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福建省厦门市正处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阶段,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面临转型,为解决好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利益,厦门市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厦门市联社”)通过探索和创新,对接市政府的“金包银”项目,对其进行信贷资金支持,并给予相应的利息优惠,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信贷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出现了失地农民群体。农民失去土地后,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一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延缓城市化进程,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  相似文献   

4.
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123,自引:2,他引:123  
征地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和征地对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按照“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和“以民为本”的政策思想,确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以被征地所承栽农民安置的实际社会成本为依据,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制定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的内在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发展致富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与性质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也失去了与土地制度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经济利益,使之成为了所谓的“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的出现,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会引起社会矛盾的加剧与不和谐因素的产生,与党的方针、路线和指导思想相冲突.因此,解决这些矛盾问题需要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加以调控,以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有保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他们“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处于贫困的边缘。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使众多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和发展都面临严峻的挑战: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相关利益未能得到合理补偿,他们大多数人失地后进而成为“失业”者,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如何生活是当前一大社会问题,而一次性的经济补偿又难以解决长远之计。山东省垦利县采取“分粮制”的办法,让失地农民生活有了保障。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垦利县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规模的日益膨胀,不少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地。据统计,仅县城所在地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是农村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土地被征用,他们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障,因而为其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浙江省各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分析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特征、难点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浙江省经验,为其他省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即成为“失地农民”.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整体增大、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用,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存保障.更有部分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因生活在城市边缘,再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政府相关政策,致使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及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失地农民问题。文章从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入手,指出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方式不科学、司法救助体系缺乏,并针对缺陷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土地被征用后,大量的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征地补偿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出发。并对征地补偿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由市场决定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解决不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制度、安置补偿等问题,失地农民将难以顺利地变为市民,我国城乡一体化难以健康发展。本文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各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是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析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扩展,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而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失去土地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残缺,导致失地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倒退到贫困状态,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该文在详尽分析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需要征用大量农用土地 ,不可避免地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妥善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 ,关系到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金包银”工程是厦门市对失地农民实行留地安置的独特模式。它把工业区集中开发、旧村改造和留地安置失地农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了工业区集中开发建设问题的同时,又解决了失地农民生产和生活出路问题。本文对厦门市“金包银”工程的运作模式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留地安置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青海西宁、海东地区征用农民的土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凸现,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为进一步了解失地农民现状,最近,省农牧厅组成调研组,就青海省失地农民相对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城西区、城北区、城东区、湟中县及海东的乐都、平安两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