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菜的比喻     
一位老板向管理大师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请管理大师查找病根。管理大师应约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里便有了底。管理大师说:“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习惯于缺斤少两吗?买菜人是否也习惯于讨价还价呢?”  相似文献   

2.
父亲问自己的儿子:“要是你遇见了狼,应该怎么做?”儿子回答:“我就逃跑”。父亲很不满意,训斥他道:“胡说,你应该用猎刀对付它。”儿子接着问:“那么两只狼呢?”“那么就用猎枪打它们。”“要是有十条狼呢?”父亲这回也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3.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说:“我兄长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事后控制不如…  相似文献   

4.
耳东 《中国石化》2000,(2):37-37
据说,某大企业的老总,为了启发自己的下属正确认识貌似饱和的市场,坚定推销企业产品的信心,当众为职工表演了一个“节目”:往一个大桶里装石头。当石头已经在桶里冒尖后,他问大家:“满了没有?”大家回答说:“满了!”而他却说:“不对!”于是他叫人一盆又一盆地往桶里倒沙子,直到灌满为止。他又问大家:“满了没有?”大家回答说:“满了!”他却说:“还不对!”只见他又让人用脸盆端来清水直往桶里倒,一连端了好几盆才灌满。最后,这位老总对在场的人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把木桶比作市场,把石头、沙子和水比作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没有理…  相似文献   

5.
有个同学举手问老师:”老师,我的目标是想在一年内赚100万!请问我应该如何计划我的目标呢?”老师便问他:“你相不相信你能达成?”他说:“我相信!”老师又问:“那你知不知道要通过哪个行业来达成?”他说:“我现在从事保险行业。”老师接着又问他:”你认为保险业能不能帮你达成这个目标?”他说:“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达成。”“我们来看看,你要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多大的努力。根据提成比例,100万的佣金大概要做300万的业绩。一年:300万业绩。一个月:25万业绩。每一天:8300元业绩。”老师说。  相似文献   

6.
某企业一员工找到老板,抱怨自己的年薪太低,应该拿20万元,而不是现在的5万元,老板断然地说:“No!”因为这样做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同样的事发生在另一家企业,老板的态度截然不同,回答道:“好!只要你是真才实料,能为我挣100万元,我为什么不能给你20万元呢?”  相似文献   

7.
文丹 《广西电业》2007,(4):74-75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寓言般的故事: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马上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  相似文献   

8.
资源说     
资源就在你的身边,就看你是否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当你埋怨事情难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曾经问过许多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想找到某个公司电话号码,你会怎样做?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去问朋友,有的说去查电话薄,有的说去问查号台。哪一种方法最有效呢?理论上讲,查号台最有效,说“理论上”是因为有时候从查号台得到的号码并不准确。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测验一下人们对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到底有多少概念。在上边的例子中,电话号码薄和查号台都是公共资源,而“朋友”则相对是私有资源。有谁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过我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 在公司里向员工们灌输一些关于资源利用的概念虽  相似文献   

9.
微软公司新来了一位推销员,一个月当中拜访了10个顾客,成交了5个。他自认为很有成绩,于是找到比尔·盖茨说:“老板,我拜访了10个顾客,成交了5个,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一辆凌志车或发一点奖金?”比尔·盖茨说:“10个顾客跑了5个,你居然还来跟我要奖金!”  相似文献   

10.
A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后来,狮子来了。使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  相似文献   

11.
我懂你的心     
假如你要用一个人的“手”,你就必须用它整个的人:假如你要它整个的“人”;你就必须影响它整个的“心”。——一位管理学大师有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门上,有一个人拿一根铁棒去敲打它,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开。这时,另外一个人来了,他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往锁孔里一放,咔嚓一声,锁就打开了。等别人都走了,迷惑不解的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的锁,你轻轻一拔就可以打开呢?”小钥匙的回答是:“因为我懂它的心。”  相似文献   

