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IPCC提出的计算方法,根据1978到2008年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碳排放变化趋势,并根据河南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数和能源结构数据分析了其对碳排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河南省碳排放量与GDP和能源消费保持着高相关和消长异步的特性,工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而高能耗行业排碳量又占到工业的90%;从能源来看,煤炭是碳排放的主体。针对碳排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特点,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结构演进、发展低碳技术、开发新能源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近年来关于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是将产业结构因素导入碳排放影响因素体系,确定产业结构调整为导致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的减排对策。但上述研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没有看到降低能源强度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进步,也没有意识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文章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特征,通过Eviews8.0计量软件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的回归分析,对加快安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发挥安徽省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解释,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通常指各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业结构则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和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解释,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通常指各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业结构则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和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6.
商巍 《新经济》2013,(23):85-86
通过搜集广西区三次产业碳排放的数据,对广西的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广西区碳排放量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但是其年度增长量依然很大,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碳排放在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碳排放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河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三次产业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河北省1981-2011年能源消费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EKC模型,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低碳背景下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及内部优化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河南省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2155.86亿元,仍然稳居全国第五位。虽然河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在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河南省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多数工业行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作为中原崛起和中部三大战略的核心成员,理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间的关系,是推动该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实证分析建立碳排放相关因素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确定国民总产出变化率、工业总产值占国民总产值比重变化率及人口出生率变化率三个强影响因素,揭示河南省碳排放不断增加的本质原因,并就有关产业结构深层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调结构、改观念、强治理、加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曾对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粮食产量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产业结构及其效益一直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及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的计量方法,对1978—2003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效益状况进行评价,并且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和全国作比较。二十多年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演化趋势为:三次产业结构整体来说趋于良性发展,但是和全国及东部相比结构还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12.
崔书会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14-115,119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近年来各地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为主动力源的产业不断转移。随着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产业结构目前是否合理,如何抓住机会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河南省的经济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以河南省产业结构为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河南省必须继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第二、三产业结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河南省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碳排放的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建筑业发展中要素投入效率和碳排放,首先通过计算各要素的贡献率可知,建筑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推动,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小。再通过对建筑业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测算得出,间接碳排放占建筑业总的碳排放高达85%~95%。最后通过建立灰色相对关联模型,实证分析全国和东部主要8个省市建筑业经济发展与其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与建筑业总产值灰色关联程度高的是一次能源碳排放、钢材碳排放、玻璃碳排放;水泥碳排放、铝材碳排放关联度较高;木材碳排放关联度低。总体上随着建筑业发展总产值增加,带动了建筑业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增加。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建筑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降低间接碳排放和直接碳排放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产业变动度和偏离度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和存在问题,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水资源消耗水平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联系,提出了在南水北调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迪氏底数指标分解法,文章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劳动效率、人口数量对河南省2001~2010年碳排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均GDP提高、经济活动增加是导致河南省碳排量增加的首要因素.但劳动效率的提高不会必然导致河南省碳排量的提高,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碳强度因子会下降,改善当下资源消费完全以煤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可能会有效控制当前河南省碳排量迅猛增加的趋势,因此为了降低碳排量而牺牲经济增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南省减少碳排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计算1980~2010年河南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对河南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证明河南省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碳排放量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河南省经济发展将面临节能减排的严峻考验,文章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不仅关系民生与福利,关系社会稳定,而且也是经济均衡增长的前提。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增加就业问题,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的协调发展。本文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基础上,对扬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及扩大就业结构的途径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工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性——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江苏省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情况,基于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并分析了江苏省的工业内部结构与其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工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总体上呈较强的相关性,但各工业行业产值与碳排放量的关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取决于各行业的特性、生产和节能技术水平、发展阶段等因素。最后提出,在制定工业部门的低碳调整目标时,除了应重点关注各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力外,还必须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0-2010年能源消费数据,计算黑龙江省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利用产业部门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探讨黑龙江省产业部门碳排放特征,以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为坐标轴,绘制黑龙江省产业部门碳排放四象限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