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它不仅表现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张,还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城市的集中趋势、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唐海 《商业文化》2004,(4):39-42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城市化也称城镇化、都市化。  相似文献   

3.
李佩益 《商》2014,(33):47-47
一、城镇化: 伴随着工业进程而出现的非农产业及其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聚集到城镇,使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过程。城镇化主要是指变落后传统的乡村社会,为发达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社会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人口逐步由城市向乡村转移,城市自身的完善以及社会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区域的扩大、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一定区域内人口由封闭的乡村向开放的城市集中的社会过程,它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涵,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从本质上说,城市化是创造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外在形式表现为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城市化意味着大量的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伴生物。然而城市化进程需要财政投入,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手段筹集资金与运用资金,同时,处理好七个相关问题,以更好更快地实现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陶红英 《现代商业》2013,(34):97-97
所谓"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本文以丰南镇为例谈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所以城镇化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社会人口、财富、活动逐步向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是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过渡和演进 ,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必然归宿。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高度城镇化的社会。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口现代化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型上升的发展过程。人口现代化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的发展演进,逐步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与外部关系不断协调、适应的过程。实现人口现代化,就要实现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循环系统自身的良性循环以及三个循环系统的有机统一。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发展,真正完成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升华”,实现人口现代化是其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钟云 《致富天地》2012,(9):78-80
我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在北京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显示,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城镇常住人口首超农村常住人口。蓝皮书介绍,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表明我国已经结束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不是一项短期运动,而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它不仅表……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而产生的一种在空间地域上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的过程。发展城镇,推进乡村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也是目前我国缓解城市内需不足,减轻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城镇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既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的发展等问题,也涉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文化环境、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城镇规划、城市支撑力等问题。城镇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正确了解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综合水平,对城镇发展进行宏观评价,准确分析城镇发展动力,及时把握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城镇发展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揭示城镇化过程中需求与现状差异,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切实推动城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城镇化的发展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在遵循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可为定性分析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定量依据。1、城镇化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河北省在农村人口流动上表现出特有方式。本文首先对河北省农村人口流动的各方面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种特有的农村人口流动模式做原因剖析,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上和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农村人口流动规律,对农村人流动宏观和微观调控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乡村城市化道路具有中国特色,是一个历史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它在争论、置疑、学术包容和积极实践中不断迈向成熟。具体表现在:小城镇是我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发动机和重要载体;乡村城市化道路的内容由人口的就地转移向异地转移、乡村工业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动力机制由自上而下城市化向与自下而上城市化二元共存转化;实现形式和途径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乡村城市化道路由一元道路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我国城市化战略一方面要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进行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并激活农村本土经济;另一方面重视大城市功能的提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期间,我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人口锐减,而与此同时城市一味地扩张,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交通拥挤、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城市机构臃肿等问题。而乡村由于缺少劳动力,面临发展停滞的危机。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国家发展情况与我国境况类似,霍华德为此提出田园城市理论,为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太仓地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生态基础良好。近年来,太仓逐步展开田园化城市的建设。本文对太仓田园城市建设的现状展开研究对我国探索田园城市建设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政策的核心之一,旨在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整个战略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农村经济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等。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找到增强农业经济的路径,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农业全面发展现代化、农民全面进步现代化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国家整体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商业研究》2012,(10):13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9月14日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蓝皮书介绍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  相似文献   

18.
托娅 《现代商业》2015,(2):107-108
世界银行在《2O2O年的中国》中强调:"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这是城镇化的具体表现,即由传统的农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城市社会,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为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百色为例,论述革命老区要实现创新性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努力实现“三个转化”: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由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化,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化;同时,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红色旅游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培育创业主体的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7)
随着现代化发展,城际铁路、公路、航线网络四通八达,交通越来越便利,带动了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从乡村到城市,从相对落后的大西北到比较繁荣的东南部地区,人口的流动也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对于乡村本身来说,也迎来了一次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