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化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被誉为证券市场的守门人。然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著名如标普、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其原因就在于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职业道德,不负责任的为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做了高安全度的评价。在金融危机的阴云渐渐散去之际,我们应当思考强化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途径,使之在法律的框架内规范的为金融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监管组织1.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消息称信用评级机构合作机制建立2013年11月5日-6日,国际主要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的监管部门美国证监会和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在纽约召开了首次联席会议。双方达成共识,将会构建一个信息共享与讨论机制,处理以下问题:(1)信用评级机构遵守地方或区域法律法规的程度;(2)信用评级机构对国际证监会组织出台的行为守则的遵守程度;(3)评级模型和方法、内部控制、利益冲突的管理措施以及重大非公开信息处理程序的建立及运作,以更好地了解国际活跃信用评级机构面临或导致的风险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如何识别和控制上述风险。  相似文献   

3.
信用评级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析研究影响评级对象的诸多信用风险因素,对评级对象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揭示评级对象违约的风险等级,减少信息不对称。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作业和评级产品不仅影响投融资个体决策,而且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都具有广泛影响。借鉴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做法,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现有研究进行简单评述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的公共产品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信用评级是纯公共产品,信用评级机构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也拥有了相应的公共权力,信用评级市场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强烈的国家政治性与国际政治性并具备“准金融监管功能和准监管权力”.从信用评级市场的本原来看,要打破信用评级市场的国际垄断霸权,必须由非特定国家控制的超主权的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来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彻底厘清信用评级公共产品性质与信用评级机构盈利性之间的纠结.在具体操作中,则应明确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三家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以及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正在经受信用危机的考验。①市场不断质疑评级机构信用的主要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相关金融产品评级上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6.
徐璐  林昕 《时代金融》2012,(35):76+7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行为及结论受到高度关注。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对与次贷相关的衍生产品评级出现误判;对次贷风险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后又反应过度。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一次次的对欧洲国家信用降级带来的是危机的逐步升级。信用评级机构究竟是在警示危机,还是在加剧危机?国际社会要求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的呼声正在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垄断了全球信用评级业务的90%以上,形成了国际评级市场的寡头垄断,并且把"触角"伸至中国,但却屡次因为评级失败而遭到投资者的诟病。我国面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势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确保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是独立于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第三方中介机构,为投资人作出投资决策提供信用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发行人的融资成本,解决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非市场特性,尤其是“政策市”、“消息市”的特征,评级机构对市场参与主体实施广泛的检查评价,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大力发展证券信用评级行业,对减少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利用市场力量来监督市场主体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悦蘅  叶兵 《西南金融》2011,(12):70-73
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失效"的教训,正在推动着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新一轮改革。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预警功能是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在解析信用评级机构角色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实施法律监管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对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法律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乔宁  任克娟 《中国外汇》2023,(18):31-34
<正>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的ESG相关信用评级方法论和分析框架,是对传统信用评级的创新和补充,仍需要在评级标准、量化分析、评价效果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当前,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成为全球投资者、债券发行人(下称“发行人”)和监管机构高度关注的主题,加强ESG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要。2019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相继推出ESG相关信用评级方法论和分析框架,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SG信用评级与传统的信用评级分析一并纳入投资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