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提起企业文化,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的理解。大多数管理者对文化的理解要么处于高度抽象的层面,难免流于形式:要么偏执于肤浅的表象。殊不知,真正的文化管理是领导层有意识地创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文化,并积极地对文化资本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个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个业务部门,由一个业务经理主管。这个部门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业务做得最好,但是和其他同事关系不太好。关系不好的原因在其他同事看来,是这两个人不合群,而且老抢他们的生意,致使他们的业绩不好。在这两个人看来,是别人不像他们那样努力,而嫉妒他们。部门主管给老板建议,把这两个人赶走, 相似文献
6.
宋新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5)
一个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个业务部门,由一个业务经理主管。这个部门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业务做得最好,但是和其他同事关系不太好。关系不好的原因在其他同事看来,是这两个人不合群,而且老抢他们的生意,致使他们的业绩不好。在这两个人看来,是别人不像他们那样努力,而嫉妒他们。部门主管给老板建议,把这两个人赶走, 相似文献
7.
世界管理100年和中国管理30年的发展阶段、特点以及趋势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文化管理专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章龙 《企业管理(北京)》2007,(10):31-31
管理,是一门艺术。事实上,不论管理内容如何纷繁复杂,涉及面如何广泛,就理论上讲,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管,二个是理;涉及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二是事;管理的目的也是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有份题为《只要结果的严格管理》经验材料,引起关注。称赞者认为经验好就好在"只要结果",质疑者指出问题就出在"只要结果"上。只要结果现在颇为流行,一些管理者习惯讲"我只要结果"。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管理科学的高度要求,"只要结果"的管理实质上是不要管理,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就是要在管理活动中突出对人的管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人,关心人,研究人,其目标就是要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所在集体同心同德去奋斗。只有坚持这样的管理思路,才能使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 相似文献
11.
目标管理是德鲁克58年前提出的、具有超时代意义的管理理论,至今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力。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各种要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者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做出顺应潮流的决策。目标管理现已风靡全球,成为企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极力推崇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尽管目标管理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很容易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但其从 相似文献
12.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是仅有其一还是兼而有之?学术界、企业界已争论了很多年。笔者认为,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两者的融合。仅仅注重管理的科学性或者仅仅注重管理的艺术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都是要碰壁的,只有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管理才是高效的、有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在惠普公司,为了体现对员工的尊重,从来不记考勤,相信每个员工都知道该怎么做。惠普提倡走动式管理,管理人员有时间就到处走走,主动问部下有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它采用开放式办公,所有的管理者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坐在一起,员工之间直呼其名, 相似文献
14.
胡文 《企业管理(北京)》2009,(3)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而且做得更好?
一、按照事务的类型来安排时间。大致来说,事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管理者花多少时间,应视其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两个机构的动向受到媒体关注。一是县级驻京办撤销令下达一年后大部分都改头换面继续存活;二是中央综治委更名,将治安改为管理,成员单位增加,工作机构加强。两个机构的动向正好相反,一个撤销,一个加强,但 相似文献
16.
何春盛 《企业管理(北京)》2009,(2)
最近学习到一个新的管理名词--Crossover,中文翻译成"混搭",混搭在管理上有很深的涵义,如果能够将这一观念应用到公司管理上,也许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值得管理者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管理评审比作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加油站”,那么,管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管理评审是通过输入和输出,对体系进行评价和调整的一种机制,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有位审核老师说过:领导可以通过这个放大镜和望远镜来集中地发现问题,也可以把它当成调度会,领导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提出改进的要求,将体系的运行调整到有效性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18.
19.
20.
张华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9)
一位非常强势的总经理面对不同意见声严厉色:管理“管”的就是“理”,只要由我管我就有理。这乍听起来似乎有理,国人历来讲究名正言顺么。其实不尽然。“钓鱼执法”式管理就没有道理,“替谁说话”问的无理,“联体排屋”、“躲猫猫”不是巧言令色就是强词夺理,有学者把这叫做语言腐败。看来,在管理中对于“管”与“理”的关系,还需要下一番甄别的功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