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认为在我国企业的长期债务契约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而且盈余管理越多越容易获得长期借款;如果该企业是国有企业,其为了满足债务契约的保护性条款的盈余管理就变得不显著,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中存在着政治性贷款,且又存在预算软约束,故在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契约中对会计信息的依赖会比较少,导致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也削弱。由于受到债务契约条件的硬约束,非国有企业则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以获取长期借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特别处理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公司的控制权性质研究特别处理公司的会计选择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对其建立债务契约的影响,结果显示:特别处理公司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地帮助了其债务契约的建立,考虑控制权性质因素的影响,这种帮助在非国有特别处理公司中作用更为显著;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只在非国有特别处理公司建立债务契约中起到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货币政策的视角,研究盈余管理的债务契约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进而研究负债融资期限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存在基于债务契约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这种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债务期限起着重要作用,短期债务融资的盈余管理动机更显著。进而,当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倾向于操纵性应计;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同时证明了盈余管理是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负债融资的传导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商》2015,(13)
本文从债务契约假说和积极监督的角度综述了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债务契约假说的解释下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在积极监督假说的解释下债务契约可以起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管理者与投资者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发现了管理者是否进行盈余管理具有博弈特征,他们往往会出于绩效薪酬、政府监管部门政治成本、契约的违约成本和来自企业上市确定股票价格的需要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并根据模型的分析结论提出了完善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契约,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和中央权威干预的引入,加大对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处罚力度来改变这个博弈中管理者的效用支付函数等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下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盈余管理所遵守的准则,是在新会计准则遵守的基础上,采用新的会计手段,或者使用非会计手段,寻找新会计准则上与其不同的规定,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对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披露进行管理。而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的体现,往往是基于理解上的误导和对于会计数据契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的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各国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日臻完善的基本理论,使之成为现代会计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很多都是从动机出发的.西方会计学者主要注重于契约(管理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安排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的研究.国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特殊经济环境下的非高管薪酬契约动机,即从资本市场角度出发,包括避免亏损、IPO动机、配股动机等,而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上市公司具有明显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报酬的自利动机,盈余管理的薪酬契约视角研究将越发显得重要.本文将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含义入手,从盈余管理的形式、盈余管理的检测及实证证据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契约关系中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颜景金 《商业科技》2013,(30):143-143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使企业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改善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债券人对企业的信心;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演变为财务舞弊,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误导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给企业带来道德和经营双重风险。本文介绍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常出现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时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基于资本市场和契约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但也因此产生了所得税成本。我国会计与税法的分离,为企业控制盈余管理产生的所得税成本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可以通过选择非应税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享受国家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来控制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  相似文献   

11.
合适的会计政策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管理者合理使用财务会计信息。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最大,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采用的方法、要求的目的不同。上市公司在避税、筹资、规避债务契约约束、政治成本、维护管理者当局利益等盈余管理动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会计政策选择可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信息披露体系、改善和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各种缺陷常常会引起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连结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无疑对公司盈余管理会产生重要影响。以契约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内部人控制理论为理论指导,选取2011—2012年上交所 A 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初始样本,利用截面修正的 Jones 模型来计算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分析检验高管层实施盈余管理程度,并建立相关模型研究其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和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基本是由政府管制,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企业为了得到健康发展,只能获得IPO的发行许可。从盈余管理出发,结合资本市场动机,两种假设:IPO企业同时实施两种盈余管理方法会提高其股票发行价和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的损害较大,并选取在2007到2012期间沪深两市的699家IPO上市企业样本,通过引入不同变量、创建回归模型、对回归结果分析得出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均有利于企业提高IPO的发行价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应用会对IPO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可见,两种盈余方式对于促进IPO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与债务契约的研究一直是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盈余管理与债务契约相关文献的研究规律,对该主题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陆竞红 《江苏商论》2005,(7):146-148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倍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首先从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和会计学的固有缺陷这三个方面分析了盈余管理现实存在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实存在的客观环境,并结合我国实际对约束和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8.
已有研究表明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盈余管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将这种同向变动的关系称为在薪酬激励的影响下两者具有联动效应。用Cornetta、Marcusb & Tehranian(2008)的研究方法,对2003-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探讨在经营绩效和盈余管理联动视角下的高管薪酬激励的效果,研究发现薪酬激励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正向影响,全部来自于薪酬契约假设下的盈余管理;管理者年龄越低,越有利于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审计委员会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间接地影响企业业绩;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对公司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一虹 《商业时代》2002,(12):12-14
盈余管理是当代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企业契约成本最小化、节税、政治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等因素.适度的盈余管理说明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会计造假则是蓄意违法违规,是会计的劣行.应当在理论上厘清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界限,实践中探索对企业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的管理制约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卖空治理效应存在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融资融券的自然实验数据,考察卖空治理效应所需的外部监督条件,以推进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研究.根据盈余管理的动机,文章区分了阈值型和融资型两类盈余管理,并发现由于其背后分别对应着投机型和积极型两类监督者,监督强度的不同可能导致卖空机制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卖空者对阈值型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治理作用,而对融资型盈余管理则治理作用明显.本文将卖空治理作用的这种异质性归因于外部监督强度的差异,说明卖空者虽然打压了公司股票价格,但与部分监督者很可能不是“对手”,而是“队友”,并与这部分监督者发挥了联合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