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西北五省区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出西北五省区碳排放总体趋势;其次,对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峰值额进行预测;最后,计算了西北五省区财富生态弹性。研究发现:技术与财富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同步增长,则不能在2030年内出现峰值。若碳排放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能推动碳排放提前达峰。同时现阶段的财富生态弹性富有弹性,可通过增加人均GDP使碳排放峰值提前。因此可以在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下,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西北五省区将能在2030年之前达峰,达峰时间为2020~2025年。这意味着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全国水平,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速度要高于全国水平,因此,保持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对西北五省区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西北五省区信息网络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发展状况是制约地区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全国和样本地区信息网络发展状况及其对GDP的相关性分析,说明西北五省区信息网络建设的差距明显,并制约其经济增长。作者在分析西北五省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的原因之后,对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了预测,并据此提出发展大西北信息网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4.
科学考察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2002—2016年青海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表示)、交通自身影响(客、货运周转量)、技术进步(以能源强度表示)、城市化率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岭回归模拟结果可知,各影响因素与交通碳排放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城市化率能源强度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人均GDP私人汽车拥有量。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基准情景和6种减排情景,预测了青海交通未来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青海交通碳减排的重点是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论文深入对比分析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提出相应的交通发展策略,以期为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制定针对性的交通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指导。选取我国不同经济水平的代表性区域,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不同地区的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比可知,人口与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交通碳排放强度与城市化率对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的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宇  杨永春  史婧 《经济地理》2011,(9):1558-1565
西北区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但入境旅游时间和空间结构不太合理,波动较大,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旅游消费结构优化。文章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消费结构方面,深入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分析了1999—2009年11年间西北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理空间结构、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空演替特征、包括西北区目的地竞争态动态演化模式,"亲景度-市场竞争态矩阵模型"。11年间西北区主要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且年度变化不大,但竞争态却呈现上下波动态势,探讨了亲景度和竞争态市场不显著的相关性。建议通过合理定位国际客源市场,为西北区旅游开发提供基础资料、规划与决策依据,提出开拓西北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的工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没有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对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可以准确把握各地区的特点,掌握各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式,对于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二、构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传统的工业化水平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的,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是忽视了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质量、资源消…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离散系数法测度及评价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各因素贡献度基础上,利用发展潜力指数测度并评价了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旅游发展市场属于投资驱动型市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在近十年内呈动态波动上升的趋势,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发展受到经济条件、偶然事件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西北五省(区)于1959年12月16日到31日在西安市举行经济理论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五个民族、一百个单位的代表142人;提交大会的论文、调查报告和参考资料共计59篇。这次会议是在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与西北五省(区)的特点出发,使经济理论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服务的总方针指导下进行的。会议讨论了以下六个问题:1.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和综合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加强联合协作,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加速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出席西北五省区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代表所形成的共识。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西北五省区山水相连,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相似,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共同性问题。这里地域辽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地理环境看,这里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具有东西双向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建设,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有  相似文献   

11.
科学估算城市建筑物碳排放对于减少行业碳排放、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建筑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建筑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建筑碳排放的因素,结果显示:对北京市建筑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口城市化,其次是人均建筑居住面积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总量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做好城市规划、提高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对于城市建筑碳排放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能源被大量使用,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能源碳排放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文章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方法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就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西北五省1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值、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最邻近指数R=0.627,泰森多边形检验的变异系数为142.30%,符合凝聚分布模式。②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全局莫兰指数为0.12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③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集中于三个分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陕西省中南部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交界处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④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特征受到交通区位、湖泊水系、客源市场影响较大,呈现出"沿路"、"环湖"、"绕城"等空间分异格局。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研究西北五省居民家庭的消费差异,从微观层面对居民家庭的消费状况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目前制约居民消费的一些因素,并期望给出合理可靠的措施优化西北五省居民家庭的消费差异,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最后提出一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国和欧亚各国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转向"经济发展带",成为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的我国西部地区又一个新的"增长极"。但根据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为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政府间多层次协作机制;形成布局合理的区域能源产业链;优化区域城市群及经济区布局;实现区域内交通、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科教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16.
车晓惠 《时代经贸》2011,(18):147-147
本文利用广东省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LMD分解方法研究了广东省近年来的碳排放的趋势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促进广东省碳排放提高的积极因素,而能源结构以及能源效率的变化是其抑制因素。能源效率在研究期间是抑制广东省碳排放的主要根源,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一直未能充分发挥,从而导出今后作为影响能源结构的产业结构优化是减少广东省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2004~2010年中国各行业不同能源类型的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工业分行业各类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法对中国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7年中,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年均增长8.18%,比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5.26%;在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四个因素的分析中可知,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的升高是中国能源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原因,能源结构对减少碳排放有较小贡献,产业结构对促进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减少有很大贡献。通过对中国工业三大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增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多个方面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城市年碳排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仅2015年的城市碳排放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费量和水泥产量的减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25%、26.24%和23.51%,其中,东部地区的占比先增加后降低,中部地区的占比持续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占比则持续上升。对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相邻区域的城市碳排放对本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造成明显影响;经济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产比重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苏宁宁 《经济师》2011,(1):237-238
产业承接环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可以分为基础承接环境、行业承接环境、企业承接环境三个组成部分。基础承接环境的评价对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构建基础承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68个原始指标简化为37个,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对西北五省基础承接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基础承接环境优劣排序为陕西、新疆、宁夏、甘肃、青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