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9年的5.19掀起了我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级别的科技股行情,一直持续到2000年2月才结束。此后科技股一蹶不振,步入熊途.虽历经三年多的调整,但尚未扭转颓势。我国科技产业岛速增长的态势是否会在股市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我们的疑惑。 要准确判断科技股将来的整体走势,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我们可以通过我国证券市场14年的发展,去总结和探悉科技类股票到底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做出多少贡献和回报,并找到那些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的科技类上市公司。希望能以此为借鉴,来指导我们将来的投资和操作。  相似文献   

2.
一个面积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县级市,2002年全部IT产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却占到了全国的2%,如此高的产出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这个县级市就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昆山。近几年来,昆山市IT行业的制造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02年底,该市共有IT企业71家,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0.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2.90亿元。  相似文献   

3.
卢山 《企业导报》2001,(5):26-26,9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信息设备制造发展迅猛,不少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也毋庸置疑,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又存在明显差距。 形势严峻 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都知道:在IT产业,芯片和基础软件是一头,应用和系统集成是一头,这两头利润高,而中间组装整机利润最低。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IT企业还是从事散件组装这样低技术附加值的业务,整个产业创新能力较差,处于整个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前,由IBM中国公司、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市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共同投资的蓝泰科技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正式成立。同时,由蓝泰科技运营,三方共同投资近千万美元,有着全新服务理念和模式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也在开发区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IT产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产业,以其特有的高度创新性、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在全球经济协调发展中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我国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加入WTO后我国的IT产业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7.
8.
何春梅 《英才》2011,(12):106-108
消费产业几乎是所有产业中最为公平的,因为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一定是真正了解消费者、知道如何服务消费者、能够应对激烈竞争的团队。上午在青海见客户,下午飞到了上海谈项目,《英才》记者的电话采访也跟着九鼎投资消费产业基金执行总裁王建辉神游了一圈。今年10月才宣告成立的九鼎投资消费产业基金,募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0亿元。这是九鼎投资继医药产业基金、矿业产业基金之外,成立的又一家专注于单一产业领域的投资基金。投资圈子里,房地产基金、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电子发展研究院日前举办的2002年中国IT市场年会上,对我国IT市场去年的情况和今年的形势分别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展望。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杨天行等众多专家对年报纷纷发表意见,一致看好IT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11.
零售客户越来越重视诸如“能源之星”和企业“绿色”声誉这样的指标,这令IT企业自觉或被动地争相加入“环保”行列。是否“绿色”已成为业内评价IT企业的新标准。有调查显示,在制定实施环保政策方面,IBM、戴尔和英特尔在受调查的公司中分别名列第一、第三和第四。执行本次调查任务的是一家关注环境问题的国际投资联盟,它分别对技术、消费者产品、休闲和医药领域的63家企业在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是否形成制度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2.
199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作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1996年2月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纲要》,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作为上海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十五”规划中,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被确定为上海四大新兴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25):8-9
全球服务业转移与离岸外包浪潮给中国IT外包产业与IT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对IT离岸外包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中国IT离岸外包现状,IT离岸外包对中国的影响进行阐释说明,进而从中国IT离岸外包竞争力分析入手,提出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实施IT离岸外包的对策,特别强调了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汤明哲 《中国企业家》2005,(24):46-48,50
中国台湾的IT制造 先于内地崛起,有 两大教训堪为内地 IT制造企业借鉴 过去25年中,台湾的讯息产业在PC产 业高速发展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主 机板、芯片组、笔记本PC、扫描仪、晶圆 代工等等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均拥有超过一 半的市场份额。国民人均收入也从1982年 (IBM PC推出之年)的2600美元上升到 15000美元,但在绚丽的景象背后,也有不 少检讨的空间。第一个教训是投资资本密 集产业的失败,第二个教训是OEM的末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跨国公司在非洲投资,要根据非洲国家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优势领域,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行有效对接;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相关产业政策,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政府要科学引导、积极扶持和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条码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EPC/RFID技术的日渐成熟,未来几年,中国自动识别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FDI)纷纷投向中国,但投资的地区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国际直接投资在国内一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靠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市场创造模式,第二种是资本迁移模式。在资本迁移模式下的产业集群中.外资企业的集群生存刺激了产业集群的出现。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变量和技术变量,也通过规模经济和创造市场,优化了区域经济的要素配置。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市场创造,区域内的产业集群都是一种重要载体,和外商直接投资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FDl和产业集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宋耀  魏浩 《电子财会》2004,(7):18-21
近年来,在日本流行着日本产业空洞化和中国经济威胁论,认为由于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导致了日本产业的空洞化和长期衰退。本主要就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说明日本出现产业空洞化,不是由于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而引起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外商投资高潮。据外经贸部统计,2002年1至8月,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470家,同比增长31.36%,合同外资金额623.07亿美元,同比增长42.4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2%。全球500强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据估算,从中国开始引入外资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中的2%至3%应当归功于外资的贡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个别领域外,外资已分布于我国绝大多数产业、行业和地区,对我国各产业的市场份额及市场结构产…  相似文献   

20.
何春梅  李冬洁 《英才》2009,(9):102-105
经济危机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大洗牌.让不少“满腔热血”却“两头在外”的代工型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着生死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