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治理是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而兴起的一种公共治理新模式,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高度契合性,为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是政府、村委会、农民等主体,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数字治理平台为牵引,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力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过程,其作用机理集中表现为通过数字技术与基层共治机制的融合互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建立起主体联结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整体性协作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在实践中,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还面临着思维、技术、效能、主体、制度等困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需要打破传统治理思维、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治理运行机制、加速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以及完善乡村数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较为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发展,忽视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在人居环境方面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由此造成了乡村发展空间的无序、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人文景观的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传统文化的衰落等不利后果。显然,城市与农村的人居环境是相通的,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影响了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也关系到城市人居环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2)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3)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地理》2021,41(4):127-136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乡村区域为研究案例,构建包括生产空间子系统、生活空间子系统、生态空间子系统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31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1)整体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从集聚到松散的态势,空间依赖性不明显;2000年以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其质量测评在空间演变上呈现东南部相对下降、西北部逐渐上升的趋势。(2)从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内部来看,生产空间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上升,子系统得分为一般及以上级别的地区其空间分布的重心已从南部转向西部;生活空间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稳步上升,呈现由南高北低向分散式发展的空间转变;生态空间子系统得分增长率较低且多为负向增长,时间尺度上呈正U型发展态势,空间上保持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3)乡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的时空分异与国家政策导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具有深层的关联性。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主体行为、生态环境建设视角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议,旨在构建美丽宜居乡村。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劣是衡量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他们对居住地的各种设施水平、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度、便捷性、归属感等内容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本研究以西部地区新农村为对象,从居民情况、新村建设情况、人居环境满意度等方面对人居环境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探寻其产生的根源,为下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和改造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理清其空间分异特征,对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具有最直接的指导性作用。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区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旨以剖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出局部圈层与多核心共存、"两极"分化明显以及"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厘定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势区、良好区、一般区、较差区4种乡村人居环境类型。(3)提出优势区分类开展、重点治理,兼顾后期管护;良好区规划先行,辅以农村建设用地内部整理举措;一般区强化与落实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乡村传统农业;较差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经济,继承和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的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村道路生态化研究对统筹推进中国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维育区域生态格局乃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 要意义。针对当前中国黄土台塬区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景观割 裂、环境侵扰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基于国内外道路生态学的理 论和实践,梳理农村道路环境及景观研究进展,厘清其景观生 态化内涵机理,从道路主体、沿线设施、路域环境、养护管理 等多维度构建黄土台塬区农村道路景观生态化改造模式。以宝 鸡市金台区北坡生态整治项目作为实证案例,总结梳理美丽农 村路绿色化营建方法举措,通过生态修复、景观重构、文化塑 造和工程建设等手段推进黄土台塬区农村路域景观生态的修复 与重塑,为营建美丽绿色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 支撑。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推进及城市化内涵的延伸促使城市研究的侧重点逐步从速度、规模等方面转向了质量方面。无论是整体宏观的城市化质量研究还是具体到某个方面的例如人居生活环境的质量研究,学者们都将城市与质量进行了对接。现代化是城市发展质量的本质与核心,因此从城市现代化方面对辽宁省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并对其水平进行定位,突出城市现代化不同方面之间的平衡程度即现代化内部结构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定义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满意度的基础上,阐述了成都东湖片区建成城市生态公园和居住区后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特点,确定了成都东湖片区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环境质量、地理位置、景观和谐度、府河沙河石牛堰整治效果、公共服务设施、容积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方面定量评价了该区域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分析认为东湖片区建成后可大幅度提高其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环境整治配套经济政策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但是当前仍存在资金整体不足、税收支持政策过严,难以惠及农村,缺乏用电价格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支持面窄等问题。经济支持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和实施效果,文章在对不足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大规模集聚。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作为西部城市,兰州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为了全面评价兰州城市人居环境,本文从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等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1990~2002年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趋势评价,并得出了一些主要的结论,对政府决策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阐释了重庆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地区的调研,发现该区域生态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环境脆弱、建成环境污染、建设资源困境、清洁能源问题、乡土文化流失等客观问题,并从理论体系、方法路径、规划模式、技术路径、文化保护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思考,以期推动重庆三峡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探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低下,不利于满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偏重于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归纳和评价,缺少技术区域适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2)缺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利用效率和后期管理运营效率的研究;(3)缺乏专门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和标准的研究;(4)农村污水治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缺乏关于开发多元投融资渠道和激励机制的研究。为营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进而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应更加关注的问题:(1)加强污水治理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2)探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后期运营管理效率的方法;(3)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和政策制定的研究;(4)推进多元治理主体进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坏境,导致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突出,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为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重要举措。论文细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研究进展,重点就农村垃圾问题现状、归因、参与主体及模式研究、研究不足等四个角度进行梳理和评论,最后提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浪费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从城乡关系,人口和消费,生态环境,能源利用,社区建设和使用周期等方面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居环境湘北地区水文条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居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牵涉方面也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而水文条件就是人居环境自然条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就湘北地区人居环境研究范围内,对其水文条件进行评价。为了考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意义以及数据可得性,这里将从年降水量和水域面积对湘北地区水文条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彬  张小林  尹旭 《经济地理》2015,35(3):138-144
在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讨论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及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分指标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同时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表现出苏锡常地区的高值集聚,苏北地区的低值集聚态势。为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水平并缩小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的互动视角,采用博弈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污染的逻辑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污染的根源在于规制失灵;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资源的“公地悲剧”不是必然现象,可以在农民之间建立一种自实施的自治机制,避免导致“公地悲剧”;由于利益目标的差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激励问题、地方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行为,导致了农村人居环境规制失灵。研究启示是,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顺利推进的保障,更将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城市人居环境作了评价,归纳总结了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3点结论和有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