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业政策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对外合作,是我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模式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传统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行变革。换言之,即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注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加大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工业扶持农业:我国发展农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非农部门对农业的投入,实行扶持农业的政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时期.农业政策要适应农业的转型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由农业支援工业转变为工业扶持农业.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历史以及我国国情,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实行工业扶持农业的经济政策,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主导食品将是绿色食品,21世纪的主导农业将是绿色农业。什么是绿色农业?专家们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它包括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产后农业。发展绿色农业,不是就农业抓农业,更不是简单地抓几个绿色食品的生产,而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合理使用高新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引进不少国外的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然而,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国外农业现代化所走的弯路,更缺乏对国际农业新动向的了解。多年来,有些地方简单沿袭国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规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和经营模式,造成农业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5.
城郊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开拓农业的多重功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化,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具有三种主要形态模式:一是休闲农业,包括观光型农业和体验农业。其实质是农业与旅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生态化(即农业"四化")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农民的知识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在保证农业生态化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化"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但农业又是弱质产业,生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以降低农业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试点的几种农业保险制度模式中,农业互助保险制度与我国农业及农业风险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契合性,但当前我国的农业互助保险制度刚刚起步,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对中外农业互助保险制度实践进行比较研究,以优化和完善我国农业互助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与向农业外部转移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十分有限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必须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挖掘就业潜力。但是,又不能对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我国目前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份额仍高达  相似文献   

9.
袁丰 《发展》2010,(7):90-90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须用先进的农机装备武装农业,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改造农业。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从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制度性平台,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创设前提。毛泽东高度重视作为农业劳动者的农民的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以农业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化)为重点的生产资料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重视作为农业现代化核心要素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一、都市农业在中国农业中的地位跃居前列,都市农业已占中国农业的七成。都市农业,可以理解为都市的农业,直接为都市服务的农业,都市近距离辐射的农业,与都市互享共享城乡资源的农业。随着中国都市化步伐的加  相似文献   

12.
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与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支持符合WTO规则,有更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农业保护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农业支持正在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新世纪的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农业支持,农业支持应当是中国农业主导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董瑞芝 《乡镇经济》2009,25(6):116-1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通过农业保险可以稳定农业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均衡国民收入再分配,确保农业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促使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肯定我国农业保险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新型经营方式 ,是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菏泽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农业基础较好 ,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 ,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就菏泽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运转模式及发展思路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农业产业化的含义与特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① ,是“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② 的有效途径。要明白农业产业化的含义 ,有必要对农…  相似文献   

15.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农业高新技术与农业经济全程结合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化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现实矛盾的必然选择,是21世纪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加强农业科研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增加投 入,建立投资和风险保障机制,防范和化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健全农业推广体系,稳定农业推广队伍,提 高农业推广绩效;构建农业高新技术需求的动力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科技水平,增强农民采用农业高新技术意识等措 施,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构建广东农业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汴  汤剑锋 《特区经济》2007,219(4):39-41
广东的农业生产面临较高的农业风险,要实现广东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做保障。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广东农民的收入增加,广东农业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构建广东农业保险体系先要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采用优惠政策来发展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并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不断创新农业保险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学慧  范纯 《乡镇经济》2008,24(1):98-101
面对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发展滞后的状况,安徽要尽快走出困境,需要运用政策和市场两种手段:通过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机构,以政府的重视来撬动农业保险;通过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制定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等促进农业保险的顺利实施;通过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主体和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的界定,节约政府开展农业保险的成本,保证农业保险稳健开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科技化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规定性。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发挥其在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引导、科技创新、龙头带动、市场开拓作用,对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本文就农业科技企业发育的背景、农业科技企业的内涵与功能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1.“精致农业”涵义及其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台湾农业走过50、60年代的发展黄金时期之后,逐渐出现了停滞、萎缩的问题。为了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80年代,台湾开始调适农业发展方向,从注重产量转为重视品质和效益问题,提出以“精致农业”为农业升级发展的目标。所谓“精致农业”,台湾经济学界从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层次解释为“精致性的农业生产资源调配,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均衡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所得的农业发展”;台湾农业科技界的解释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并有利生态维护的农业生产”。总之,“精致农业”是台湾为扭转以往片面追求增加农业产量,采取促进农业生产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