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可以概括为一个理性假设,两个机制,三个市场,市场经济与垄断既对立又统一,垄断形成阶段通过竞争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垄断形成之后排斥竞争又阻了经济的发展。反垄断主要反垄断行为,而不是反垄断组织,反垄断主要是保护市场竞争机制,而不是保护市场上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的直接目标就是保护竞争自由,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的垄断行为会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失灵,在市场本身无法消除垄断市场势力的情况下,反垄断法就有介入的必要。现代反垄断执法并不是凡垄断必反,而是采取了有限目标和谨慎干预的原则。中国的垄断问题具有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三重交织的特点,垄断问题的本质是基于传统行政体制下的行政性进入限制。因此,反行政垄断主要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解决而不是靠反垄断执法来消除。  相似文献   

3.
从是否具有行政干预因素的角度来区分,垄断可分为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经济性垄断是市场主体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或阻碍市场竞争的行为。它是企业在完全的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体现为自由竞争——集中——垄断。行政性垄断是通过行政命令实行的垄断。从世界范围看,经济性垄断是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法普遍规制的对象,在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达国家里反垄断主要是反经济性垄断。我国经过20几年的改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结构也已逐步由行政垄断模式向有效竞争模式转化,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4.
信息产业的垄断形成机理及其反垄断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产业最基本的特征人手,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信息产业垄断的形成机理,并结合微软、苹果和谷歌的案例,分析垄断力量的形成以及反垄断新格局的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反垄断政策。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产业,垄断具有了新的特征,即对于建立在专利技术之上的技术标准的垄断。信息时代反垄断面临着如何解决标准的公共产品性和专利技术的私有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促进公共利益的同时又不妨害企业创新的激励,反垄断政策需要作相应的改变。我们主张,反垄断政策在真实网络领域和虚拟网络领域应该有所不同。在真实网络领域,反垄断政策应以引入竞争为主;而在虚拟网络领域,政府应尽可能促进垄断性技术(标准)的开放,有效限制垄断者的反竞争行为,并在鼓励技术创新和促进社会福利提高之间找到恰当的均衡;同时应适当限制垄断产品的价格。除了反垄断措施以外,促进竞争性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对于瓦解垄断势力和限制垄断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用户垄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考察了用户垄断存在的基础及其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指出 ,虽然不能断言所有的用户垄断都一定会损害市场绩效 ,但由于厂商或某些政府部门挟持用户垄断势力 ,进入公用事业的上游产业 ,从而必须对排斥竞争的垄断行为作出政策限制。限制某些处于自然垄断或政府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企业投资上游的制造业 ,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反垄断的核心 ,是鼓励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市场上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经济性垄断行之所以盛行,反垄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原因在于人们反待反垄断问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国目前不需要反垄断法,反垄断不利发展规模经济以及行政垄断范畴,事实上,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迫切需要反垄断方法,反垄断不仅不会阻碍规模经济反利于发展规模经济,行政垄断也应该纳入反垄断范畴,要有效制止垄断行为,就必须走出反垄断的认识误区,尽快出台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7.
孙瑞灼 《新经济》2009,(9):13-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日发布公告,就《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价格垄断行为包括价格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价格垄断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在价格方面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也适用《反价格垄断规定》。(《新华网》8月13日)  相似文献   

8.
垄断与反垄断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 《经济学家》2006,(5):120-122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在所有的产业部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需要区别不同市场实施有区别的反垄断措施。在限制进入的市场上需要打破行政垄断,而在自由进入的市场上不是反对垄断企业的形成,而是反对其垄断行为。(一)垄断悖论虽然经济学家在基本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对于垄断的形成、垄断势力运作的效率及其对福利的影响方面,仍然存在广泛而深刻的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反垄断政策的不同倾向。这种分歧突出反映在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争上。关于垄断的形成。哈佛学派认为,垄断地位的获取大都是通过策略性的行为,主要通过勾结、排…  相似文献   

9.
主要由市场份额所确定的名义垄断力量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垄断力量能够在实际中得以完全行使.不断加快的技术革新步伐使得主导企业的实际垄断力量维持的越来越短.知识产权在反垄断领域的作用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针对滥用市场势力的反垄断法经济分析步骤可以归纳为"三部曲",而对于动态的市场,滥用行为往往是企业有效率发展的条件,因此应该塑造相对宽松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可以使用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S-C-P范式来研究我国的房地产业产业组织问题。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结构,所以我们根据地块大小、距离远近等的这种出让方式不同来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房地产行业反垄断政策的制定的依据和内容也存在“马歇尔冲突”,考虑中国房地产企业是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对垄断进行拆分是对社会有利的选择。具体操作上:不要大面积拍卖土地,改为小块拍卖出让,引进多家开发商鼓励竞争,对打破垄断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B2C电子商务交易份额越来越集中在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几大主要网站上,虽已形成了传统意义的垄断,但这种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垄断具有明显的不同,垄断并未导致价格联盟的形成,社会福利的降低,反而竞争愈演激烈。针对B2C产业反垄断的核心就是保护竞争秩序,本文研究我国如何在垄断市场结构下有效促进更多企业投身到B2C细分市场中来,避免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击竞争对手,激励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垄断已成为我国市场发育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经济性垄断发育尚不成熟,行政性垄断行为突出,危害极大。禁止垄断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政府体制,加强反垄断立法,明确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流动市场。  相似文献   

