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日前,商务部开始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并携手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此条广告围绕着“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内容主要传达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制造”产品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的结果、是能够为全球创造共同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中国纺织》2006,(6):22-22
“我们必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品牌、依靠职工的素质上来。我们概括其为:从‘中国制造’提高到‘中国创造’。”[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这则30秒的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各国公司加强合作。●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为您储存美味的食品。●两名时尚少女行走在街头,身上挂着的MP3上标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体现了爱音乐也爱中国制造的理念。●法国顶级模特的时装上印着中国制造,法国名师设计。●一名商务人士向飞机窗外望去,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更是展现了世界合作这一理念。片尾:当我们说起中国制造,我们指的是它在中国生产,却是与世界合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当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贸易自由化加剧、国际交换日益便捷和以信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也使企业经营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态势。在此情形下,如何成功有效地跟随世界品牌创自己民族品牌,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制造乏力之时,我们来探讨中国创造也许是合适的。以蒙元文化下形成的黄金、丝绸、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积极意义上来探讨中国创造,探讨中国的工业设计包括服装设计,似乎有不少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国在全球大环境下,更应实现制造业等转型,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占领文化的高点。在政治、经济逐渐昌盛的情况下,文化的崛起,可以从设计开始。  相似文献   

6.
品牌是国际贸易中的制高点,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商战利器。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实使得我国企业在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认清品牌的作用,利用品牌战略来扩大出口,从而提升自身形象和产品形象。同时,政府也要对我们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名牌给予支持,使“世界品牌500强”中来自中国的声音更强烈些。  相似文献   

7.
对于热议的公务车采购目录全部是自主品牌车型一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支持:"对于自主品牌应该大力支持,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是行不通的。现在自主品牌实力较弱,源于质量不行、市场信誉度不高,这需要时间培育,中国汽车工业自己也要争气。"贺强对于车企热衷海外并购提出了不同观点。很多自主品牌耗费  相似文献   

8.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介委员会委员杨东辉在第三届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启动时指出:“纺织服装产业是时尚的产业,从长远目光来看,我们要努力打造品牌,有条件的要打造世界级的品牌,可以先从国内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层面做起,从区域到世界;暂时不具备一步到位条件的,可以分步骤、分类型地走,为打造世界品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透视中国     
《董事会》2007,(9):14-15
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已经是世人的共识。然而,近几个月来,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产品问题,矛头无一不指向中国的企业。人们开始质疑、指责,继而否定中国产品——有美国教授在媒体上撰文指出,别让"中国制造"成为危险标识,并敦促中国的贸易伙伴需要通过合作和依靠国际法治,来确保中国形成一种合规文化。这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完善问题产品问责和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如何确立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汽车业少有的在危机中保持体面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在改写“中国制造”的原有规则:从外围到核心,直至在能够“得天下”的发动机身上打上“自主”的烙印。近10年来,他们为两个问题苦苦寻解:我们为什么必须要拥有核心技术?我们是否一定要在落后30年之后苦苦追赶?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汽车观察》2013,(5):70-73
通过近几年的兼并重组后,广汽集团开始重启新一轮的产品发力计划,在产品纵横系列布局下,"大广汽"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果更有效地做到产品互补、地域互补、采购和销售的互补,并助推汽车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已有8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摧枯拉朽的中国制造业却引发了来自欧洲、美国、第三世界,乃至全球的恐慌与打压。是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构建与全球社会的贸易和谐吗?还是中国企业目标市场出了问题?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辩的事实:很多中国企业的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底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否则,将很难立足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那么,中国企业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和空间从何而来?实现的途径和关键是什么?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国要有一批具有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即:中国要有一批敢于冒  相似文献   

13.
经亚洲包装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及专家审定,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江苏省江阴市建立亚洲包装中心(江阴)制造中心。 亚洲包装制造中心是中国包装业为世界包装企业提供广泛交流、紧密合作的一个园区,更是世界包装组织在中国为世界包装企业投资创业、建  相似文献   

14.
林小  粱莉萍 《中国纺织》2011,(11):108-109
当前,国内服装业正处于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时期。面对服装品牌竞争国际化、轻资产运营模式崛起等新形势和新挑战,雅戈尔选择了激流勇进,走上品牌再造之路。“对于雅戈尔而言,转型升级依然很重要。而要在转型中谋求发展,关键是要把大工厂转变为创意制造的艺术世界。”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说。近期,雅戈尔旗舰店的相继重装开业和六大品牌全新亮相宁波服装节,正是雅戈尔向服装品牌运营商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祝景成 《汽车观察》2008,(10):98-98
价格已不是俄罗斯人选择商品的主要标准,品牌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国内对于如何改进中国产品形象的讨论不可谓不多矣,然而"制造"、"智造"也好,"创造"也好,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终究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究竟要不要、能不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看,我国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从我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来看,我国具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潜能。但是我国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世界制造中心,如何实现我们所选择的世界制造中心的目标?这是我们现在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该国的制造业应该成为世界市场上工业品的重要甚至主要的生产、供应基地,在市场份额中明显占优势,在市场结构中有相对的垄断地位。目前,我国制造业还远未达到这一水平。虽然现在全球市场很容易买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前不久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曾主管我国工业的老领导说自己为一位朋友的  相似文献   

17.
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林 《中国纺织》2009,(2):120-12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早在2006年中国服装界提出了国内服装企业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升级的口号,中国服装从此开始了“创意产业,中国设计”的战略思想,加大服装产业的创意含金量。促使中国服装产业的整体水平全面攀升,服装产业的升级关键在于服装企业的软实力建设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10月14日,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企业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国际品牌发展、保护和运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谋求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品牌和国际著名品牌的资源整合以加速推进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由国际商标协会、中华商标协会主办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9.
尽管各服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品牌设计在企业营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事实是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远落后于国际,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中国品牌服装要想走上国际化道路,必须在服装设计上多下工夫,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风格。中国服装行业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品牌涌现,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然而我国服装产业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其核心问题就是中国急需大批世界级的服装营销大师和服装设计大师,以便形成自主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风格,积淀出浓厚的品牌文化内涵,只有如此,中国服装产业才能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20.
萧驰 《中国纺织》2007,(11):78-78
"中国制造"的2007年,一个严峻的年份。物美价廉的中国货遭人诟病,不论是以偏概全的刻意炒作,还是捕风捉影的臆想和放大,都在抹黑称雄世界的中国制造。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制造被施了魔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