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1):115-115
面对还处于导入期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八家单位将集中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难点。2019年以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继传统动力、纯电动力之外另一条技术路线开始"热"起来。如果未来加氢和加油一样方便,技术、安全、成本等问题都得到解决,用户是否会考虑驾驶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1月12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导了国创氢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暨氢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联合整车、零部件企业及研究院等八家单位,共同签署氢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国创氢能联盟。  相似文献   

2.
辛晓 《化工管理》2011,(11):62-63
<正>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以氢能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储氢是氢能应用必须攻克的关键节点。专家预言,储氢技术一旦成熟,不仅将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还将带动一  相似文献   

3.
<正>风光制氢一体化的模式能够将绿氢的成本下降至接近化石能源制氢成本,为绿氢对灰氢的存量替代提供动力。因此,未来要寻找先发优势场景,制定与区域资源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以此来带动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氢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已成为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并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石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能再走传统低水平规模化发展的老路,必须走技术核心研发,抢占新能源产业链条高端的发展路线。新能源是指在新材料和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其范围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和核能等。2015年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地热,积极发展燃料乙醇、生物航  相似文献   

5.
<正>氢能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制定了明晰的氢能发展国家战略,未来十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资本的大量投入,氢能成本特别是绿氢成本将大幅下降,氢能经济和氢能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深度脱碳”的重要选择。本文以欧盟氢能发展政策为例,重点介绍欧盟氢能发展的现状、目标及发展规划等,提出对中国发展氢能产业的有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氢能发展正迎来最好的时机,氢能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的主力能源之一。要更好地引导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政策层面做好总体规划。近年来,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在不断升温。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言发展氢能的呼声高涨。两会以后,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氢能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近日,本刊记者就氢能行业发展现状和未  相似文献   

7.
<正>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中央在全国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方面首次指出要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绿色能源企业需在加强自身氢能技术应用研究的同时,充分借助外部力量,以项目制方式,开展专题研究,掌握与投资运营相关的氢能专业知识,逐步积累氢能专业技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日渐成熟,氢能战略成为全球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正在积极鼓励引导氢能产业科学发展。但与国外起步早、技术先进的氢能产业相比,国内绿色能源企业发展氢能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油企业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专利分析可见,中国已成为全球氢能专利产出的主要国家,绿色制氢技术将成为未来制氢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液态储运氢及站外加氢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中下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氢能上中下游技术领域的主要创新主体各自拥有不同的专利技术发展方向和相应的技术优势。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企业在氢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以及氢能产业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的问题。建议中国石油企业:加强氢能战略顶层设计,密切跟踪政策与技术发展动态;结合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制定相应的氢能产业布局策略;多措并举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氢能作为未来清洁能源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氢能制备、运输储存体系、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目前,氢能制备以化石能源为主,以电、生物质和核能为能源的新型制氢技术尚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此外,以加氢站为核心的运输储存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氢燃料电池成为各国氢能应用主要的发力点。作为氢能应用主要的下游行业,钢铁行业氢冶金工艺在国内外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化规模逐渐增大。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及区域资源优势,精准谋划布局氢冶金产业,有序构建氢能-钢铁产城融合园区,加强与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切勿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5日,本田宣布将关闭日本狭山工厂,年内将停产氢能汽车CLARITY FUEL CELL。该款车型2016年上市,售价783万日元。在停产氢能汽车的同时,本田将更加关注电动汽车,并计划到2040年把全球销售的新车改为纯电动汽车等零排放汽车。此前,日产也宣布暂停与戴姆勒及福特合作开发氢能汽车的计划,将力量集中于发展电动汽车。2020年4月,戴姆勒因制造成本问题终止了氢能乘用车研发计划,并逐步停产与福特、日产合作开发的GLCF-Cell氢能汽车。一方面日系车企停止生产氢能汽车,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崛起,有人不禁要问,连氢能产业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都放弃氢能源了,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氢能源研究在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领域成果瞩目,成为引领“终极环保车”的时代先锋.这些进展与日本政府制定的促进氢能源发展的政策、战略目标以及在技术上的资金扶持密不可分.中国要加大氢能技术开发的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技术路线图,推动氢能源的商业化进程,构建符合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趋势的氢能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石化将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发展的核心,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以“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目标,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氢能是近几年能源转型发展必谈的话题,绿氢炼化是炼化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是氢能工业化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我国石化耦合绿氢降碳的工业化具有可行性,按照“国家有布局、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首个氢能中长期规划出炉,氢能在国家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定位首次被明确,“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等战略定位,给能源电力央企拓展氢能业务送来了“及时雨”,吃下了“定心丸”,注入了“强心剂”。不少能源电力央企纷纷押注氢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抢滩和布局氢能产业,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氢能产业政策的“1+N”体系已搭建完毕,各地政府政策出台步伐加快,未来发展目标清晰明确。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目前我国已有21个省份、50多个地级市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与政策。氢能全产业链包括上游制氢、中游氢的提纯、储、运和下游加氢站。上游制氢主要分为电解制氢、副产氢、  相似文献   

16.
"氢"风徐来     
2022年的冬奥会让氢能大火了一把,而如今,在业界的期待中,处于风口的氢能也终于迎来了首个中长期发展规划. 3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中国氢能产业在GDP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直接和间接的宏观经济影响。首先编制氢能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作为最终需求,将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的建设和运营作为中间投入;其次,结合碳排放卫星账户,从经济和排放2个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影响。结果表明,每万吨绿氢投资产生约1.26亿元的GDP,在运营阶段,平均每年的GDP贡献将近2 000万元;绿氢带来的总碳排放仅为蓝氢和灰氢的约1/10,具有明显的减碳优势。所提方法可以推广到省域乃至城市尺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禁售燃油车风潮的兴起,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0月18日,在2017年北京国际风能与2017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产自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据报道,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无污染、能耗低、续航能力长、适用地域广等诸多特点,目前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推广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氢能产业早已过了"概念"阶段,预计  相似文献   

19.
正氢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相继制定氢能发展战略和政策,国际能源企业积极探索氢气制取、储运及加氢站建设,成为世界氢能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近年来,氢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价值日益凸显。氢能的利用被视作与化石燃料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互相并行的一种可持续能源利用路径。根据世界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终端能源需求的18%将来自氢能,氢能市场规模也将  相似文献   

20.
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未来氢能的主要供应来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任务,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在氢能技术和工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氢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海洋石油企业发展氢能工业的潜力和优势,提出了适合海洋石油企业发展氢能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