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三个方面,对1996~2008年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类型仍以农用地为主体,但其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所下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数逐年上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基于对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的分析,提出优化结构、集约利用、强化生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林明雪  王莉雯  卫亚星 《经济师》2014,(7):182-183,185
土地利用分类研究越来越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运用,对普兰店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合理利用与管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响应模型及因子影响力系数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安徽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较大,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负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该区域耕地和建设用地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最大。因此,淮南市今后的发展一定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数据资料,以呼和浩特市12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关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转化的速度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影响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外资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增加扣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30 hm~2;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上升趋势,优势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09年的11.306 6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11.097 0亿元,年变化率达-3.40%;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持续下降,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258 8亿~9.433 8亿元,其价值总和约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比例的83%;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明显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不足,估算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优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常新  罗雅丽 《生产力研究》2012,(7):135-136,159
低碳生态发展理念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文章通过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概念的对比分析,厘清了低碳生态城市基本内涵;在系统分析了城市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等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总量节约化、空间紧凑化、功能有效混合化、基底绿色化等有利于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导功能的江苏省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与驱动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多视角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江苏省1985、1995、2005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定量研究了江苏省24年来区域用地转型规律与驱动力变化。结果表明:11985—2008年间,即前工业化阶段到工业化中后期,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整体经历了"缓慢变化—剧烈变化—缓慢变化"的倒U型转型规律。2农业生产用地和绿色生态用地呈逐步减少趋势,区域用地的粮食生产功能与绿库功能相对重要性降低,而其他主导功能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系统历经了生产、生态与生活用地之间的耦合转型。3转出和转入双重视角下,农业生产用地在三个时期均成为其他用地最主要的来源,而生活用地成为最主要的接受者;绿色生态用地成为其他用地类型的次主要来源,但其和水域生态用地的相互转化调整使得生态用地总量保持稳定。4通过对多种潜在影响土地利用转型的社会经济因子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发现,GDP、工业产值、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对江苏省用地转型贡献作用最大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土地资源价值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评估方法并借鉴了科斯坦萨(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评价模型,评估了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和林格尔县土地里利用生态系统直接服务价值逐年增长,间接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GD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仅量化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也可为今后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快的地区,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对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大兴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探讨其存在问题及土地合理利用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土地利用呈现"北城南乡"格局,具有明显城市边缘区特点;土地整体功能较强,但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11.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的权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遗传变异模型,以±地利用类型为模型变量,以区域总面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约束条件,模拟生物进化的机理,通过反复迭代得到一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非劣解集合.结果表明:土地生态系统间存在多种权衡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它们在土地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并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利益相关者可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在社会、经济和发展目标和维持生态系统运行能力之间做出权衡,通过不同方案的选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综合最优,为协调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估算了山西大同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阐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治华 《经济论坛》2010,(1):102-104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向沿海地区集中,海岛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载体。特别是在低碳化的发展背景下,海岛的开发利用被认为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在开发的过程中,海岛地区普遍面临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受损、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等目标,是解决此类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舟山为例,系统分析了海岛地区资源环境和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土地规划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由此引导舟山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海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投入产出角度测度欠发达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并探讨其优化路径,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1—2010年江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江西省11个市进行土地利用效率测度,揭示了江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同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平稳但也存在局部波动;(2)在11个城市中有4个为DEA有效,其余7个为非DEA有效,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并存;(3)规模效益阶段各不相同,城市用地仍以"需求性供给"为主导。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并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三个方面对差异内在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提出未来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提升的关键是从土地单一要素投入向综合要素投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成因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戈  吴次芳  魏东辉 《经济地理》2006,26(2):313-317
不同城市由于职能定位不同,其城乡结合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结构。文章从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机理和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选取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这一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带为研究区域,以民主乡的现状数据为依据,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以SPSS和LINGO软件为计算手段,对这一特定地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视角,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测算模型框架。以北京市16个辖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利用北京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辖区10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估算,并分析了10年间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变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变化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园地、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林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占比前三;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上升为较高协调,局部生态经济协调度没有改善,整体生态经济协调度较好。并根据北京市的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等级分类等情况,提出北京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及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土地资源进行配置的基本手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城市为例,基于信息熵的理论,对晋城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及2008年各区县信息熵差异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朝着均衡状态发展;2008年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差异较大,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水平和土地利用状况;经济因素和农业发展因素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有利于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从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和土地承载状况二个层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理想值,再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总分值,总体来看重庆经开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和土地承载状况都有一定提高空间,但各层次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19.
生态资产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表征,也是判断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GIS地理空间方法解析南昌市2008年、2013年、2018年的Landsat TM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分析南昌市土地利用幅度、速度、强度和生态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并测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结果表明:南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生态资产价值主要源于耕地、林地和水域,但草地质量的下降、林地面积的缩减和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使得生态资产价值下降了2.45%;并且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受了较大压力,从而提出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并建立绿色长远发展的生态保护屏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RKOV理论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星  欧名豪 《经济地理》2007,27(1):153-156
根据扬州市1996—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求得这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运用Markov理论,模拟并检验2004年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现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运用Markov理论预测扬州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由此对全市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作预测,结果表明:在今后十几年的土地利用中,耕地、园地会继续减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将大幅上升,但是各自的年变化幅度都会降低,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会不断减少,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将会是扬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侧重点。建议扬州市今后能改善农用地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农用地效益;同时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