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重新构建衡量乳制品产业规模与效率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乳制品产业的窥模与效率进行评价,探讨了中国乳制品产业不同区域的规模与效率存在差异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新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现有对高新区的研究,多数应用量化方法建立有权重的指标评价体系。但如果仅以“量”来评估高新区的优劣,会误导高新区管理当局或企业过分关注指标的绝对值,从而造成重复投资或过量投资。本文从生产效率的角度,应用数据包络法分析各高新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态,并分析环境因素对高新区生产效率的影响。各高新区可参考本文研究结果调整投入量和生产规模,以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乳制品企业2001~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乳制品业属于"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乳制品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对综合技术效率贡献最大的是规模效率.对影响乳制品业绩效的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我国乳制品市场存在效率结构假说.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业相对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2000~2006年不同经济类型汽车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别计算了2000~2006年我国汽车工业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得出的结论是:①只有外商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在这7年中全能达到效率最优状态;②内资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的效率最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则是港澳台独资企业效率较好;③内资的国有企业一直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联营企业则一直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④外商独资企业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强劲,大部分类型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然后本文总结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的政策、经济、法律、人文等外部环境和资源、技术、行业竞争等内部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布局与产品定位战略、国际合作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规模化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6.
企业进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企业进入的数量,还取决于进入企业的质量。文章在分析中国汽车产业企业进入数量的基础上,主要从进入企业的企业制度、外采资本、专业领域以及区域分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进入企业的质量及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进入的政策性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必须针对不同企业实行有区别的进入管制政策,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研究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新企业的进入壁垒。本文将从这三个决定因素入手,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现存的问题和特点,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其中市场集中度测量采用定量分析,另外两部分则侧重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有效评价城市物流效率是科学配置和规划城市物流资源的基础。选取2004-2013年我国物流总产值作为研究样本,以等级公路里程、固定资产投资和物流从业人数作为输入指标,以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作为输出指标,构建我国物流业的效率评价模型,对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近年来,公司的整体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物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待提高。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