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考虑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因素的视角,本文将RAM测度模型与SFA方法相结合,对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4年间全国碳排放效率偏低,均值仅为72.1%,减排潜力较大.所有制结构和对外开发程度与碳排放效率均呈现正相关,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政府干预程度与碳排放效率呈负相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程度显示,全国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管制的平均耦合度为86.6%,属于不协调状况的省区达70%.  相似文献   

2.
以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以及滞后一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础,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以能源强度为代表的能源技术、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是影响工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云南省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发显著。库兹涅茨曲线分析表明经济是能源消耗的驱动因素,且近阶段云南省不存在U型线的拐点,能源消耗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故本文选取人口、人均GDP、工业GDP比率、城市化率、能源消耗强度五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云南省2000~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为样本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构建STIRPAT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和城市化率是影响云南省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人均GDP和工业GDP比率对于能源消耗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强度对于能源消耗有抑制作用。针对目前现状,为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地计算了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增长对山西1990年~2008年CO2排放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因素对山西人均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呈指数增长。相较之,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在碳减排方面的抑制作用在不断弱化,难以抵消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增长的巨大拉动作用。因此,山西亟需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优化能源结构,增加其在碳减排上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2003—2017年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与倒"N"型;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为煤炭消费比重,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因素为研发强度、能源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府低碳政策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等建议降低碳排放规模与强度。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CO2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经济和能源消耗大省——江苏省为例,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了江苏省2003-2013年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效应是CO2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累积贡献率为64.29%;能源强度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累积贡献率为-22.90%;产业结构效应抑制CO2排放,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效应促进CO2排放,但均贡献微弱,贡献率依次为-6.24%、3.38%、3.19%.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影响黑龙江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能源效率的提高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碳排放量的主要抑制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可以有效抑制黑龙江省碳排放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改进的STIRPAT模型分析了1990~2011年定西市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1990~2011年定西市总生态足迹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的压力增大。改进的STIRPAT模型可以解决原始STIRPAT模型分析过程中的自变量共线性问题。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均为正向影响,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工业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总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定西市生态足迹呈现正向驱动影响,城乡人均收入增长对于生态足迹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居民碳排放比重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文章测算了1990—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并运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从绝对视角来看,各因素的弹性系数绝对值依次为: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负值)、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研究结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集约型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低碳消费的倡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STIRPAT模型结合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山东省的三类空气污染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指标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趋势不同而不同.其中,烟粉尘排放随人均GDP的增长呈倒“U”形趋势,而SO2排放、工业废气排放随人均GDP的增长呈“U”形趋势.此外,SO2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和烟粉尘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最后,本文从政府监管、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以及经济调节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和经济两个方面,对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先用SAS软件拟合方程,通过进行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等检验证明方程的可行性。再用正交试验设计软件确定最优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指数分解法、计量经济分析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三种方法为主线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理论模型适用性有待提高、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视角的单一性、研究变量的不一致性等问题,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帅  杜国银 《生产力研究》2011,(9):75-77,83
文章以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世界上20个主要国家(G20)1971—2008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数据建立模型,构建各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同时,分析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峰值出现的特征。最后利用模型创建碳减排指数(RCI)并对RC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北省1999—2008年旅游业发展数据,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突发事件、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显著,而旅游人力资源和旅游教育水平因周期长,影响效果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旅游应急系统、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设计、发挥现代旅游交通优势、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等提升湖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8-2015年我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考虑了总人口数和第二产业GDP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总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总量也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影响,所以可以通过优化人们的消费模式以及控制第二产业的废气排放问题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西安市碳足迹的预测模型。通过岭回归分析后发现,人口规模、人均GDP、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第二产业占比每变化1%,西安市碳足迹量将发生0.536%、0.21%、0.44%和0.457%的变化。人口规模、人均GDP是西安市碳足迹的驱动因素,碳足迹强度下降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对西安市碳足迹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设置发展情景,测算西安市2020—2030年的碳足迹量。结果表明,保持人口和经济适度增长,降低碳足迹强度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控制西安市碳足迹量过快增长。根据西安市碳足迹趋势的情景分析,提出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年达到CO2峰值。同时,情景模拟的结果还显示,降低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行业能效对于我国CO2峰值出现时间的影响作用相差不大,但加快降低我国高耗能行业的经济比重更有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露 《经济师》2011,(2):68-70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日益成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机制。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卖方企业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给买方企业,从而达到了在长期动态变化中产量增加,利润增加,成本降低,并使企业在长期能达到最优化的状态,文章从数理分析的角度验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胡瑞冬 《经济师》2012,(7):221-222,225
黑龙江作为煤炭资源大省面临着资源转型的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黑龙江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协助决策者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文章以2007年黑龙江省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用多个指标对旅游业进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波及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旅游业与交通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产业形成了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条,旅游业对这些产业的推动和拉动作用明显,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为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框架,利用中国1997--204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和CO2排量数据,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对CO2污染排量会有怎样的影响?第二,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实现中国政府承诺的CO2减排量?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实行正确的控污措施,在未来的30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不会造成CO2排量大量增加。通过对CO2排放量进行Divisia分解所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显示,污染排放量的有效控制可以通过重点减排活动、发展清洁燃料产品以及改进其使用技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