13.
平台经济下垄断、竞争与创新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复杂,在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的推动下,平台企业的垄断-竞争-垄断周期更短,相应的治理方式也更具挑战性。平台经济下的垄断是一种竞争性垄断,是多维理论视角下的一种市场结构状态、过程与能力,是资本、技术、数据等多种生产要素积累、集中而形成的垄断过程,是一种具有高垄断性、高竞争性、高创新性的一种新的市场结构,是依托平台这一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和数字技术优势而形成的竞争性、动态性、生态性的垄断能力。对平台经济中的垄断、竞争与创新问题,应坚持多元协同、包容创新、审慎监管的治理原则。应充分考虑平台企业垄断行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结合市场环境进行适度干预,以数字化赋能快速响应新问题、新矛盾,兼顾治理风险与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14.
垄断包括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两方面,反垄断的重点在于反对垄断行为,我国反垄断问题较之于西方社会具有独特之处,即:我国反垄断所急需解决的首先是行政性垄断;其次是反国际资本垄断;第三是本该竞争性领域的过度垄断;第四是自然垄断行业的正确确定。应制定出有关行业的单行法和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豁免,并解决两者有机结合的问题,对于不同性质的垄断,应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市场结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市场结构范式一直是一个令人无所适从的重大理论问题。由于受到斯密中心价格理论的影响,完全竞争模式被视为理想市场结构模式。由于经济理论研究没能科学地解决垄断问题,更多的经济学家倾向于完全竞争模式。特别是在E·F·舒马赫提出了他的"小的是美好的"理论以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了保护中小企业、肢解垄断企业的做法。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需要重新审视反垄断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垄断可以成为市场结构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6.
李英辉  袁晖 《现代财经》2003,23(9):59-63
入世后,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竞争法问题,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我国现行反垄断法规范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反垄断体系,对滥用行政权利限制竞争的行为制裁不力,缺乏独立的和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关。制定反垄断法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遏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改善国家财政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与产业组织的关系上,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哪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的技术进步。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市场结构乃至产业组织的内生性和动态性,也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组织演进的根本影响。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企业竞争、企业规模、进入壁垒、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指出技术进步不断引起市场特性的变化,因此要用一种动态的观点来评价垄断或是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反垄断政策以及政府规制也应该随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8.
论禁止垄断协议及除外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颍丽 《经济师》2008,(3):58-59
垄断协议是一种常见的垄断行为,因其危害性较大,各国反垄断法都加以规制。允许部分垄断协议排除适用反垄断法,保障本国规模经济的发展。在认定垄断协议方面要注意相关市场的界定、正确处理反垄断协议与规模经济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中,商业竞争的主要模式为价格战,而近些年来,数字经济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导致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颠覆,即商业竞争的核心要素转变为对算法、数据的掌控与应用,而随着以上竞争要素的出现与明确,新型垄断行为也应运而生。数据信息规模以及资金等众多因素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主要考察点,平台型企业必须同时兼具以上两大优势,方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因此也导致其他中小企业面临发展阻碍与市场限制,使得市场难以维系良性的发展状态。立足于平台型企业推行垄断政策的现实状况,分析当前平台型企业的发展障碍,旨在探究其导致因素,从而为平台型企业反垄断治理问题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推动平台型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群  梁福铖 《技术经济》2022,41(9):83-94
平台经济是连接多个用户群体进行信息与资源交换的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其垄断形势愈演愈烈,对现有监管模式和反垄断研究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利用Citespace V科学计量工具,对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平台经济反垄断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在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的基础上,构建了平台经济反垄断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反垄断研究主题经历了从传统双边产业反垄断与反垄断法构建,到双边市场特征与相关市场界定问题,到算法、大数据引发的垄断治理困境,再到超级平台形成、“二选一”独占交易协议4个阶段的演变。总的来看,平台经济反垄断理论框架由垄断形成机理、垄断演进趋势和反垄断规制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三种特征诱致垄断发生,垄断竞争理论、双边市场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是这一问题的重要研究视角;在技术与规模驱动下,平台经济呈现“厂商垄断-平台垄断-场域垄断”的主体变迁和“价格垄断-算法垄断-数据垄断”的形式升级;对此,应当构建价格监管、算法规制与数据治理相结合的综合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