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第二、三产业收入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加大,产业的地理集中效应大于产业的结构效应;②辽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中心向辽宁方向偏移,而河北及山东经济区合力拉动人口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③地带内发展差异特别是河北经济区的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带分离系数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U”型结构.最后提出促进河北地区的发展是环渤海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演变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通过对生态弹性力、支撑力、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分析成渝城市群2006—2015年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呈现地区差异的随机分布特征,生态支撑力对生态承载力具有主导影响,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锦波  刘紫珊  车良革 《经济师》2014,(11):177-179
基于GIS技术、计量地理学和空间自相关理论,构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其经济综合指数,经极差标准化后,计算广西县域经济的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研究广西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县域经济差异存在较大的波动,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关联弱,但区域正相关集聚呈增强趋势。(2)在广西时空格局演变中,存在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频繁和县域经济热点区域呈现点状向组团带状分布趋势演变。(3)对广西"两区一带"划分为经济发达、次发达、欠发达、落后4种类型分布区后,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变异系数、空间相关系数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是国家的重点发展区域,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京津冀地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区域新型城镇化作为研究对象,将GIS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21个能够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系统地测算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差异,1995~2010年空间差异不断减小;(2)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低地";(3)1995~2010年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区域增长极存在由"北京+天津"两极向"北京+天津+石家庄"三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1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四,但地区经济差距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使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RHL值和泰尔指数等指标分析浙江地区经济差距及变化趋势,认为1990年以来,浙江省地区经济差距较大,并且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选取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三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为分析对象,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分析单元,利用年均复合增长率、相对发展指数、基于"基尼系数"的区域发展平衡度、R/S分析法等方法,对云南省近20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程度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小;(3)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的历年平衡度较低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衡度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职工平均工资平衡度最高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4)未来各州市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将进一步缩小,职工平均工资区域差异仍将缓慢增大。研究成果对于客观认识云南省经济发展历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法等方法,实证测算了2005—2014年湖南省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出口贸易区域内呈现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态势,而实际利用FDI在各市之间呈扩散发展趋势;(2)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长株潭城市群为主要开放阵地;(3)不同区域之间的对外开放度差距逐年缩小但依旧较大,湖南省的开放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高;(4)湖南省各地级市的对外开放度存在较强空间自相关性,出现空间集聚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胡志远  欧向军 《经济地理》2007,27(5):719-724
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978—2004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4方面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得出江苏省人均农业总产值的差异变化平缓且略有降低、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变化趋势呈U型、人均GDP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差异不断扩大。除人均农业总产值外,江苏省三大区域间的差异程度均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且对区域差异影响较大。同时,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各不相同,苏南地区除人均农业总产值差异较大外,其余3项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小,与改革初期相比均呈缩小趋势;苏中地区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变化不大;而苏北地区除人均农业总产值外其余3项呈现扩大趋势,且区域内部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经济、社会、城乡统筹、人居环境五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变异系数对河南省2002—2012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与差异演变过程分析,同时分析了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总体缩小的基础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2)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两点一带三片"空间格局,以郑州-济源为极点向周围递减;(3)高值市域辐射带动作用弱,核心城市郑州首位作用不突出,中心功能不明显。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胡囡  齐艳红  刘辉 《经济师》2011,(2):223-224
文章以黑龙江省8个森工城市为研究对象,选用2000-200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三个指标,通过计算标准差(S)、变异系数(V)和泰尔指数(T)来分析森工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结果表明:森工城市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在逐年扩大;相对差异先缩小,后扩大,但扩大幅度不如绝对差异显著。经济总体差异在逐年缩小,城市间呈现均衡发展态势。以人均GDP平均值和GDP平均增长率为标准来划分森工城市经济发展类型,研究表明:虎林和穆棱为发达高增长型;海林、宁安、五大连池和伊春属于欠发达高增长型,铁力为欠发达低增长型,尚志属于发达低增长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MODIS NDVI 2005—2014年数据,应用GIS像元统计、空间叠加等分析工具,并结合均值法、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一批试点区近10年NDVI时空变化分布特征、波动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试点区NDVI均呈现出缓慢增加趋势,年际NDVI值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月份不同,NDVI值波动较大(变异系数值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居民点附近及低坡度地区,同时该区域也是试点区NDVI低值集中区。结论说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一批试点涉及的4个区域NDVI时空变化、波动因素有相同之处,也各有差异;人类活动对NDVI时空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与关键。在构建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度并分析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静态环境绩效水平。利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法将环境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并探讨分解指标对环境绩效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投入与产出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和天津的总体环境绩效水平要远高于河北,2005-2011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北京、天津、河北,2012-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天津、北京、河北(2013年除外)。河北省环境绩效水平较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进步缓慢与全要素生产率偏低。Malmquist指数呈现出一定的波性,这主要是由技术变化指标波动所致。最后,就如何提升京津冀地区环境绩效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测算2004-2013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经济密度及其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密度及差异的变化趋势,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远远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而京津冀城市群的内部差距明显大于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差距呈缩小趋势,而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距则呈扩大趋势;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差距显著.因此,应通过协同创新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市场一体化;通过顶层设计和推动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彭新宇  程琳  熊鹰 《经济地理》2014,(5):144-149
以2009—2012年湖南省各市州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水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因子分析方法,借助Stata和GIS软件,研究湖南不同市州沼气发展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显示:①湖南沼气池保有总量和农村人均沼气池保有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②永州市、益阳市沼气池保有量相对变化率较高,而长沙市、湘潭市沼气池保有量相对变化率很小;③湖南各市州沼气池保有量的空间差异呈逐年缩小态势;④影响各市州沼气发展空间变异的主导影响因子是规模因子、成本因子和速度因子。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1987—2010年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水平,将江西省分为88个市县区域和11个组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域区域经济差异在经历了四年短暂的缩小之后逐步扩大,2002年以来江西省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处于不平衡状态;引起其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已由区域内经济差异转变为区域间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五大城市群为案例,基于精细化的碳排放与用地景观栅格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5—2018年城市碳排放绩效,利用景观指数量化城市用地景观格局,再结合核密度估计和泰尔指数揭示城市群碳排放绩效与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化规律,最后结合线性拟回归与Pearson相关性对城市群用地景观格局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五大城市群碳排放绩效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城市群内碳排放绩效比城市群间差异更大。(2)研究期间五大城市群间及内部景观指数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城市扩张指标“景观总面积”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东部城市群高于中西部;形状复杂性指标“景观形状指数”与紧凑型指标“分离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两者均表现为京津冀最高、珠三角最低。(3)城市群用地景观格局与碳排放绩效紧密相关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在京津冀、长江中游、珠三角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除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用地形状复杂度指数与紧凑度指数均抑制碳排放绩效。  相似文献   

18.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生产和生活两类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模型,对1997—2011年期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与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效应逐渐增强,生活指标整体差异与极化效应则缓慢变动,生产指标整体差异程度和空间极化效应要高于生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与地理分区个数成反比,地区内差异则与地理分区个数成正比;在二区域地理分区条件下,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之间极化效应均呈现增强趋势,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生产指标在三区域和四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变动基本保持稳定,生活指标则在三种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4-2013年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笔者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Tobit回归模型考察不同因素对效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城市间的差异较大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Malmquist指数在2004-2013年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从指数的分解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抑制Malmquist指数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消费效率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则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1)
通过对2012—2016年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行分析,为实现广东省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建设卫生强省提供政策依据。文章运用泰尔指数,从区域内、区域间及总体角度对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区域内、区域间及总体泰尔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认为,卫生人力资源区域间差异对总指数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区域内部卫生规划,协调好卫生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