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业银行各项业务均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客观、历史的局限,全行在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关系问题上,管理方法仍不尽成熟。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使全行业务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协调、快速地发展,已成为全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所具有的理念和技术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借鉴性,特别是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不仅完全体现着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更是促进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统一协调的有效工具。本文将从RAROC对进一步完善农业银行目前考评体系的实际借鉴意义及具体操作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形神兼备”引进RAROC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协议Ⅲ在全球银行业的推行将对各国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总结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提出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对其引入时应辩证思考。巴塞尔协议Ⅲ既有可以借鉴的优点,也有不适用于中国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RAROC是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的简称,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简称,这两个指标是当前管理领先银行中最流行、最核心的绩效评价指标,相关技术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监管部门正引导商业银行提高RAROC和EVA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银监发[2012]34号)中银监会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绩效考评中应当将"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作为经营效益类指标的核心指标。下面就这两个指标的概念、关系作简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的经营格局可以从机构设置和经营特色等多个角度来考察.从机构配置的角度看,银行业经营格局的含义主要涉及银行业机构的数目和类型的"搭配",即全国范围内产权上相对独立的银行机构总共有多少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分别有多少,并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银行业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而此次危机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背景下遭遇的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危机的影响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视。对于正处于经济繁盛期的我国来说,这一场危机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应从中找出有益于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银行上市。迄今,浦发银行已经走过了十五年多的发展历程,1999年11月10日,浦发银行A股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颁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危机促成美国银行向全能银行的战略转型美国的美国银行(下称美银),危机前基本上集中于传统业务,其优势是个人零售和卡业务。这种模式拉近了与客户距离,取得了良好成效。据波斯顿咨询公司考察:2001—2008年,美银零售银行业务平均ROA高达3.5%,效率比(成本收入比)则低于45%,两项均领先于全球同业。2006年,美银收购了美国信托公司(U.S.Trust)以加强其高端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10.
混业经营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加入WTO后,以混业为背景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对我国以分业为主的金融业形成巨大冲击。近年来,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将着重分析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进一步加快,国际、国内金融混业的经营现实与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诠释了风险、资本与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应用的重要指标。通过其在银行各业务条线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可有效传导银行风险偏好,实现银行股东价值的增加,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混业经营渐成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实行分业经营半个多世纪的美国也融入了混业经营的大潮流。在国内,一些大集团早已开始探索金融多元化经营的道路,比如中信、光大、招商局集团,雄踞中国商业银行半壁江山的四大银行也在积极筹划混业经营的蓝图,尤其是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从四大行的探索路径来看,明显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自力更生型”和“借力而行型”,分别以中行和工行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最早走向海外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海外经营已有9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规模还是经验,都处于众多中国银行业海外经营的领先水平。因此,回顾总结中国银行的海外经营历程,对于后来者借鉴经验,把握机遇、开拓海外之路,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银行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会导致结果迥异,因此银行竞争力比较应注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抗风险能力、市场影响力、商誉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现实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在公司治理、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及安全、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正在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加强。科学认识银行竞争力,面对竞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不断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将是对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应不断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加大中小微业务、金融市场等业务领域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以确保在不断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的同时.风险能够实现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后新资本协议改进及对银行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银行业对风险管理的探索,促使了1988年版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后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实践的不断积累,巴塞尔委员会对旧版协议进行了几次重大修改,并在2004年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2006年底率先在国际活跃银行实施.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混业经营监管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我国对金融监管模式的进一步思考.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按照银行,保险和证券划分的分业监管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为及时疏导和控制混业经营过程中累积的系统性风险,旧有的分业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拟从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出发,通过探讨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模式,探索我国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型过程中的金融监管模式及其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关于银行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考察市场结构和(或)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本文尝试考察市场、股权和资本三种结构变量与银行业绩效的关系。实证发现银行国有股比率与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市场集中度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存款市场份额与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资本比率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