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特区经济》2005,(8):162-163
一、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不准许私人合法拥有生产资料的环境中,通过一个承包合同来界定农户经营土地权利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在当时它较好地解决了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普遍存在的集体成员“搭便车”问题,带来了农业生产率的巨大提  相似文献   

2.
金星 《现代乡镇》2008,(10):39-42
目前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土地产权不明确、不完善的弊端已严重制约了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性投入和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3.
当前,由于土地的不断升值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开始出现。围绕农村土地是否可以流转、如何流转等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总结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难点,从尊重各个阶层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先试点再做结论的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06,(11):42-4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应当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农民的应有权益,堵塞寻租和腐败滋生的渠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婕 《魅力中国》2010,(32):65-65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解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规律,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变迁,并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完善,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对于农村土地,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征用不断增长,土地征用制度设计上所存在的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曾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日益暴露其弊端,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吴凤英  冯洁 《浙江经济》2009,(14):36-37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决定》不仅论述了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而且提出了改革完善土地制度的基本思路。时隔近一年,浙江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之路,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之中正越走越宽阔  相似文献   

9.
10.
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极大阻碍了农民通过有效利用土地来增加收入,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甘肃现有的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地承包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甘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健 《特区经济》2008,(3):200-20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健全完善重庆土地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重庆农地流转呈现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和流转形式与流转主体多样化的特点。与此同时,重庆农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文章提出应在农地流转市场主体的培育、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机制以及改善政府职能、建立中介组织等方面加强改革力度,从而加快重庆农地制度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长博 《特区经济》2008,235(8):172-173
农村土地证券化作为一项农村土地和金融制度创新,对于克服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诸多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实施策略,指出了我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友谊 《特区经济》2006,(5):289-290
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存在不少弊端和缺陷,这些问题只有靠制度改革且制度必须法律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制度,需要从基本原则入手,以科学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并健全其治理机构为核心,全面革新和完善包括配套法律制度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现状严重,发展农村经济迫在眉睫。农村土地这一极具配置能力的资源被闲置或低水平利用,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整理农村宅基地启动农村土地资本化,既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化,又推动农民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本文探析了该模式的依据、意义、具体运作及保障机制。保障该模式的机制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完善招商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战梦霞  傅瑞  战冬梅 《特区经济》2009,242(3):185-186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农地制度推行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冯永泰 《特区经济》2011,(1):177-179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制度变革主要经历了探索形成、稳定深化和制度化系统化三个阶段。农地制度改革成功的经验在于必须把握正确的改革路向,坚持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主体意愿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渐进式的改革策略。农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并逐步解决农地责任过载问题,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变革的重心将从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转向农村建设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德玲 《特区经济》2010,(9):252-255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意义重大,我们应超越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局限,站在时代、历史、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来看待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助于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正义,加快农村的民主法治进程;有助于社会不同阶层间的交流,尤其是加强群众与政府的交流,加强民主管理;有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司法保障。因此深入分析农村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建议很有必要。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建阶段,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法律援助制度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曹依扬 《特区经济》2005,(12):133-134
从1978年到2000年,人均农业生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由83%下降到30.4%,城乡收入比例由1.71:1上升到2.80: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是不争的事实。“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土地制度是“三农”问题制度安排的核心。本文基于对佃农理论对土地制度分析框架的研究,剖析我国现存土地制度的特点,提出土地制度安排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