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12月11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强农林专业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新建一批涉农涉林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行业、  相似文献   

2.
正在经济全球化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既需要高水平的生产方式,又需要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即应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扎实的本专业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及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2018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产学研协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农林专业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紧紧围绕"人才兴粮",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粮食行业人才发展。重点建设,优先发展,加强粮食行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学校始终将粮食行业相关学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引培并举,重点建设,优先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了我国主要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体系及人才培养状况的基础上,经研究发现,当前农林产品贸易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对目标人才的专业需求,专业性课程体系不合理、专业师资队伍缺失、生产性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未得到深入落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协同创新战略、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优化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对提高农林产品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针对性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粮食局党组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着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结构层次,探索建立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北京市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北京市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一)围绕粮食流通中心工作,统筹推进人才工作。统筹部署人才工作和业务工作,以促进人才和业务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农业产品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和农业技术对外交流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涉农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构建农业对外合作的保障。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涉农行业人才的特殊要求,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应用脱节,缺乏校企合作实践,学习中忽视语言的民族属性,农业信息化资源匮乏等问题掣肘了涉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提出建构涉农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曦堃  徐珂璠 《山西农经》2022,(20):168-171
如今,培养涉农高职人才的过程主要面临三大瓶颈,分别是关于涉农专业的认知存在误区、“校农合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专业教育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融合较浅。对于职业教育涉农人才培养而言,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最终的培养质量。为确保乡村振兴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涉农人才,涉农高职应改变涉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用各种途径实现适当的创新,包括思想引领培养“三农”情愫、依托社会服务建立“校农合作”平台和优化相关体制机制等,不仅要培养师生形成主动服务“三农”的社会意识,还要引导师生掌握并强化相关技能。文章着重关注乡村振兴与涉农高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与涉农高职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农业部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重点针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这一行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农村部历来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及教材建设工作。韩长赋部长指出,"农民教育培训介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农广校是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学校,要加强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发挥培训优势,提升农民学历层次;要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张桃林副部长多次对教材建设工作作出指示,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粮食流通产业具有粮食资源、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明显优势,但行业人才缺乏,后劲乏力。补齐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重点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以人才兴粮为目的,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工作实绩为核心标准,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以完善薪酬制度为主要内容,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以分层分类施教为主要抓手,完善行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以打造行业人才培育基地为工作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职教资讯     
正近期关注中共中央印发《意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体系积极探索农民职业教育新途径,充分发挥省内涉农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优势,打通了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衔接通道,构建了贯通技能培训、中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淮安模式"和"东台模式"。这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长期的专业教育中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质人才、促进该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已逐渐不能很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科教育的发展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展开相关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变革,以期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来改变教学成效较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正>《通知》要求从涉农金融担保培训与融资担保扶持两个方面联合开展具体工作,深化政担合作,拓宽农担业务发展渠道,扩大农担服务覆盖面。下一步,国家农担公司将与农业农村部  相似文献   

15.
<正>《农民科技培训》杂志面向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涉农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以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推广体系的干部职工、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规律探索、工作交流、典型介绍、模式推广、效果分析、质量评估、成果展示,是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刊物。热忱欢迎广大读者参与杂志建设。您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观点言论,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6.
农发行总行《关于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有效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专家型技术人才,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为基层行研究本级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了方向性的指引。可是在基层行推行的业务岗位职务竞聘资格条件中,并没有将取得"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正>专注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交流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家书屋重点推荐期刊《农民科技培训》杂志面向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涉农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以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推广体系的干部职工,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与农民教育培训相关的理论研究,规律探索、工作交流、典型介绍、模式推广、效果分析、质量评估、成果展示,是职业农民教育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正式被列为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全盟以37个示范乡镇(苏木)为重点,以健全农村牧区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实施"典型引路,面上推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开展了农科教结合工作。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统筹力度农科教结合工作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参与才能搞好的新生事物。1996年,盟、旗县市及37个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苏木)相继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农业、科技、教育、畜牧、林业、水利、农机、乡企、气象、财政、农行、人事等部门参与的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  相似文献   

19.
国内信息     
《上海农村经济》2004,(6):46-47
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农业部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示范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互助合作知识培训,开展科学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购置农产品加工、整理、储存、保鲜、运销和检测仪器设备;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培育农产品品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设营销网络,举办产品推  相似文献   

20.
新农科建设是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致力于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水平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新人才。"新农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高等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目前江西高校存在涉农专业人才数量紧缺且离农化趋势严重,涉农专业精品课程少、设置不够合理,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行业需求脱轨,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江西高校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