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斌  吕斌  李磊  赵刚 《旅游学刊》2012,27(6):52-62
文章在梳理总结现有三峡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2003~ 2009年三峡旅游地15区县的国内游客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律对空间结构的变动进行了量化研究.文章发现,三峡旅游地总体上已经从空间极化阶段向均衡阶段转变,旅游产品变化、旅游交通完善和政府主导的跨区旅游企业整合等是影响空间重构的主要因素,并还将持续发挥影响.目前三峡旅游地已经形成了以万州和宜昌(夷陵—秭归)为组织核心,东段以三峡大坝—巫山—奉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长江主航道、沪蓉、沪渝高速为主要轴线的旅游空间结构,但西段旅游组团的核心由丰都转为武隆,更多地表现为重庆都市圈旅游的特点,旅游空间结构的“东西分化”趋势明显;并有沿大宁河、神农溪等跨区旅游合作轴线向神农架和恩施州南北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研究对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客问卷调查及意象地图描绘等方法,初步探究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是以“环状”为特征;而组成意象空间的要素主要有干道、桥梁、节点、标志和区域;其中干道和桥梁构建了“环状”意象空间框架。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本文最后提出了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华  王洁  明庆忠  王峰 《旅游学刊》2012,27(9):40-45
旅游地空间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系统,易受空间内外部各种因素特别是市场要素变化的影响.文章在对以外来旅游需求为牵引的传统旅游空间系统及其不足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民休闲和内需扩大战略背景下本地旅游需求不断提升的现实变化,重构了内外需求更为平衡条件下的新旅游地空间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空间外部环境、通畅高效的信息流、域面平滑流畅的旅游地发育、便捷立体的旅游通道、趋向均衡互补的内外部旅游市场等内涵,从而对传统旅游空间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滨海旅游发展的延伸,海岛旅游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重要领域之一。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海岛型旅游地有较为相似的旅游资源、重叠的客源市场以及相当的重视程度,同时,其资源特色、发展环境、市场定位、发展条件、政策条件、介入机会等竞争因素差异较大,这些都决定了海岛型旅游地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以福建省4个特色海岛——海坛岛、湄洲岛、鼓浪屿、东山岛为例,从分析4个特色海岛的概况入手,重点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竞争优势,最后提出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旅游地品牌资产的整合性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和旅游地品牌资产之间的结构关系,试图发掘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地品牌资产的影响机理,并引入信任倾向作为调节变量,剖析在不同信任倾向的旅游者中,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地品牌资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地社会责任直接显著正向作用于旅游地品牌资产;旅游地社会责任通过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对旅游地品牌资产产生显著的间接作用;信任倾向对旅游地社会责任和旅游地声誉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信任倾向对旅游地社会责任与旅游地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研究结论,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粟路军  黄福才 《旅游学刊》2012,27(10):53-64
文章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地声誉、旅游地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的整合模型,以厦门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方法,对整合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旅游者社会责任直接正向影响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并通过旅游地声誉对旅游地认同产生间接影响,通过旅游地声誉和旅游地认同对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产生间接影响;(2)旅游地声誉正向影响旅游地认同、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并通过旅游地认同对口碑宣传产生间接影响;(3)旅游地认同直接影响口碑宣传;(4)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动态能力理论为阐释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维持乃至更新竞争优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构建与其相适应的动态能力,而在旅游情境下研究不同阶段的管理特征时,旅游地"能更好地作为代表来进行解释。本文在分析对比了企业和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特点和回顾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旅游地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时其动态能力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都是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区内文化组旅游者的整体意象感知高于区外,但区外文化组却拥有比区内文化组更高的情感意象。在7个认知意象维度中,多数认知意象维度的感知都是区内文化组高于区外文化组。(3)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同一文化体系内部的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社会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聚居空间演变进程.随着不同主体对稀缺聚居空间资源的竞争,引起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变化与社会公平发展等问题.旅游地聚居现象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综览国内外旅游地聚居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理论解释、驱动机制、社会效应4个方面展开综述.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经历外部扩展和内部重组双重过程,呈现从非旅游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利用主体聚居面临着分化重组的分布格局、社会空间分异等特征.国内外关于逆城市化、旅游城市化和流动性转型等理论为旅游地聚居系统重构提供了理论线索.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取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影响许多旅游地聚居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特征,是聚居空间增长和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不同利用主体在聚居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聚居空间重构起到重要作用.旅游者、环境移民、房地产开发商、旅游投资商等是住房设计、住房质量、聚居规模和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聚居空间变迁是透视旅游地社会转型的重要维度之一.研究内容涉及社会关系网络变迁、居住满意度和居住环境影响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游船服务质量游客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宁 《旅游学刊》2005,20(3):69-73
游船不仅是长江三峡旅游活动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旅游裁体,也是长江三峡总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峡旅游中发挥着独特的主体作用。游船服务质量问题长期以来被忽视,没有得到真正重视,不仅直接影响到三峡旅游的吸引力,也影响到三峡旅游的形象。本文通过对游船服务质量游客评价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对游船服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3.
平遥古城旅游企业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企业的个体经营行为和彼此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都会对古城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带来重要的影响。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从古城内旅游企业竞争对手、竞争关系及竞争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企业的竞争状况;从旅游企业的合作特点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认为平遥古城的旅游企业的竞合关系特点已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通过企业间合作性竞争,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地悲剧”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方式趋向散客化、个性化及旅游经营管理信息化、人本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空间规模结构特征--旅游网站数量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且主要集中分布于省会城市和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并利用SPSS14.0定量分析了区域经济、信息技术水平、旅游企业数量、旅游接待人数等对我国旅游网站规模分布的数学统计关系,总结了影响旅游网站空间分布主要由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两个因素推拉动作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董观志 《旅游学刊》2004,19(4):49-52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粤港澳大旅游区的发展历程,将粤港澳的旅游合作与发展划分为理念趋同、机制构建、制度变迁和模式转轨4个阶段,分析了制度性、市场性和技术性3个因素对粤港澳大旅游区创新路径的影响,提出了粤港澳大旅游区创新发展必须选择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区域一体化模式,阐述了建立多元化的协调机制、制定协同化的发展战略、构建集群化的产业平台、激活互动化的运作要素、实施主题化的整合营销、建设统筹化的泛珠三角是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旅游域模型及其结合GIS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在Wilson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建立了旅游域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给出了模型参数,进一步, 文章研究了模型与GIS技术的问题,我们以Map-Info为基本平台,利用它的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编程,通过对两个实例的研究,提出用旅游域模型分析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方法,并探索了应用旅游域模型规划旅游区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强  李映辉 《旅游学刊》2011,26(11):84-89
文章运用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其总体特征也在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不同空间层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中国旅游规模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空间集聚性,且存在不断增强的趋势。局部区域的空间集聚表现了较强的规律性,并以人口地理分界线为临界区域,沿主要铁路干线发展,且空间扩散作用具不断增强趋势。东中西部及主要城市地区之间的空间差异明显,但区域之间及其内部的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受旅游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明显。进而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为国家旅游空间规划与开发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功能定位与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翔  李菊霞 《旅游学刊》2001,16(4):48-51
东湖风景区是武汉市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 ,其自然风光和区位等条件相当优越 ,但目前的旅游吸引力不强。本文认为其关键问题在于东湖现有的旅游功能定位不合理。经过分析 ,作者提出东湖的旅游功能定位应是“风景湖休闲度假区”。在这一独特定位的基础上 ,文章就开发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