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死者》是《都柏林人》的压轴篇,也是对精神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乔伊斯运用“精神顿悟”的技巧来揭示主人公对人生与社会现实瞬间的感悟。使“精神顿悟”这一技巧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最精彩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苏轼名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将人生、社会的风风雨雨都泯来在漠然之中,他用“人生空漠之感”淡化悲哀,在自我超越中取得心理平衡,《定风波》蕴涵的以“漠然自定”的态度应对人生困境的悟解,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3.
张贤亮长期的“饥饿”生命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特别的“饥饿”意象。这种意象在《绿化树》中所表达的内涵有:人生的“饿”运,生存的困厄与尊严的缺失,灵魂的超脱与精神的重塑。张贤亮所塑造的饥饿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色,更让人感觉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席勒以为暴力是一种毁灭人性的力量,人性与暴力不相容,卡夫卡在他的小说《在流放地》指出,极权加技术使人丧失人性。纳粹集中营和卡夫卡笔下的流放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凯尔泰斯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集中营里的囚犯却没有丧失人性,他们用各种类型的“固执”,使自己作为人活下去。“固执”是他们对集中营的一种反抗,反抗暴力对人和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证明他们是人,并具有人性。人性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这是小说想表达的一个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德  艳华 《新智慧》2007,(9):25-25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子,先贤甚至什么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着“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国云作品     
一如“诗话”、“词话”或“曲画”,“书话”之名盖循此演化而成为一种独特体裁。书话是以序跋唱和为主体的怀旧文字,但本书作者的独特经历和交叉学养,使《云边书话》别具特色。作品以“文学人生”为基调,围绕作者名下数十部作品的出版因缘,重视事实,列叙掌故,念昔日而瞻前路,温故纸以发新知。摩挲书叶,我们可以感知到作者心系文学的深情与别具只眼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故事构思和情节设置,考察张爱玲剧作采用的不同于小说写作的技巧和策略,张爱玲的电影剧作以女性视角打量世俗人生,在影片或悲或喜的外衣下内隐着她“荒凉疏离”的情感体验。其对“日常生活”与“永久的人性”的关注和书写,使她在电影史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异数”。  相似文献   

8.
《野草》是鲁迅急需抛弃一切绝望,寻获新生而艰难探索的集中体现,而《过客》则又集中体现了《野草》对希望与绝望、历史与背景等悖论的拷问过程,是鲁迅开始走出“第二次绝望”的一个转折点。他试图通过忘却、疏离来摆脱“虚空中的暗夜”,哪怕前路也是虚无,他只需要当下的“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结合《野草》整体和鲁迅创作的时期特性的广阔背景上考察《过客》,我们才能理解鲁迅投射在《野草》里的基本面貌,才能使鲁迅研究“从独断型诠释学转换为探究型诠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时间:2005年5月25日地点:上海同济大学科技园会议室与会人员钱学标上海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浩上海同济迅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克银上海同济天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石永良上海天靖建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念上海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范伟军《科技创业》杂志社记者彭曲波《科技创业》杂志社记者本期“创业沙龙”特邀请部分创业者、企业负责人和孵化器管理人员一起,共话创业成长的烦恼,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坦诚交流中,倾诉烦恼,分享烦恼,释怀烦恼。知识分子在商业化中的烦恼钱学标:借《科技创业》沙龙,通过园区的平台,把大家聚…  相似文献   

10.
《还乡》是哈代一本非常成功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男主人公克林从大都市巴黎回到家乡荒原,试图改造荒原,实施“广泛教育计划”,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人生经历。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因为克林在理想和爱情上的盲目性,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在给自己带来悲剧的同时,也将毁灭带给了周围的人。追求和谐的今天,认真解读哈代,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冬天使我们温暖……”这是颓废的诗人T.S.艾略特在《荒原》中描绘,这分明是对春天的亵渎,有理由相信您也不喜欢这样的诗歌:当然,更有理由相信您不会同意荒谬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以“恐惧与颤栗”作为书名以及对他对人生历程的省悟;当然,绝对有理由坚信您绝对不同意万恶的玛雅人关于2012年人类毁灭的诅咒。  相似文献   

12.
对土地的热爱和守望是《大地》和《飘》共通的主题,也是它们的文学魅力所在,本文以“土地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主人公的人生遭遇,揭示土地与人的亘古不变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十月》让我们见识了彼得堡和东宫;《列宁在1918》让我们窥见了莫斯科和克里姆林官。整整一代中国人,就是从这些苏联影片中“了解”和“理解”那两座城市的。  相似文献   

14.
本期“创业沙龙”特邀请部分创业者,企业负责人和孵化器管理人员一起共话创业成长的烦恼,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坦诚交流中,倾诉烦恼,分享烦恼,释怀烦恼。  相似文献   

15.
堪称短篇小说之王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而《婴宁》则是这颗明珠上的一束奇光。小说描写了婴宁与王子服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婴宁从“孜孜憨笑”到“失不复笑”,最后“反笑为哭”的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卓尔不群、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在这个特殊的女性形象中,贯注着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切感受,也寄寓着他美好的社会理想。小说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婴宁从恋爱到成婚的过程中手不离花、口不离笑、天真憨痴的性格特征。她诞生和成长在比“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园还要美丽的山村小园中。园外“乱山合沓,空…  相似文献   

16.
借助“抽象的形象”,以议论入诗,表达复杂、独到的人生体验,这是苏轼诗艺术方式的特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把径直的议论与实景回忆前后交融,取譬精警,形象生动,塔称苏轼哲理诗作的代表,而他那种超脱通达、乐观自信的精视风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韩冬 《新智慧》2008,(6):85
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五四“前后,面对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国外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王统照探索着解释人生并使人生解脱苦难的真理。泰戈尔的“爱的哲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王统照以“爱“与“美“来整治人生的理想。王统照的早期小说,无不贯穿“爱“与“美“的思想,并以此来暗示生活理想,揭露人生的苦难和烦恼。具体来说,王统照小说从“人类之爱“、“母爱“、“童心之爱“三个方面受到泰戈尔“爱的哲学“的浸染。这是王统照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台阶,为他以后的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时下,社会保障已经成为举国瞩目的话题。我们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同样关注并参与社会保障事业。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们矫情,社会保障与创业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何苦楞是生拉硬套将二者扯上关系?不然。以推动中国创业事业健康发展、关注中国创业者健康前行的《科技创业》杂志既然已经把“创业者的精神家园”作为自己的口号和办刊宗旨,就无法回避对关联着创业者工作、生活等等各个方面的大事、小事,乃至琐事都保持着密切地关注,和不遗余力地报道研究。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资金的、精力的……创业企业创业者对于企业员工和自己的社会保险关注不够,甚至不明所以,总以为现在还是创业阶段,考虑这些还早。问题是,一旦发生意外,再想到与自身利益戚戚相关的社保就晚了。关注社保说到底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的健康人生。正由于此,尽管有着些许的顾虑,但,我们仍本着“对创业者无处不在的关注”,在本期的“生活—健康”板块中摘录了《深圳市社会保险办事指南》的相关章节,供创业者参酌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俯仰皆见经济学的原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告诉我们: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本文从探讨“沉没成本”的角度,探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决策问题,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获取人生智慧,品味人生哲学,希望给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