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回归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起负向作用,海洋物质资本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起正向促进作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人力资本与环境治理力度未通过模型检验,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无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天琦  蒋涛 《生产力研究》2020,(9):102-106+110
近年来,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使大部分城市面临经济增长和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的困境。水体污染,臭氧空洞等问题日益突出。以2006—2017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测度了绿色创新效率,并使用更多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的模型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实证表明:(1)大部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有提高的趋势,差异有减小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控制效率,外资利用水平,政府资助水平以及城市教育水平都对效率水平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效率水平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雪阳 《新经济》2022,(11):113-118
城市经济效率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效率与速度,提升城市经济效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提升经济活力的有效路径。数字化技术发展普及以来,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从新增因素到作用机制上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总结分析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经济效率提升要素,并从产业、城市、投入要素、制度与自然环境等四方面进行了时代化分析,并提出结合人文数据研究城市经济效率提升路径等可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促进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极其重要。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趋于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技术进步变化是导致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主要动因;除农作物种植结构外,经济发展水平、节水农业发展水平、供水结构等因素均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节水潜力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和完善水价水权市场机制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效率进行测算,分析探讨我国城市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且各项投入的冗余率和产出的不足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五大城市群的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均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提升幅度和集聚情况存在差异;流动人口多样性与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放大创业的经济功能,应立足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区域差异,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降低流动人口落户限制,提升人才结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将环境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引入经济效率的分析框架,选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然后选用面板混合估计模型,对动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技术进步;Malmquist指数与城市规模呈现"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私营和个体经济比重、职工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运用DEA-SBM模型测算2003—2017年中国262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选取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集聚有利于促进当地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创新能力促进和高质量FDI效应等途径起作用的。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使用各城市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以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与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证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三次产业经济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2016年中国沿海1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法测度中国海洋三次产业的经济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利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三次产业静态效率值绝大部分低于1,存在效率缺失的状况,纯技术效率水平偏低,规模发展相对不足。海洋三次产业TFP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4%、2.8%、0.9%,技术进步对海洋三次产业TFP的提升作用明显。②海洋三次产业TFP增长率变动规律可划分为持续下降期、波动调整期和平稳上升期。三个阶段的海洋经济发展依次受到海洋政策制度、要素驱动作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③海洋三次产业TFP增长率及对经济贡献率呈现出显著的部门差异和地区差异。从部门看,海洋三次产业TFP增长率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24.8%和6.1%,海洋第二产业对投入要素依赖较小。从整个沿海11省市来看,辽宁、河北、山东和海南海洋第一产业TFP增长率及其贡献率较高,辽宁、河北、天津和上海海洋第二产业TFP增长率及其贡献率较高,河北、山东、上海和浙江海洋第三产业TFP增长率及其贡...  相似文献   

9.
关注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综合考虑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的经济效率值即绿色经济效率。文章以劳动、资本、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作为经济的投入指标,以地区GDP作为产出指标,选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2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及时空分异比较研究。结论表明,技术进步是导致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全国八大经济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各区域城市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未存在直接联系,而且区域的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排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有助于规避资源诅咒,在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可持续性。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框架下,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测算了2007—2018年我国109个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变动指数,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因子与交互作用探测分析以探究驱动作用。本研究得出:(1)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整体以5.98%的年均增长率波动性改善,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2)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依托类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指数均值排序为:衰退型>再生型>成长型>成熟型城市、森工型>油气型>有色冶金型>煤炭型>黑色冶金型,均波动上升;(3)对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提升驱动力最强的因子由环境规制强度转为科技投入水平,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规制强度是最有效的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Super-SBM模型对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莫兰指数以及冷热点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时间区间,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该格局有加剧趋势,同时空间相关性于2020年由正转负;政府支持、教育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水平对邻近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政府支持对邻近地区效率值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是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京津冀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借助加权求和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系统测算2009—2018年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并通过双变量自相关分析探讨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的相关性,揭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明显;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域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有向南延伸的趋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与发展效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张家口—北京—廊坊连片区域是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域,有望带动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14.
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影响因素3个侧面对1997--2010年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受1998年洪涝灾害影响明显;区域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缓慢扩大趋势,绝对差异呈现波动性缓慢扩大趋势;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显著,高值区在赣北及赣中集聚,低值区在赣南集聚,集聚呈两极分化现象;收入水平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差异有不断增大的迹象;重大自然灾害、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区域发展政策及矿产资源等都是影响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效率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地理》2021,41(5):134-144
文章采用考虑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空间杜宾模型(SDM),深入讨论粤港澳大湾区2009—2019年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纹理、演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湾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良性发展趋势,先后经历"增长期""衰退期"与"重振期"三个阶段。区域内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分布具有"城市梯度"与"中流驱动"差异特征。(2)湾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空间负相关性,局部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特征,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极化"现象导致空间分布格局稳定性较差。香港、澳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增强,推动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基本实现联动发展。(3)政府支持力度、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及教育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起到负向作用。教育水平及产业结构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开放程度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余因素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提出针对性建议,包括加快形成绿色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长效机制,推动绿色创新与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衔接,降低区域间协作创新制度交易成本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住房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上涨的特征。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房价波动情况,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划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从全国层面以及不同类别城市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除了地价、居民收入、信贷规模等宏观性的影响因素外,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房价的变动以及不同城市房价水平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林小希 《财经科学》2021,(5):89-102
经济集聚是指经济活动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相对集中的现象.绿色经济效率是在现有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下,将能源消耗纳入投入变量并考虑环境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测算出的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在现有经济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与经济增长脱钩后经济集聚对低污染、高能效的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完善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的影响研究.文章构建了在经济集聚的不同阶段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产品产业结构效应和政策环境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U"型曲线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04-2017年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和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曲线关系,并通过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做了进一步处理,体现了模型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期望SBM模型,文章对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6年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格局、城市类型、效率损失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总体不高,波动下降后有所回升,区域效率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态势,东北效率提升最大且提升单元具有“低投入、低产出和低污染”特点;效率沿河北至广东一线具有明显“凹陷”特征,区域内部效率变动较大。(2)环境污染、资源和资本冗余是各区域效率损失的主因,消费、财政收入和GDP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效率损失的重要期望产出因子。(3)效率领先型、协调发展型、效率突破型和绿色增长型城市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改善的推动力量,绿色下降型、黄色增长型和黄色下降型城市的效率则亟需改善。(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政府干预、环境规制和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城市环境效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区域差异上,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之间、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均存在差异,平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表现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效率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少数西部地区,中低值区主要位于中部地区与部分西部地区;(2)在演进特征上,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密度曲线整体表现出右移趋势,不同的时间段内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速度,在位置、峰度、形状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3)在影响因素上,政策、城市化、规模、社会、结构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绿色发展理念下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与传统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