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保全主要是指在保持投入资本完整即足额补偿成本的基础上确认收益,它是会计上核算成本、确认收益的理论依据。一、资本保全理论研究的现状资本保全理论的形成是受到经济学思想的影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将收益解释为不侵蚀资本可消费的数额;约翰·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将收益表述为在期末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这些早期的关于收益内涵的论述充分揭示了现代资本保全理论的思想实质。令人遗憾的是,现代资本保全理论并没有深刻理解亚当·斯密和约翰·希克斯关于资本保全思想的论述,而只是对他们的成果在浅…  相似文献   

2.
辛鑫 《企业导报》2012,(22):244-245
阿玛蒂亚·森是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是森成功的重要原因。索罗也不无公允地称森为"经济学的良心"。而森也被称为"当代的亚当·斯密",因为他以其杰出的才能和超常的激情使我们回到了永远也说不完的亚当·斯密,因为他以"接着讲"的方式在斯密的基础上"重建"而非"开拓"了经济学的伦理层面。  相似文献   

3.
“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规则张晋林(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代名词。斯密认为,具有理性时,经济人的行为是受自我利...  相似文献   

4.
收益是经济学、会计学、税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理解。三种不同的收益概念--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充分体现了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复杂性。通过三种收益之间的"量差"分析则使我们认识到会计收益概念向经济收益概念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扩大化是会计与税法双方不断完善健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会计学界对收益的解释有较大差异,而传统会计学与经济学对收益的解释差异更为明显,使会计学上的收益与经济学上的收益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学上的收益(简称为经济收益)指在实际资本保全观念下的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净资产的增量;会计学上的收益(简称为会计收益)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入与相关发生的成本费用之差额。经济收益对会计收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促进会计收益的完善,对两种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两种收益概念的比较无论经济学家将收益概念理解为“财富的增加”还是“实体的、精神的和货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本内涵及现时外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收益的特点和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遇到的挑战,从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选择的博弈与修正中,认为会计学中全面收益理想内涵是与经济学收益完全契合的概念,是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博弈过程中达到和谐和统一。同时在分析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条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收益表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收益观与全面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学收益观 会计学收益观采用的是“收入费用观”,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际经济交易的结果是通过会计核算在四大假设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运用会计的专业方法确定出来的。其特征为“三位一体”,即遵循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由于它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学收益观得到了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8.
18—19世纪的经济学家给人们的典型印象大概是这样的:坐在幽静的书斋里,紧锁着眉头,一页一页地谱写着篇幅浩繁的巨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就是这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研究已明显分为两个分支:技术创新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内容现已相当丰富,本文仅勾勒技术创新经济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一、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创立技术创新研究的兴衰与技术在经济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密切相关。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在西欧快速增长的时代,其中技术在这一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经济学家看到了这一点,这包括亚当·斯密和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一、市场竞争与资源有效配置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奠基之作《国富论》中,曾提出竞争使市场价格趋于“自然水平”和使资源的各种使用的收益相等.约翰·穆勒也认为,就租金、利息、工资和价格而言,它们由竞争决定.瓦尔拉斯考察了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价格存在的可能性,提出了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的一般均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与资本市场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经济学不得不作出让步。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到19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再到本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经济学及战后的各种经济学流派,都无一例外地属于“物质经济学”的范畴,即本质上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传统经济学认为,物质是稀缺的...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概念的比较无论经济学家将收益概念理解为“财富的增加”还是“内在的、风险的和垄断的收益”,就其收益内涵而言,都着眼于期末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实际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加。而会计学家的理解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交易所取得的已实现收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显然,会计收益是配比的差额,经济收益是财富的增加。从收益的确认原则来看,会计收益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收入实现为基础,只包括实现收益,将未实现的持有损益排除在外,这不仅使收益计量具有可验证性和客观性,而且也体现了稳健主义思想。而经济…  相似文献   

13.
收益是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然而会计学与经济学关于收益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所确认收益的概念既有明显的差异性,又有不可避免的内在联系性.也正是由于两者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学吸收经济收益确认上的优点形成了全面收益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全面收益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趋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中对利润表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全面收益观,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又一次趋同.  相似文献   

14.
论资本保持及其对收益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保持是计量收益所必需的财务概念,是划分资本收回和资本收益的临界点,不同的资本保持观念对收益计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一)资本保持(capital maintenance)或资本保全、资本维护,是指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补偿的条件下才能确定收益.资本保持概念源于法律上的“资本维护规则”,其形成和发展受到经济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亚当·斯密是第一位将收益解释为不侵蚀资本可消费的数额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第一步将收益表述为在期末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这些早期的关于收益内涵的描述充分揭示了现代资本保持理论的思想实质.资本保持是收益计量的必需的财务概念,是划分资本收回和资本收益的临界点,企业资本收回只有超过该临界点才能确认为收益.因此,坚持资本保持观念,是正确确定企业收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在长期的收益计量实务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保持观念:一种是财务资本保持观念(Financial capital maintenance);另一种是实物资本保持观念(Physical  相似文献   

15.
本文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管理史学家艾尔弗德·钱德勒提出的"看得见的手--管理"的理念阐述中国制造业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现代经济学之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一个世纪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土地增值税的几点看法陈建祥土地增值税就是指对土地增值额的课税,其实质是对土地收益或者说是对“地租”的课税。对地租课税的理论源于18世纪中期法国重农主义创导者揆内(F·OUSNAY)首创,继而被亚当·斯密(A·SMITH)、约翰穆勒(J·s·MIU...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人假定1.经济人假定的含义经济人假定的完整思想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阐述的。亚当·斯密认为,自利动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切经济活动得以有效展开的内在动力。他指出,“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  相似文献   

19.
前瞻     
《东方企业家》2010,(6):20-20
亚当&#183;斯密英国生于1723.06.05 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是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0多年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一著名经济学原理,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隐藏在市场机制背后的价值规律,她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遥控着市场中芸芸众生的生死存亡。对于这一点,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知识的人,单凭对市场的感性认识,恐怕也不难理解这一点。反观这条经济学原理,从人生的角度去理解,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另外一条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