.
孟祺  朱雅雯 《经济学家》2023,(2):90-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承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否能促进参与国之间和国内的共同富裕?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国家间和国家内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国家间收入差距和国内收入差距有明显的缩小作用,稳健性检验验证了该结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以及与中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的作用较大,对陆上丝绸之路和非自贸协定的国家影响较小。影响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贸易渠道的影响效果大于直接投资渠道。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应持续推动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积极签订贸易投资协定,深化对外直接投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代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对会计信息披露、激励制度设计和会计准则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会计理论给予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