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行为人非法侵犯非法财物仍然可以构成犯罪,因为这种行为仍然是对财物合法所有权的非法侵犯,具有社会危害性;2.暴力、胁迫必须达到足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的程度才能构成抢劫罪;3.暗示的胁迫劫财亦可构成抢劫罪。  相似文献   

2.
入户抢劫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同时侵犯了公民日常生活的隐私权。所以,国家立法对入户抢劫犯罪加重惩罚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1997年《刑法》对1979年《刑法》第150条规定的抢劫罪加重处罚情形进行了修改,以第263条予以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该条的规定中,"入户抢劫"被列在加重处罚情形的第一项,足见打击力度。第269条又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规定定罪处罚。如系上述行为发生在"户"的,则学理上称之为转化型"入户"抢劫。司法实践中,往往对典型入户抢劫易于判断,但是对转化型"入户"难以判断,故有必要探究。  相似文献   

3.
抢劫罪与抢夺罪两罪均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一定手段公开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是两者的共同点.而两者的区剐笼统地说则是抢劫罪的主体相比较抢夺罪的主体而言具有使用暴力胁迫的手段,即不仅侵犯该罪客体财产权,还侵犯其人身权利.然而在一定情况下,两者的区别不是那么的显著,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况下的认定也不尽相同.然而,两罪的刑期相差较大,若不能对罪行进行相应正确的定位,给予罪犯相应的处罚,那么就无法对犯罪活动进行有效地打击.本文中我将就两罪的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就其他相似罪行的转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法对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未作出明文规定,刑法第23条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就成为理论界解释犯罪既遂在逻辑上的法律依据。由于对"未得逞"存在不同理解,因此围绕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就产生了诸多主张。通过对现有犯罪既遂标准的分析论证,得出应当以体现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实际侵害的犯罪结果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论票据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票据诈骗罪十分突出。针对该罪规定得较为原则和概括,加之无具体详尽的司法解释,章重新界定了票据诈骗罪的概念,认为“非法占有为目的”应是该罪的必备条件,同时在间接故意中该罪不能成立。为便于司法操作,作详细阐述了本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和界限辨析,指出行为人所实际骗取的财物价值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定标准,是否实际骗到财物是判断本罪构成的未遂与既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债务纠纷是当今社会上较常见的纠纷,此类纠纷一般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但是,如果债权人采取非法手段行使债权的话,就有可能受到刑法的评价。即所谓行使财产权行为,指行为人基于某种客观原因,认为自己有取得对方占有之财产的权利,因而采用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非法手段取得了财产的行为。此类案件的处理,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有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抢劫罪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常见多发,且情形复杂,其定性及量刑历来多有讨论,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望对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及改造后重新做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所谓侵占罪,是指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侵占自己原已持有或占有的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许多国家(如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的刑法将此罪作为独立犯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之中。有些国家(如英国)虽无独立的侵占罪名,但将此罪纳入到盗窃罪或其它相关罪名之中(诈骗罪、渎职罪)。我国的刑法对此尚无规定,笔者感到有必要尽早设立此罪名,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季明 《时代经贸》2012,(20):69-69
涉案数额的多少是侵犯财产犯罪案件定罪量刑的主要标准,为了正确适用刑法有关侵犯财产犯罪的部分条款,避免刑事司法活动中的主观随意性,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各地结合本地司法实践,对认定侵犯财产犯罪案件的数额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规定了常见侵犯财产犯罪案件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特别巨大的标准。但如何认定常见的侵犯财产案件的数额却是困扰司法实际的一个难题,本文将就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多次实施同种侵财行为数额的认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证券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学界历来有广、狭二义之说。“广义说”认为,证券犯罪是指所有与证券有关的犯罪,既包括违反证券法律规定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犯罪,也包括与证券发行和交易有关的诈骗、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狭义说”则认为,证券犯罪仅指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犯罪,如内幕交易、操纵股市、欺诈客户等犯罪,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对证券市场管理秩序的破坏。“广义说”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它将盗窃、抢劫、抢夺、贪污、侵占证券和以证券贿赂、  相似文献   

11.
朱慧灵 《经济师》2008,36(4):74-75
我国刑法第239条规定的绑架罪的客观行为有三种,其中“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和“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完全可被“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所包含,没有单列的必要,出于对婴幼儿的特别保护,可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作为绑架罪的从重处罚情节;为了与其他条文更好的衔接,绑架罪的主体年龄应降为年满是十四周岁;为了更好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绑架罪的量刑情节也应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占为己有"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具体表现为将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出卖、赠与、消费、抵偿债务等等。正因为如此,侵占罪的行为没有侵犯财物的占有,只是侵犯了他人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关于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一直是刑法理论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司法实践中,二者也往往难以区分,争议不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以认定犯罪是中止形态还是未遂形态,对被告人的最终量刑影响巨大.本文试对二者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惩罚,那么法律的权威和社会公众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将被打破。因此,在刑法中增设恶意欠薪罪,对规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公共秩序和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媞 《时代经贸》2007,5(10Z):62-63
医疗事故罪是1997年刑法新规定的罪名,增设该罪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惩治严重侵犯就诊人生命健康的行为,以保护广大患者的合法权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罪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刑法条文中的规定又过于抽象、原则,导致在司法适用上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在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借助刑法奈文盗窃罪与抢劫罪中金融机构概念的界定.深入分析金融机构中银行及其延伸业务,重点论述延伸业务中自助银行(ATM机)、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在法律实务中的理解及判断,此类概念的界定为金融概念与法律实务的融合应用,对于司法实践尤为重要。此外.对其他新型银行延伸业务作以简要论述,以期对法律实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杨小兰 《经济导刊》2011,(12):68-69
在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中,仅刑法第219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一个罪。由于该条第2款关于"应知"的规定,引起了对该罪主观罪过的争议。复合罪过: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缺陷复合罪过,有的又称混和罪过,  相似文献   

18.
张成立 《经济师》2002,(9):71-72
刑法保护是WTO及其成员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刑法》中确立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该罪的客体应当是复杂客体 ,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 ,也可以是过失。我国在商业秘密刑法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民的法律保护意识淡薄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尚需完善 ;忽视刑法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践中职务侵占罪疑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化吉 《经济师》2007,2(1):31-32
职务侵占罪是1997年修订刑法后新出现的罪名,在目前司法适用中出现了一些疑难问题,文章就职务侵占罪客观方面的职务便利、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三方面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为修订后的97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犯罪,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一犯罪研究的文章也颇多,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索,关于该罪的构成要件各方面已基本达成一致看法,但是对于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究竟是故意还是故意过失均可的问题上,至今仍颇有争议且未得到妥当解决。本文拟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进行研析,以期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内容的分歧意见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