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2015,(35)
本文以汉江流域传统村落——枣阳前湾村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特色文化视角出发,根据村落特色文化的表现方式、保护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特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商》2015,(31)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不是形式上的新颖,而是从本质和内涵上的新颖,是以人为本,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但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丧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失落了"乡愁",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与"人,自然,社会"的生态和谐。新型城镇化的新应该体现在"人文内核"上。本文主要基于城镇化的视角阐述了乡村文化的现状及分析了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乡村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区域的建设不但要求经济的发展,也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为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调查,从最基础的民俗体育文化入手,挖掘、弘扬环鄱阳湖地区文化,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与战略抉择。本文根据静海县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居民(社会)三元视角考察了静海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深度挖掘和剖析了静海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静海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提出了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市场力量改善民生质量的"三区联动"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就农民身份转变及农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以科技改善民生、以科技手段提升城镇应急保障能力的创新对策,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静海县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对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步伐,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文化整体建设,放眼广大农村的大局,从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审视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问题,力图系统全面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文化整体建设,放眼广大农村的大局,从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审视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力图系统全面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中存在的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渐渐表现了出来,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目前公共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还存在哪些问题,主要阐述了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资源配置的核心,其中包含了公共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以及卫生资源等,推动了城镇建设资源规划体系,实现了对城镇化中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资源清单、深化支付制度、动员社会参加建设公共资源、推动合理配置资源等,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大西安"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种类、分布以及营销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影响"大西安"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大西安"地区体育旅游开发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集资发展体育旅游、持续扩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建立规范的市场机制、扶持体育旅游龙头企业、加快人才培养等合理化对策,以期加快西安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社会学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经济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角度,结合西安市的旅游资源、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现状、体育旅游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对西安市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应按照“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发展体育旅游业,把发展体育旅游业列入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中来;提高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资源实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8)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结合我国现实发展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问题就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重要研究内容,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缩小我国贫富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探索。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出发,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机遇进行解读,并且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旨在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水平,推动我国整体发展实力,实现民族的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城镇化过程中比如产生的大量失地农民,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创业视角寻求通过引导失地农民创业解决其生计问题,为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另一种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型城镇化正在快速发展,随着大量的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更加便利的基础设施、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德国作为老牌欧盟国家在低碳节能、绿色建筑、垃圾分类回收以及旅游等方面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可以为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提供经验教训和互利合作的机会。从文化视角出发,文章主要通过对绵阳市和德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伙伴合作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探索如何从文化交流、科技合作、高校结对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绵阳与德国的城镇化伙伴合作关系,以此更好地推动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晓平 《现代商业》2014,(11):272-272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未来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无疑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但现实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结构雷同、建筑雷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已迫在眉捷,本文以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先导,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和建议,使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服务,新型城镇化能更全面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内兴起了体育旅游的热潮.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体育旅游领域的学术研究开始较晚,相关体系建设有待提高.本文从创新融合视角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采访等方法研究江苏省(以南京、扬州、南通、徐州等为例)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特色旅游的基本情况、缺陷和可改良处.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经...  相似文献   

15.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困境、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权益、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经环节。不过,"垃圾围城"的趋势愈演愈烈并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垃圾围城"存在着结构性的困局。因此,要从根本破解制约新型城镇化推进的瓶颈,也应从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从理论上和顶层设计的层面寻求治理结构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以建立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和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2):74-75
研究目的:提出翁源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适宜模式。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对比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翁源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可采用"双轮一刹"的"自行车模式"。研究结论:"自行车模式"既能大力促进城镇化发展,又能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符合新时期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广东省乃至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2016,(1)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体育事业作为增强人口身体素质的重要工作成为了我国社会基础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于我国农村来说,农村体育发展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大多数学者都从农村体育健身、农村体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后发现农村体育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本文主要阐述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对农村体育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已进城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在此基础上,提高全体城镇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在习总书记提出的"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重要指导下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表明新型城镇化不再以城市开发拓展和硬件建设为核心,而是以满足人的根本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核心,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建设。发达县域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先锋,在摸索城镇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对这些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有助于其他地区更好的进行新型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于城乡建设的规划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目前我国在城乡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不能完全独立于金融手段,但金融资源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与弊端,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强化金融路径的支持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于城乡建设的规划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目前我国在城乡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不能完全独立于金融手段,但金融资源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与弊端,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强化金融路径的支持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