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婉 《环境经济》2023,(21):48-49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纳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路孚特碳高级分析师谭琭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部此次发布的《通知》体现了碳市场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扩容碳市场,为纳入更多工业行业做准备,迎接碳关税挑战。  相似文献   

2.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编制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清单对于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等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方法体系。通过开展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研究,构建出基于储量和通量法的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核算方法,设计出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表格。最后,结合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现状,进一步指出我国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做好技术衔接。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工业部门作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排放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碳足迹评价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温室气体排放定量评价方法,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工业领域碳足迹评价的相关文献,从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源、碳足迹核算的系统边界、计算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对碳足迹评价方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提出了碳足迹在工业领域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工业过程的碳足迹评价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足迹作为计算和评价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负荷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和评价实践。基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是温室气体人为排放最主要来源的背景和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控制对遏制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工业过程碳足迹的概念,分析工业碳足迹的内涵,讨论工业碳足迹的系统边界,构建工业碳足迹的核算框架,从产品、企业、区域三个层面对工业碳足迹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热点     
滕玥 《环境经济》2022,(24):6-7
<正>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碳排放核算指南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以下简称《核算报告指南》),用于指导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2023年度及以后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核算报告指南》将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企业普遍反映的核算方法复杂、部分参数的数据来源多样等问题。二是技术指南超范围提出管理要求的问题。三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反映的核算技术链条过长、  相似文献   

6.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探索适合的碳排放量化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连续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比较分析了基于核算的方法与基于连续监测的方法的优缺点,剖析了在我国碳市场中应用连续监测方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建议在推广连续监测方法之前,需要选取试点设施获取实际应用经验,建立监测、报告、核查和认证等一系列配套的支撑体系,并解决与传统污染物监测设备的一致性问题以及与核算方法确定的历史排放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减低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化已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急迫解决的问题。世界上有约40%的CO2排放源于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厂。目前,全球公认的降低CO2排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CCS是指CO2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排放源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CCS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减缓行动中的一种选择方案,具有减少整体减缓成本以及增加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是有效大量去除CO2排放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CO2捕获封存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德国对CCS技术开发和应用制定的相关资助计划、发展规划和实施项目,并对我国CCS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温室气体减排已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工作目标之一。东北地区是我国高碳排放区,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以2005年和2010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数据为依据,分析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及主要排放来源,提出控制能源产业碳排放量过快增长、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和碳汇项目等节能减排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9.
滕玥 《环境经济》2023,(13):44-47
<正>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迎来2周岁“生日”。这一天可以说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在地区试点探索、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配额分配规则调整后的又一里程碑。全国碳市场成立两周年之际,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家电力行业企业、5家钢铁行业企业相聚武汉,为碳市场建设献言献策,共商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和企业低碳转型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中《巴黎协定》实施规则的通过意味着全球将要形成统一的碳市场,而作为支撑碳交易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个可靠的碳核查体系必不可少。通过介绍国际主要碳核查体系的发展及其在监测、报告和核查方面的建设情况,对比我国碳核查体系的现状,尝试借助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碳核查体系的改进和发展提出建议:(1)建立统一规范的碳管理制度,采用电子信息系统保证监测数据质量;(2)完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中的计算方法,健全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3)构建自下而上的碳核算体系,为企业寻找减排途径;(4)健全核查机构监管体系,加强对核查机构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市道路客运交通内涵,能源消耗种类及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类别。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能源活动水平数据来源、燃料排放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天津市城市道路客运交通为案例,对2013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行业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对核算方法的可应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核心之一。我国火电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总二氧化碳总排放的一半。而信息化建设为火电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系统分析了我国火电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信息化系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理。最后,对将来火电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的恶化引起国家或经济体对碳市场的关注,碳市场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领域,通过国际间的碳排放权与碳衍生工具的交易,使用经济金融手段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基于对碳市场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碳市场风险,旨在提高中国碳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碳市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洁发展机制(CDM)及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都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灵活机制,在这两个机制下都可以利用非排放控制企业/区域实现的符合要求的减排量抵消控排企业/区域的等量排放量,实现以最高的成本效率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管从机制的设计方面,还是从其实施方面来看,二者具有很多相似性。2012年后由于《京都议定书》履约期的持续性问题,CDM的发展几乎停滞,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也已经实施了多年,而且国家碳市场正在建立中,国家碳市场建立后如何实施仍未确定,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是否会与CDM具有一样的命运?文章将对两机制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愿减排对构建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作用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愿减排指自愿碳减排市场中,个人、企业、政府为了对自己排放的温室气体作出抵偿,力图实现"碳中和",而购买碳信用额的一种交易模式。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自愿减排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前的有力尝试,具有重要意义。从自愿碳减排的角度,分析了自愿碳减排在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愿碳减排现状,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目标下,“碳”数据造假案格外引人侧目。3月14日,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公开中碳能投等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2022年第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笔者梳理后发现,虽然相关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牵涉主体较多,但与之相对应的处罚还是很轻的,甚至部分参与数据造假的主体并未受到处罚。2017年12月19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全国范围的碳交易体系正式宣布成立;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公布纳入发电行业(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2225家企业,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国外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出发,总结了国外温室气体减排经验,继而从碳排放和非碳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途径和特点,并通过投入产出法对农业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农业直接碳排放量为985.26万吨,直接碳排放强度0.1593吨/万元,隐含碳排放量为4452万吨,隐含碳排放量强度0.72吨/万元。在借鉴国外温室气体减排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AP-42排放系数手册的详细解读,阐述了AP-42中排放源分类、涵盖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排放因子开发步骤、质量等级、削减效率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总结提出了AP-42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几点启示:迫切需要编制排放源强核算导则;规范源强核算方法,采用排污系数与其他方法并举的源强核算体系;构建国家主导、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源强核算机制;制定全面的污染源分类体系并采用循序渐进的研究思路;制定完善的改进计划并特别关注数据的有效推广及使用等。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确定和量化碳排放的兴趣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头号碳排放国,对碳排放的测量和报告有助于我国向资源节约型和能源基本自给自足的经济体转变,成为环境友好、技术及政策方面的领跑者。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需要建立一套量化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系统。碳核算体系仿效财务核算标准,对企业的不同排放源的碳排放进行计量,认定排放责任,分类按标准对企业碳排放进行量化。建立规范的碳核算体系需要有核算的标准、原则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进行披露,为企业相关决策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际碳交易减排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杰 《生产力研究》2012,(1):13-14,16
碳交易是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行为,科斯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为碳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持。《京都议定书》等是碳交易的法律渊源。国际主要的碳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的有效运行,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实体在管理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努力,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国际碳交易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效的制度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