12.
《施工企业管理》2006,(11):37-37
【点评】人品和能力同样可贵,只是,能力可以用文凭、绩效来证明,人品用什么来证明呢?答案是忠诚。才华横溢的野马型人才,常常是推动公司进步的原动力。然而,如果没有忠诚的狗来维系日常的程序性工作,所有的变革到头来都只是一场闹剧。小狗汤姆到处找工作,忙碌了好多天,却毫无所获。他垂头丧气地向妈妈诉苦说:“我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没有一家公司肯要我。”妈妈奇怪地问:“那么,蜜蜂、蜘蛛、百灵鸟和猫呢?”汤姆说:“蜜蜂当了空姐,蜘蛛在搞网络,百灵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所以当了歌星,猫是警官学校毕业的,所以当了保安。和他们不一样,我没…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金圪塔村老支书的儿子刘石广结婚,花2900元从山外买回一台21遥的熊猫牌电视机,由于这里没有电,10年来电视机就从来没有打开过包装。5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来该村采访,问14岁的小女孩李淑玉:“你是哪里人?”“中国人。”小女孩回答。又问:“你是哪省人?”“不知道。”“你是哪县人?”“不知道。”“你是哪村人?”“金圪塔村。”小女孩胆怯地回答。从此就有了“中国金圪塔村”一说。  相似文献   

14.
“老韦,我最近好烦,好烦!不知原由的烦!你为什么不烦?!”不时有朋友打这样的电话给我,却很少接到“老韦,我最近好开心、好开心哟!”的电话。每接到这种“烦心”电话,我那原来很烦乱的心情却一下子平静下来,我只能问他:“你告诉我吧,有什么人不烦,我想跟他取取经。”有朋友说:我  相似文献   

15.
维深科技总经理李长军宽大的办公室 里,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面玻璃黑板, 当他跟人聊至兴起时,总会抓起一只笔, 在上面刷刷涂写,并不断地问“你懂我意 思吧?”这个习惯即使在他离开大学讲台 10年之后的今天,依然保持得如此鲜活。  相似文献   

16.
当潮水退去     
潮水退去,海滩上一片狼藉。 对于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而言,眼下的情势也正如潮水渐渐退去。CNBC电视台采访通用电器(GE)总裁韦尔奇(Jack Welch)时问道:“美国经济是否正在衰退?”韦尔奇回答说:“就GE的情况而言,惨不忍睹,而且正在恶化。” 如果你再向美国的普通老百姓问这同一个问题,那么大多数人会对你皱皱眉、耸耸肩,尽管他们许多人连经济“放缓”与经济“衰退”之间有什么不同也说不清楚,但他们都感觉到了生活压力。他们非常困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袁大宏教授曾有一件令他“想起来就汗颜”的事:八十年代他到通用汽车的技术中心参观,看到的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很小,零部件少得能数过来,就说:“这东西我们也能搞。”谁知接待他的老外听了一言不发。袁先生问翻译怎么回事?翻译悄悄说:人家没法回答你,你的想法说明了你的  相似文献   

18.
两个张瑞敏     
尽管时间已过去了30年,可张首席的“成名往事”却仍在江湖上流传。可以佐证的是,不久前,我在和几个90后聊天时,问他们都知道哪些企业家,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张瑞敏。”“那你都知道他什么?”“是……砸冰箱吧?”看着他不太敢确定的样子,我笑着鼓励,“你说对了。还有呢?”沉默了一会儿,这位同学摇了摇头。说心里话,对于这位90后的回答我基本满意,虽然所知不多,但对企业界也算有所关注,和大多数学新闻的同学相比,已经不错了。让我稍感遗憾的是,和很多人一样,这位同学对张首席的了解还是几十年前的,对现在的则有点缺乏。  相似文献   

19.
阿良 《现代班组》2012,(11):44-45
正同事李成这几天总想找我喝酒,而我还挺忙的,就问他,"有事儿还是有主题?"他的回答很干脆,"有事儿,不过不是我的,是我妻妹的。"熊样,还说文词呢,妻妹,不就是小姨子吗?"非得在酒桌上说?在这说不行?"我确实没时间,"不行,在这说你挥发不到位。""挥发?是灰化肥挥发会发黑的挥发?"我假装不知,其实,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我阿良挥发最好的时候就是在  相似文献   

20.
琼花集团——一家拥有固定资产逾5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大型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扬州人骄傲地称之为扬州的经济“市花”。而让这枝“琼花”充满活力,不断焕发生机的,是它所吸引和培养的大批专业人才,是董事长于在青的“人才发展战略”。我问员工:“你们认为老板最具吸引力的人格特点是什么?”员工回答:“思贤若渴,求才心切,爱你没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