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预测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选取1980—2015年的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构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北京市2016—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同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2016—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结果表明:北京市2016—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到2020年基本稳定在7 350万吨标准煤左右。到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大幅度下降,由2015年的41.30%下降到2020年的27.56%,除煤炭外的其他三种能源比例均有所上升。文章给出建议是:降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增加二次能源的输入量;引导能源节约和高效使用,促进北京市环境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余伟杰 《经济论坛》2013,(1):109-112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铱赖一次能源的消费,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本文基于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我国1990 ~ 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下的碳排放量、能源强度和总的碳排放强度,针对测算结果给出我国碳减排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推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驱动力,为了衡量各类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基于静态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究了10个国家的GDP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的消耗促进了GDP的增长,而水电的消耗对GDP的增长没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各国能源结构的异质性,利用Logit模型分别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国的天然气消耗对提高GDP具有重要的影响,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消耗推动了GDP的发展,而中国的天然气和水电消耗对其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因此,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更多地使用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有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一)优化城市能源结构1、逐步减少煤炭在城市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加大天然气和洁净的风能的开发利用.2、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向洁净的电能及热能的转化,为城市居民和经济生活提供更多清洁廉价的能源选择,加大电能和热能在城市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物资的分散式、低效率、高污染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但在如何实现低碳发展问题上各国有不同的路径。从国际来看,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石油消费结构、煤炭消费结构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国内来看,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相关。  相似文献   

6.
煤制天然气能减少石油和煤炭制品的消耗,有望成为治理目前雾霾锁城的途径之一。 目前中国天然气较为短缺,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35%左右。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而要改变能源消耗格局,利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演变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能源。尽管石油、天然气消费正在迅速增加,但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67%;综合国内外各种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到60%,需求大概是26亿吨。有资料表明:中国煤炭储量是409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可见,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低碳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造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物流业不同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开始我国物流能源利用效率在显著提高,尤以天然气能源投入的贡献最大;电力、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石油和煤炭,并且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技术进步速度要快于石油、煤炭,未来物流业高碳排放能源将被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实际现状,可以为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物流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08,(9)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也处于主导地位,2007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预计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生产中仍将占50%。随着中国  相似文献   

11.
李飓 《宏观经济研究》2002,(2):39-40,15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建国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基本上占70%。随着石油,天然气进口和使用量的增加,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有所下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间陕西省取得了跨越式的经济大发展,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其经济发展已驶入了快车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测算了陕西省2002~2012年7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使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把陕西省能源碳排放增量分解成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这五方面因素。研究得出,2002~2012年间除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外,其余四种因素的累积效应皆为正。使用逐年效应角度观察,人均GDP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山西等能源大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压力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能源大省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对其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探讨其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期为其他能源大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0~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很快,同时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生活能源使用方式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方式的改变最终渐近到能源消费种类结构,引起能源资源利用的变化.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石油、天然气、其他电力对煤炭的替代以及煤的初级使用向清洁使用的转变,即生活能源使用的高级化和清洁化.虽然目前仍然表现出以煤为主的消费格局,但居民对成品油的消费日趋上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已呈现出石油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把握城乡居民各种口径碳排放的变动趋势,借鉴IPCC推荐方法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别测算2005—2017年陕西省居民家庭各种口径的碳排放量,发现陕西城镇家庭各口径碳排放量均高于农村家庭;为分析引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总量变动的深层原因,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模型,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户数效应、家庭规模效应、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家庭消费率、家庭消费结构等表征家庭异质性的变量对城乡家庭直接及间接碳排放总量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驱动或负向驱动效应,并根据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控制家庭碳排放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大国,这是全球化趋势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所产生的能源“替代消费”效应所决定的。中国的能源产业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还在对世界能源生产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应该大幅度提高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例,降低煤炭等低能效能源的消费比例。增加能源进口是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选择。我国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只能期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计划的背景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能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资源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水电资源比较缺乏。长期以来,英国所消耗电力的70%出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28%出自核电,而水电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仅约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LMDI模型,分别研究碳排放系数、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六个因素对云南省生产活动的碳排放的贡献量和贡献率。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驱动云南省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也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素;能源强度则是抑制碳排量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也对减少碳排放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很明显。说明云南省由于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工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大,影响因素中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率大于抑制因素,在短时期内云南省的碳排放仍将持续增长。因此,云南省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从我国的能源结构来看,可以用"富煤、贫油、少气"来形容。以2013年为例,化石能源消费占整体能源结构的86.2%,其中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炭占了58.5%,石油占17.7%,天然气仅占4.7%,而低污染的水电、核电、风电仅占9.1%。1.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伴随经济总量扩张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201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2012年增长2.4%。同时我国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从能源消耗总量上看,我国排在世界前  相似文献   

20.
在对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LMDI技术对陕西省2006—2016年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并依据DPSIR脱钩模型对该产业碳排放脱钩效应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对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增加起到拉动作用,而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强度效率对碳排放增加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高于能源效率提升带来的碳排放减少;此外,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表现出一定的脱钩效应,且在"十二五"期间脱钩效应存在着强弱转变。据此,文章提出应该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从而促进陕西省低碳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