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估计影响产业集聚的各个效应边际效益.通过理论分析,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全球价值分工程度通过要素禀赋效应、金融外部性效应、技术外部性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影响制造业产业集聚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优势,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有明显正向影响,但贸易成本效应会阻碍产业集聚进程.  相似文献   

5.
6.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GVC分工的上游参与度(增加值供给者)和下游参与度(增加值使用者)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后出现大幅下降。从分工地位看,我国的GVC下游参与度始终低于同期的上游参与度。同时,参与简单GVC分工(中间品跨境一次)程度高于参与复杂GVC分工(中间品跨境多次)程度,我国在GVC分工中的地位偏低。从参与GVC分工的国别结构来看,不管是从增加值供给者还是从增加值使用者的角度,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依存关系均显著高于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依存关系。但是,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应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避免过分依赖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采用2007—2019年DESTA的双边贸易协定数据库和ADB-MRIO投入产出表数据库,构建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中心度和结构洞指标,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均显著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经过替换估计模型和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签署第二代贸易协定有助于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效应中获得较多收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从其中获得较少收益。自由贸易协定网络通过技术扩散和制度改善促进了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本文研究结论为助推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探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周经  戴翔  刘梦 《财经研究》2018,(5):83-96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难以简单地从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看待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现象理应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鉴于此,文章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上述现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会导致贸易增速下降;(2)对单个国家来说,价值链攀升也会影响贸易增速.进一步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1)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程度对贸易增速呈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2)价值链攀升对单个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减缓乃至停滞,是导致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外贸失速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自身的价值链升级有关.因此,面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稳定全球贸易增长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收益的影响,并基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价值链分工收益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就后发国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自身价值链分工收益存在倒U型影响,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链主企业增强价值链利润掌控能力的外在制度性保障;在参与分工过程中,本土企业若能注重技术进步并形成差别优势,则将显著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技术行业已经处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进步抑制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度中国企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本文以2000—2013年间不同省市的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准确识别这一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位置攀升;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增值税转型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关键机制。该效应对于外资企业、低技术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显著。本文对于制定助力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税收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算方法,然后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总结了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驱动因素,接着概括了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仍有待探索;二是从主动构建GVC的视角研究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驱动因素;三是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升级的路径仍需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实践,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5.
张支南  浦正宁  李明 《技术经济》2020,39(5):116-124
为考察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4年全球102个经济体相关数据,探究了全球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贸易深化了国际垂直型分工,显著提升了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侧面反映出服务业也在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于发展中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受其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外包对企业就业的影响。考虑到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选取了中间品关税作为工具变量,计量结果表明,企业外包对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使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一步验证了外包与企业就业之间的关系;最后,还从外包承接国特征与企业异质性考察了各个方面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贸易与环境失衡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对此,本文采用37个国家2000~2011年的数据,构建门槛模型以考察不同分工地位下贸易开放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异质性影响,对"污染天堂"假说进行再检验。进一步以中国为例,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出口污染密集度的中介作用,剖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贸易与环境失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时,扩大贸易开放将恶化一国贸易与环境关系,"污染天堂"假说成立;出口污染密集度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中国贸易与环境失衡中起中介作用,解释了为何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还可能成为世界的"污染天堂";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与环境关系。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进行气候治理,中国应积极寻求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降低出口产品的污染密集水平,并利用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分工合作推进气候治理南南合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