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地域治理是城镇治理的基础性内容,对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城镇作为形态地域、行政地域、功能地域在城镇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城镇地域治理分为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地域治理模式的演进历程,分析了当前城镇地域治理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中国城镇地域治理体系转型的战略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镇体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一组规模不等,性质、形态各异,彼此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城镇群。这组城镇群具有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城镇的职能结构、规模等级结构和地域结构。城镇体系是区域经济集聚的结点、交换的中心、流通的枢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先导和核心的作用。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过程。它与交通运输的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但在建设程序上,交通运输业应处于超前地位。本文拟结合首都地区的实际,探讨二者关系,以及如何改善交通状况以适应城镇体系发展的需要。这里的“首都地区”是指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等12个地、市,方圆16.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体系即一定经济区范围内毗连分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城镇群体,它们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广大乡镇为基础、由若干不同性质规模的城镇组成,具有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成的等级结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按此概念衡量我国现状,真正形成的城镇体系还不多。一般来说,城镇体系的发展,要伴随着所在经济区的成熟。经济区的本质,是社会化劳动地域分工;城镇体系的首要特征,则是各城镇在经济区内实现职  相似文献   

4.
城镇体系是评价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城镇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极核,决定着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空间布局。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对贵州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和计算了贵州省城镇体系的中心区位、离散程度和均匀性,获得了研究区的理论中心区位。找出贵州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对加快贵州城镇发展和推动贵州城市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镇规划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自从有了城镇,便有了城镇规划。在当前的中国,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的飞跃,反之,不合理的城镇规划不仅会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会阻碍城镇的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本文将从城镇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管理措施这两点入手来阐述如何科学进行城镇规划。  相似文献   

6.
构建科学长效的住房制度和政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建设与房地产业是不同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存在区别,具有不同的经济功能和社会价值,所以不能混为一谈。要研究构建完整的、科学的住房和土地制度和政策体系。在正确全面分析城镇居民住房的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长效机制和必要措施,促进城镇住房问题的解决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镇是人类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位置与广大农村比,是点与面的关系,具有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作用。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某地城镇形成、发展的探讨,对该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常德市城镇建设与发展基本特征常德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平原西侧。全市现有2市,69个建制镇(含慈利县。见图),总面积4183km~2,其中建成区面  相似文献   

8.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差异的熵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熵值原理对城镇体系结构中的规模结构进行分析,对一定地域内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做出一个客观的描述。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能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模糊和争议,从而为制订合理的城镇发展政策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整理和分析国内各级政府构建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做法、具体政策措施及经验,总结新疆现行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符合新疆区情的经验借鉴与启示,对于解决新疆城镇居民中住房弱势群体,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亚任蕾 《新经济》2014,(11):109-110
城镇体系是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特点;县域经济己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卫辉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状况,分析出卫辉市市域城镇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推进市域城镇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鲍叶静 《技术经济》2011,30(3):87-90
基于Gompertz模型,分析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汽车拥有率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汽车拥有率发展出现拐点的时间及其对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了居民收入不均衡性对汽车拥有率总体水平的影响,以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划分不同收入等级的指标,分别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率进行了预测,然后结合人口比重得到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率。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收入等级对城镇居民汽车拥有率进行组合预测所得结果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透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郡县制下的中国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衔春 《经济师》2010,(7):63-64
中国古代城镇体系的形成动力机制中政治因素占据了主导,早期的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分封制、宗法制以及郡县制的推行密不可分。文章从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地域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了从西周到东汉这段时间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城市结构体系的影响,以及郡县制对于当今城镇体系建设的启示,以期达到正确看到历史,全面认知城镇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子龙 《时代经贸》2008,6(5):116-118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影响江西省城市化空间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源性.本研究从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和生活水平提高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非农业人口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GDP、非农产值比重、每万人在学校大学生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建成区面积、人均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城镇个数这9个指标来衡量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本文试图综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江西省城市化的地区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龙岗区中心组团为例,理论结合实际,由区域角度出发,从城镇功能性质、产业布局、城镇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大型配套设施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镇体系、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促进城镇职能分工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元通镇居民点规模布局的分形研究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ipf维数与居民点等级结构差异指数可以表征城镇居民点规模分布的均衡性,Christaller六边形优化格局类比于Koch雪花曲线可以得出城镇居民点布局的Koch模式成生机制;地域经济不平衡指数及空间最近邻系数的计算则从经济地理学角度补充或印证了居民点规模与布局的分形认识。文章以元通镇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对其规模布局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一、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模型城镇体系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若干城镇的集合。各城镇间的相互联系除了物质、能量、资金、人口、信息等要素的交流外,还包括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规模等级、区位关系等方面的结构协调,其中规模结构协调是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 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 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 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 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 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 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历史城镇景观特征活态保护方法体系,对 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并进行了简要评论。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在理论研究上,由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形成、演变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而以往的研究又多侧重于某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从而使得现有理论模型对城镇收入差距缺乏解释力;实证研究则限于数据可得性而无法给出一个连续的、有微观基础的结论。鉴于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环境,在今后有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中,从政治经济学"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视角应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教育扩展背景,本文使用CHIP2002、2007、2013和2018的四轮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探究我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研究发现:首先,2002—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提高,且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展现了波动发展,并在细分时段内差距呈现扩大或缩小的演变态势;其次,平均教育收益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相对教育收益率呈现出一定的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最后,低收入人群教育收益率展现了一定的逐年递增趋势,而高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水平却比较稳定。本文不仅有助于理清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关系的长期演变态势,同时也对促进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教育发展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对城镇、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和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每增加1%,GDP增加0.7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85%;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以上现象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特征是分不开的。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