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窗     
<正>聚焦哥本哈根:不仅仅是开始背景: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在经历了长达12天的激烈讨论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8日午夜前后形成《哥本哈根协议》,协议文件内容非常简明扼要,文件中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没有提及。法国总统萨科齐称,德国波恩将于6个月后再次召开关于气候变化的会议,就哥本哈根峰会协议做进一步磋商。最终成果将于2010年底在墨西哥城气候大会上揭晓。  相似文献   

2.
海外速递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经过马拉松式艰难谈判,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丹麦哥本哈根2009年12月19日下午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在布鲁塞尔发表声明,重申欧盟将继续努力,与各方一道,力促全球减排新协议在年底前达成.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发表声明指出,欧盟对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和波兰波兹南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欢迎,希望在此基础上与各方继续努力,争取在今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就《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减排新协议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5.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195个缔约方达成《巴黎气候协议》(以下称"《协议》"),旷日持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取得划时代成果,奠定了今后较长时期内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 长期以来,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气候合作长期处于"空转"状态,几乎折戟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京都议定书》险遭抛弃.国际社会在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的意愿强烈,为此,各主要缔约方在会前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以避免谈判破裂.几年来,通过多边和双边努力,"求同存异",终将最小共识整合为该文本,向世人宣示了各国政府协作应对全球性危机的诚意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3个缔约方的大约4万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会议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业》2009,(7):80-80
潘基文: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各国强有力的支持 6月18日,联合国代表大会就可再生能源等问题举行专题辩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各国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并发出市场信号进行支持。潘同时透露,各国政府今年12月将会聚哥本哈根,力争达成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新协议。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世界首脑、经济学家以及环境专家们将齐聚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共同讨论有关“京都议定书“之后的协议,那时他们想的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图通过国际协作的形式加以应对。通过多方努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12月11日,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京都议定书》诞生,其制定了国际排放贸易(IET)、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7日注定是一个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的12天时间里,最多将有近200个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共同商讨和制定一份"后京都协议书",即《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一减排承诺期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协议。  相似文献   

11.
将于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国际气候大会,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合作进程的转折点,世界各国将就2020年后国际减排制度框架达成协议,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将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2012年度在卡哈尔多哈举行的第18届国际气候大会结束了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进程,开启了德班平台“单轨”谈判.各国同意在2015年底之前谈出一个新协定,该协定将在2020年后具有平等法律效力并适用于所有国家.美国奥巴马总统将其称之为“一个突破性进展”.“这在以往法律协定的基础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因为《京都议定书》的核心义务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不约束中国、印度、巴西或其他新兴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哥本哈根会议、德班会议和巴黎会议等,全球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随着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实施,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进入新阶段。碳交易作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核心经济手段,引起各国高度重视。什么是碳交易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委会与各缔约国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历史性协议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据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内容,这也是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社会》2013,(2):18-25
2012年至2020年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29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人们对坎昆气候大会一如既往地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3—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大会最终通过“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制订了框架和时间表。中国对大会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为路线图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导致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包括CO2在内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而温室效应会引起许多严重的自然灾害,为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了到本世纪末各发达国家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199O年的水平上。由于多数发达国家未能很好兑现会上的承诺,在1997年12月1日-11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大会通过的《京都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到201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要比1990年的水平削减5.2%。这是人类有关环境问题的第一个确定数…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日渐枯竭,同时大量碳排放也导致温室效应日益加重,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国际社会一致认为需要对气候变化采取紧迫行动和强有力的国际合作。1997年12月11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大会上(日本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  相似文献   

19.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制定的,UNFCCC自缔约之日起(1992年),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参与,并举行了9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13日,刚刚闭幕的德班气候大会在"加时赛"中实现峰回路转,大会宣布从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也正式启动,这为进一步落实2020年后全球减排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气候变化日益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今天,各国政府势必将在监督并推动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引导公众环保消费方面,提出愈加明确且严格的要求。碳标签,作为衡量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成为社会各界评估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指标,也将是纺织服装企业应对低碳经济挑战最主要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